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南地区先秦文化资源传承创新研究.docx
15页陇东南地区先秦文化资源传承创新研究 从广义讲,陇东南区域主要指甘肃平凉、庆阳、天水、陇南四市及所属的31个县区,总面积为80759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39万平方公里)的20.71%,总人口为1115.0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2.43%从狭义上讲,陇东南主要指天水、陇南等地就习惯而言,甘肃省一般被划分为河西地区、陇中地区、陇东地区、陇南地区等,陇东南地区一般指陇东和陇南之间的天水、陇南等主要区域本报告的研究区域特指从狭义范围而言的陇东南地区陇东南地区的先秦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天水市的秦安县,相传是人文始祖伏羲“始画八卦”、女娲“抟土造人”的地方,史称“羲里娲乡”大地湾遗址距今7800多年,其丰厚的文化遗存佐证了华夏文明的发展史,堪称世界之奇观甘肃陇右被视为秦人的发祥地,《史记封禅书》记载:“秦襄公既侯,居西垂,自以为主少昊之神,作西畤,祀白帝《史记集解》引晋灼曰:“《汉注》在陇西西县人先祠山下《史记集解》中的陇西指陇山以西,也称为陇右秦襄公居西垂,这里的西垂指今甘肃礼县东部以及西和县北部,西汉水与西和河相交之处,秦时这一带曾设置西县人先”即人的祖先,“畤”为帝王祭祀场所礼县东北部的祁山即祭祀之山,因为“示”字旁的字一般表示祭祀,右耳旁等同于“邑”。
由此可见,秦人的人先祠应该就是祁山或大堡子山无论从文献记载,还是从考古发现,无不印证了秦人发祥于陇南、天水一带的陇右地区天水市党川乡放马滩地方的先秦古墓群,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有百余座墓葬,目前被发掘的14座墓葬,共出土文物400余件,包括战国秦木板地图、木版画、竹简、文具、钱币、算筹、陶、铜器等重要文物其中的木板地图被视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实物地图这些文物的发现为先秦以及汉代历史的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同时也反映了秦文化那种兼容并蓄的气度陇东南地区丰厚的先秦文化资源是甘肃历史文化资源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甘肃建设文化大省的今天,陇东南先秦文化资源无疑是提升甘肃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砝码一 陇东南先秦文化资源特点、内涵(一)陇东南先秦文化资源概述1.伏羲文化(始祖文化)伏羲作为人文始祖,受到中华民族的敬仰伏羲、女娲是中华文明的薪火之源,对中华文明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伏羲对中华文明的巨大贡献,在历史上被尊称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伏羲姓风姓,是我国远古时代,确切说应该是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时期,一位杰出的部落首领伏羲作为一个部落首领,开创了多项对后世影响深刻的文明成果,如创制八卦、制定嫁娶、始兴乐器、开创官制、编结网罟、教人以渔、制定历法和节气等,可以说伏羲将礼乐文明、农耕文明引入了还处于茹毛饮血、鸿蒙混沌的原始社会中,开创了文明社会的新纪元。
伏羲文化博大精深,唐代史学家司马贞的《史记三皇本记》中载,“(伏羲氏)仰则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牺氏,养牺牲以庖厨,故曰庖牺有龙瑞,以龙记官,号曰龙师作三十五弦之瑟”可以看出,伏羲在包括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日常生活、思想观念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开创之功伏羲文化的内涵和意义表现为:首先,伏羲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源在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长河中,伏羲文化始终是源头文化,伏羲文化是创造性、实践性、兼容性的人文精神的体现其次,伏羲文化始终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核心基点,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天水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因而天水也有“羲皇故里”之称,境内以及周边分布着众多与伏羲、女娲有关的遗迹始建于明成化年间的伏羲庙,是全国现存的最大祭祀庙宇天水的卦台山是伏羲画卦之处,有女娲祠、白蛇匾、羲皇故里的砖刻等古遗迹天水地区的风沟、风台、风谷等都是与伏羲“风姓”有关的地名这些丰厚而珍贵的遗址和实物充分证明天水即伏羲诞生地的说法弘扬伏羲文化具有深刻现实意义伏羲文化所体现的民族本源性以及传播的广泛性,对增强民族内聚力,提高民族自信心,团结世界各地华人积极参与国家建设,促进国家和平统一,推进对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2.