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章册配套课件章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pptx
79页第二章第四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地 理2021内 容 索 引课前篇 自主预习课堂篇 探究学习教材导读 课程标准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目标导引1.结合材料,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形成过程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荒漠化的原因综合思维)3.以西北荒漠化地区为例,掌握荒漠化的危害和具体防治措施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 )知识体系 课前篇 自主预习必备知识生态脆弱区也称生态交错区,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交接过渡区域,目前泛指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低、系统稳定性差的地区要点笔记 我国极度和重度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和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一、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1.荒漠化的概念(1)荒漠化: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2)土地退化2.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1)位置因素(2)植被因素(3)人类活动因素3.荒漠化的类型(1)风蚀、水蚀和冻融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2)人类滥垦滥牧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土壤盐渍化等如黄土高原在历史时期属于森林草原地带,但由于人类剧烈的活动,如今到处千沟万壑,成为地球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特别提醒沙漠化不同于荒漠化,沙漠化是沙质荒漠化的简称沙漠化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风力作用,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人为活动和干旱的气候,原有绿地逐渐演化成类似沙漠景观的过程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包括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等,因此荒漠化并不仅仅是出现在我国的西北干旱区,在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也存在4.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遇水崩解;降水集中在79月,暴雨过多;地形起伏过大;荒山秃岭造成雨水和风力直接侵蚀2)人为原因:长期开垦、过度放牧和樵采,导致土壤侵蚀加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促使环境进一步恶化要点笔记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并不是该地的植被破坏,而是人口的过度增长超过了该地的环境承载能力判断正误并纠错(1)荒漠化就是指沙漠化)答案 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2)近几十年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答案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是因为人类剧烈的活动)答案 实践链接远眺新疆魔鬼城,裸露的石层被狂风雕琢得奇形怪状:有的龇牙咧嘴,状如怪兽;有的危台高耸,垛堞分明,形似古堡;这里似亭台楼阁,檐顶宛然;那里像宏伟宫殿,傲然挺立。
真是千姿百态,令人浮想联翩上述魔幻般的奇妙景观是如何形成的?提示 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多大风,长期风力侵蚀而成二、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1.危害范围大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灾难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4%,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亿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2.危害程度深(1)经济方面: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的威胁,经济损失巨大2)生态方面: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3)生产方面:导致了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使得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实践链接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材料,特大沙尘暴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发生过8次,70年代发生过13次,80年代发生过14次,并且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造成的损失越来越重导致我国爆发沙尘暴越来越频繁的人为原因是什么?提示 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荒漠化土地三、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1.国际行动: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2.我国:1978年,开始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3.防治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4.防治措施采取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措施,保护好现有的林草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科学合理地利用荒漠化地区有限而宝贵的自然资源5.目的: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判断正误并纠错(1)荒漠化不会引发饥荒)答案 荒漠化会引发饥荒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手段主要有建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答案 实践链接在包兰铁路宁夏沙坡头,我国治沙工作者建设的草方格固沙工程防风沙效果显著,草方格沙障是保护铁路的工程措施草方格沙障主要有哪些作用?提示 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固定沙丘;保护铁路;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课堂篇 探究学习探究一 沙尘暴的形成及危害问题探究材料一1993年5月5日,一场历史上罕见的特大黑风暴席卷了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的部分地区,造成人员惨重伤亡和工农业巨大损失这次黑风暴过程中,中卫瞬时最大风速达37.9米/秒(相当于十三级风),早已超过了台风的风速(32.7米/秒)黑风暴所到之处,黑浪翻腾,伸手不见五指,白昼变黑夜,能见度几乎为零材料二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形成与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沙尘暴频发的主要原因沙尘暴作为一种高强度风沙灾害,并不是在所有有风的地方都能发生,只有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才有可能发生沙尘暴在我国西北地区,森林覆盖率不高,人们靠挖甘草、搂发菜、开矿获取经济收益,这些掠夺性的破坏行为更加剧了当地沙尘暴,裸露土地的沙尘很容易被大风卷起形成沙尘暴甚至强沙尘暴结合材料探究:(1)说明沙尘暴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主要有哪些2)说明沙尘暴的危害方式有哪些3)有专家认为我国不可能根治沙尘暴,请说明其理由提示 (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现象;北方春季干旱、多大风;植被稀少;土质疏松人为原因:人口膨胀导致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度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2)沙尘暴的危害方式,大体可归纳为4种:沙埋、风蚀、大风袭击和污染大气3)形成沙尘暴需要两大条件,一是强劲的气流,二是干燥裸露的沙尘源从沙尘源来看,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受境内外沙尘源影响在我国北方地区分布有大面积的沙化土地,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其中的沙漠、戈壁是不可能被全部消灭的所以在我国现阶段不可能根治沙尘暴指点迷津1.我国北方地区近年来沙尘暴频发的主要原因(1)西北地区生产力水平较低、人口增长过快是根本原因。
