
如何整理会议纪要.docx
4页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如何整理睬议纪要一、做好事前预备; 通常情形下,举办或召开一次会议,都涉及到会议的组织筹备事宜, 包括会议主题的确定、 议题的收集、 议程的支配及相关背景材料的预备等等;有时候这些工作负责会议记录或整理纪要者自身会全程或部分参与, 有时候就有特地人员分工; 但无论是何种情形, 主笔者都要尽可能地在事前多明白把握相关情形, 依据会议确定的议题, 备齐有关背景资料, 把握会议将要争论的主要问题,以便记录整理时心中有数、查找便利;二、忠于会议原意; 记录是纪要之基, 是起草纪要的蓝本和依据, 因此完整、精确、清晰是其基本要求; 不管是会议记录仍是会议纪要, 第一都必需忠实地登记会议的整个原貌,包括时间、地点、参与对象、会议议题和议程、与会者的讲话内容要点、 会议总结或议定的事项等等; 特殊是要仔细领悟并忠实记录好主要领导的讲话原意, 不行随便偏废; 对于每一个参与会议人员的姓名职务, 都要仔细落实清晰, 原本标记;有时候参与会议的对象较多、 内容较广、议程也较分散, 记录时就要留意分门别类地按所定议题予以记录清晰; 对一些不明事项, 就应在会后即行予以核实,以免产生贻误或遗漏;三、把握会议要点; 会议纪要的精髓在于“要”,精确把握会议的要点是整理睬议纪要的关键; 要把握会议的要点, 又关键在于能抓住与会人员达成的共识和议定的事项, 也就是要特殊留意环绕主题, 从与会者的发言中提炼出会议的观点、主见和结论; 详细要做到 “四善于” :一是善于区分出争论性看法和表态性、结论性看法的差别; 二是善于抓住主管领导、 重点部门或某些权威人士发言的实质;三是善于领悟把握和会议主持人的总结性发言; 四是善于统合大多数与会者形成共识的看法; 可以说,把握了以上四点, 就等于把握了会议纪要的基本框架; 第 4 页,共 4 页 - - - - - - - - -四、确定纪要形式; 整理睬议纪要绝不是把会议记录简洁地再抄一遍, 而是对会议记录进行综合归纳的再加工、 细化和提炼的过程, 必需集中精力, 趁热打铁,精雕细刻; 既不能把会议涉及的全部情形都事无巨细地全写上, 又不能断章取义或以偏概全,只写某个人的看法,而必需环绕会议宗旨及主要成果来整理、 加工、概括;依据会议纪要的特点,其正文的写法通常有四种,即综述式、分类 式、条款式和摘编式;详细视会议内容而定;假如会议只有一项议题,可采纳综 述式,即把会议争论争论的主要问题、 与会人员的统一熟悉和看法、 会议打算的事项等综合在一起, 用概述式的方法进行阐述和说明; 假如会议规模较大或议题在两个以上, 通常用分类式或条款式; 分类式即把会议的主要内容依其内在联系归纳成几个方面, 然后逐层逐段地将会议涉及的问题分别予以阐述明白, 可以分条撰写或加用小标题; 假如涉及的事项比较多且相对详细, 就小标题下仍可以把打算的事项分列成如干条, 并逐条说明; 涉及重大或重要的会议如座谈会、 学术研讨会等, 也会使用摘编式, 即将与会者在会上的重要性发言, 以摘编摘录的形式在会议纪要上表达出来;五、加工处理文字; 一般可实行以下文字加工处理方法; 一是理顺; 理顺,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个是依据讲话内容划分不同的部分, 让读者看后能够明确会议纪要的主旨和内容;一般而言,参与会议者的讲话基本是一种“即席性”的,有的可能有个讲几部分的书面提纲,有的虽没有提纲,但事先也会有个“大 概讲几块”的考虑;像这两种情形,整理时分几个部分都比较明确;有的就事先 没有提纲, 也没有“讲几块” 的考虑,而是全赖即席发挥, 边想边讲;像这类“即兴发挥”、内容较散乱和冗长的,就应予以统揽全篇、划分内容、合理取舍;再 一个工作,就是无论哪一种“即席发挥”,整理时都要将前后交叉、“枝节”重复的内容进行分类合并,让其各归其主(即划归到各小标题下)、各表其意,使 纪要提纲契领、 简明扼要; 二是修改; 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最大差别在于前者表达敏捷随便而直白,后者必需严谨规范、缜密精确、规律分明;因此整理时必 须在对记录稿的大幅度“修改”上下功夫;比如,对“估价”、“探讨”之类的 话,就要留意“过”;对一般性、常规性的话,就要留意“漏”;对争论性、建 议永生的话,就要留意“捡”;对总结类、归纳类的话,就要留意“敲”,使其 更为严谨;在语言的修改方面, 应尽量去除“口语” ,代之以规范性的书面语言; 在内容的取舍上,要留意用分析、剥离的方法,去掉“虚”的部分,保留“实” 的部分,增强可操作性;在秩序支配上,就要留意“要次分明,以主为先”,也 就是重要的内容肯定要支配在前面, 以示突出重点; 三是补删; 会议纪要的补删工作既很重要, 也很常常, 同时必需坚持原就; 从“补”这方面来讲, 一是补缺, 二是延长;补缺,就是对应讲未讲、有必要补充的问题,整理时要予以补上去,也可以说是一种“补充回忆”;延长,就是对讲得不够透彻、简洁使人产生误会 的问题, 整理时要顺着讲话者的原意作适当补充和深化, 使之更为合理、 充实和完善;从“删”的方面来讲,除了留意删除前后重复的内容和与议定主题关系不 大的内容外, 更重要的是要留意删除那些政治敏锐性比较高、 不宜大范畴知晓的内容,也可以说是删去那些余外的话和不行操作性的内容;六、用好规范语言; 会议纪要特别讲究表述层次,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特别明确,语言要特别规范,要少用修饰词,不讲模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话;要站 在会议的高度, 综合全局的看法, 而不能突出个人的意志; 通常这种层次是用一些商定俗成的专用语言来表达的,如常用的规范语言有“会议听取了”、 “会议认为”、“会议指出”、 “会议要求”、 “会议强调”、“会议议定”等;此外,由于会议纪要属于法定公文范畴, 所以整理成文后仍涉及到会审、 签发、分送等等问题;它与其它法定公文的显著区分在于一是文末不落款, 二是不署日期, 三是不缮印;同时使用统一规定的版式,不能以“红头文件”代替;这些,都是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加以留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