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慧骃国之旅》读后感欧阳文淇.docx
3页读《慧骃国之旅》有感郴州市六中 478 班 欧阳文淇 指导老师:曹招生《慧骃国之旅》 是一篇讲述了格列佛在被叛变的水手放逐后, 漂泊到了慧骃国, 并且和 “慧骃” 们一起生活一段时间的故事 慧骃国,又俗称 “智马国” 在这个国度里, 马被称为 “慧骃” , 是智慧、 理性、美德的象征;而人类则被称作“耶胡” ,是丑陋、邪恶、野蛮且凶狠的生物慧骃和耶胡简直就是一对活生生的反义词, 它们的习性仿佛分别处于人性的两个极端 在这部具有强烈讽刺意味的小说 《格列佛游记》中, 耶胡明显是当时资产阶级社会里一切恶习的集中体现, 也可说是作者对人类本性中最丑恶一面的揭露; 而在慧骃身上则毫无疑问的寄托了作者对人的美好品德的由衷赞美与向往可我却不这么认为,这世上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尽管慧骃是美德的代表, 但它们自从出生起就极度厌恶耶胡, 即使耶胡并没有对它们做过什么; 长大后, 慧骃们还肆意杀戮与奴役耶胡,这还算什么高尚!真正的君子会平等对待每一种生物,把自身的美德、理性和智慧传播开来,才能消除世间的邪恶,而不是把邪恶的生灵抹杀,让自己被血腥吞噬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教育家,一个圣人、伟人,创立了被历代君主沿用至今的儒家学说,门下有三千弟子。
他品德高尚、不耻下问、知错能改,还在世界十大文化名人榜中位居首位但是他也并不绝对完美孔子曾说过: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近之则不逊, 远之则怨意思是说:只有女人和小人是难以相处的了相近了会看你不顺眼,远离了又会埋怨你 然而这种思想并不正确 它体现了孔子被古代的性别歧视单方面所左右,瞧不起女性,竟还把女子和小人混为一谈孔子也会以貌取人春秋时期,在孔子的许多学生中,有一个名为宰予,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一开始给孔子的印象还不错,于是孔子用心培养他,后来却发现宰予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孔子还有一个学生名叫子羽,体态和相貌都很丑陋因此孔子对他很冷淡,就连子羽向自己请教时,也只是简单的回答几句后来子羽只好退学,回家自己钻研学问; 当他南渡长江讲学时, 足足有三百多个弟子跟随他同行孔子听说后,相当后悔,叹息道: “吾以言取人 , 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颜色里有黑色与白色互为对比,生物中有飞鸟和游鱼截然不同,自然中有积云同污泥形成反差; 然而只有在人性当中, 才不会有任何一个极端,不会存在“绝对” 点评: 本文章第一大亮点是作者很有自己的思考, 对文本有自己的个性化解读第二大亮点是材料丰富,并能很好地驾驭;第三大亮点语言优美,结尾的总结凸显了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