2)过度放牧、开发、开垦,滥挖药材,草场遭到破坏,荒漠化不断发展是造成沙尘暴的地表原因3)气候异常,北方持续干旱,气温普遍偏高,且多大风天气,是造成沙尘暴的气候原因这是由于内陆入春后地表温度迅速升高,气压差较大,因此形成较大的风;北方的春季多浮尘,是因为北方多沙质土,此时温度回升迅速,且又少雨,土地解冻后,水分被蒸发,土地墒情较差,大片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地呈干松状态,遇风形成浮尘、扬沙,甚至沙尘暴天气同样,南方遇大风不会出现类似天气的原因,一是南方以黏质土为主,二是南方多雨,三是南方植被覆盖率较高近年来北方持续干旱,气温又普遍偏高,地表非常干燥,这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分条件为此,我国北方地区连续出现沙尘暴2.我国北方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措施(1)加强法制,完善机制,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农牧区生产方式和牧场生态状况,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改善农牧民生活2)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3)进一步营造“三北”防护林,扩大防护林面积,提高防护林质量,使“绿色长城”更加坚固耐用4)调整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退牧还林、还草,退耕还林典题演练典例1读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绿洲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总趋势看,该地区河流自向流2)为什么该地区河流多呈平行状分布且流程短?(3)分析西汉时期,该地区是一片富庶的人口密集之地的原因4)唐宋以后,该地区古绿洲为什么被废弃?思路点拨 解析 绿洲的形成与消失都是因为“水”干旱地区因为有高山冰雪融水、山地降水或地下水,植物得以生长而形成绿洲古绿洲的消失主要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其南缘为高大的昆仑山脉,该地区极度干旱,河流补给水源为昆仑山脉的冰雪融水,河水自山口流出,依地势自南向北流,因为东西地势差异不大,故呈平行状,各自独立由于高山冰雪融水有限而且季节差异大,从总体上看,河流流量不大,加之蒸发、下渗,加上农业用水,自上游到下游河流流量急剧减少古绿洲的形成和演变应从当时的生产方式、生产力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入手进行分析答案 (1)南北(2)该地区河流发源于南部的昆仑山脉,高山冰雪融水为其主要补给水源,多为季节性河流;该地区地势南高北低,东西差异不大,众多河流出山口后顺势北流,故呈平行状河流均流向干旱的沙漠地区,流量季节差异大,沿途不断蒸发、下渗,加上农业耗水,流量急剧减少,故流程短3)西汉时期,该地区居民利用昆仑山脉的冰雪融水和山麓的地下水,兴修水利,发展良田,营造出片片绿洲,加上当时政府长期管辖和经营,形成了生机勃勃的富庶之地。
4)唐宋以后,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逐渐增加,下游地区有限的水源难以进一步扩大灌溉面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于是在河流上游盲目开垦耕地,过度用水,导致河流下游水量锐减或改道,逐渐枯竭,再加上战争等原因,古绿洲逐渐退化直至被废弃对点训练读下图,完成13题1.楼兰古国在两千多年前曾是林草繁茂的“绿色王国”,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楼兰古国消失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丝绸之路,战争频繁B.位于大陆内部,降水稀少C.灌溉用水增多,沙漠侵吞D.风力侵蚀作用强2.由古到今,该地区绿洲的空间演变趋势是()A.向河流的下游集中B.由山区向平原集中C.范围不断扩大D.日益向沙漠边缘退缩3.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我国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A.大面积植树造林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D.退耕还林解析 楼兰古国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加上人们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水资源匮乏,从而引起土地荒漠化,最终被沙漠掩埋楼兰古国消失,绿洲不断向水资源较多的沙漠边缘的山地地带退缩塔里木盆地属于干旱区,严重缺水,所以不适合大面积植树造林,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和退耕还林不可取答案 1.C2.D3.B探究二 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问题探究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亿人受荒漠化的威胁。
荒漠化发展的速度使全球每年有约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荒漠,其中约有320万公顷是牧场,250万公顷是旱地,12.5万公顷是水浇地,另外还有约2100万公顷的土地退化而不能生产谷物亚洲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受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依次是中国、阿富汗、蒙古、巴基斯坦和印度我国有4亿人生活在受荒漠化影响的地区结合材料探究:(1)防治荒漠化以预防为主,还是治理为主?为什么?(2)防治荒漠化为什么需要国际合作?提示 (1)荒漠化的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轻预防重治理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防治荒漠化预防投资少,见效快,而一旦形成荒漠再去治理则投资大,见效慢,效果差,因此应以预防为主2)全球荒漠化土地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大洲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由于资金贫乏和技术落后,无力独自应付荒漠化的发展鉴于荒漠化给全球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如沙尘暴不分国界),国际社会已经认识到,人类只有携手合作,才能遏制荒漠化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全球生态、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指点迷津1.我国荒漠化的主要类型(1)风蚀荒漠化风蚀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原非沙漠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漠景观及土地生产力水平降低的环境退化过程。
风蚀荒漠化也称沙质荒漠化(沙漠化),是占据土地面积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荒漠化类型,主要分布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