大地湾文化天水市秦安县的大地湾遗址首次发现时间是1958年,是甘肃省第一次文物普查时发现的1978年,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再次复查后,被列为省级重点发掘项目1978年7月,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和秦安县文化馆共同组成大地湾发掘工作组,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发掘工作,发掘面积达1.37万平方米,清理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房屋遗址250多座,烧陶窑遗址40座,灰坑340个,壕沟8条,墓葬79座,共获得文物近万件经测定,大地湾遗址最早年代距今为8000年左右,最晚距今4700年,大地湾遗址时间跨度长达3000多年,主要分为5个主要的文化内涵期(见表1)表1 大地湾遗址文化内涵期表1说明大地湾遗址是时代最早、文化内容极其丰富的原始社会遗址大地湾遗址堪称考古界的中国之最,这里有世界最早的旱作农作物标本,有中国最早的彩陶,有中国最早的文字,有中国最早的宫殿式建筑,有中国最早的混凝土地面,有中国最早的绘画从大地湾遗址可以看出,虽然狩猎和采集在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先民们已能种植粟、黍等主要农作物,而且人们已经过上定居生活,形成了若干由家族构成的村落,并且能够制造出精致的陶器和工具值得一提的是,大地湾晚期文化901号大型建筑呈现的是中国史前时期最早的一座殿堂建筑,这是迄今为止年代最早的宫殿建筑。
这一发现,反映了当时社会已经开始出现贵贱贫富的分化,以上都进一步明证了天水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祥之地3.周秦文化天水是秦人先祖的发祥地据《史记秦本纪》记载:“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犬丘即今天的天水,秦非子在犬丘牧马有功,公元前890年被周孝王于秦亭封邑自秦非子在秦亭封邑以后,经历六世200多年的发展壮大,到秦襄公时,秦人的主要势力才逐渐东迁到陕西关中一带自2009年,甘肃省先秦文化考古队开始对天水市清水县李崖遗址进行大面积考古钻探,经过6个多月面积达数千平方米的考古发掘,清理出近30座墓葬,1万多件各类标本从李崖墓葬出土的器物判断,墓葬属于西周中期,和秦非子牧马封邑时代正好相符;从墓葬的形制看,除4座明清时期的墓葬外,其余15座均属带腰坑并且头西向的典型秦人墓葬据考古队介绍,从目前已有的遗存断定,李崖遗址即秦非子封邑,即秦亭所在地由此可以看出,天水一带确实是周秦人的故乡,天水有关秦人的遗迹不少牧马滩发掘出的一大批秦汉时期的墓葬,有稀世的珍贵文物木板地图和纸地图,被视为我国最早的实物地图,另外还出土了471枚战国秦简,成为研究周秦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简牍类文献礼县的大堡子山,是举世闻名的秦公大墓,该地还出土了国宝级文物秦公簋,秦安县出土了著名的“秦权”。
秦人在统一六国的进程中,在天水地区的清水、甘谷两地曾建立了邽县和冀县,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被建置的县近年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出土了很多金属制的凤鸟饰件据考证,这些饰件是2000多年前周秦人留下的遗存可见,天水一带集中了秦人早期的文化遗存二)陇东南先秦文化资源的特点1.陇东南先秦文化资源丰富独特陇东南先秦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有代表史前文明的伏羲文化,有代表新石器时代的大地湾文化,也有数量丰富的周秦文化截至2011年,天水市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29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4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37处古建筑伏羲庙、胡氏民居等有50多处,古遗址86处,古墓群等20多处[1]就先秦文化资源看,每一种历史文化类型都包含极其丰富的内容,如清水县的轩辕文化可分为三大组成部分、若干小类(见图1)图1 轩辕文化种类结构从图1可以看出,清水县轩辕文化资源种类十分丰富,不仅有文化遗迹,还有传说故事以及民间习俗伏羲文化资源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是文化遗迹;另一个是传说故事就文化遗迹看,包括有甘谷县、武山县出土的人面鲵鱼身彩陶瓶,以及作为羲皇故里表征的卦台山和伏羲庙,还有甘谷县白家湾乡的古风台、大象山所立太昊庙以及甘谷县西华盖寺石窟内保留元代伏羲彩绘像等。
伏羲和女娲是一对密不可分的关联体,女娲文化是伏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天水市境内的女娲遗迹有两处:一处是麦积区凤凰乡凤凰台的女娲庙;一处是秦安县陇城乡的女娲庙另外,关于伏羲女娲的传说也很多《天水传说》一书关于伏羲女娲的传说就有26则通过对轩辕文化和伏羲文化资源内容的简要梳理,我们可以窥见出陇东南地区先秦文化资源种类之丰富2.陇东南先秦文化具有极高的价值陇东南先秦文化资源具有极高的价值如天水地区的街亭古镇是先秦发祥地之一据相关史料记载,秦非子因给周孝王牧马有功劳,于是“封土为附庸,邑之秦”天水清水县秦亭古地即秦人先祖秦非子牧马之地街亭古镇周边出土的秦人墓葬等文物数量十分多,且具有极高的价值如著名的放马滩秦汉墓群遗址离街亭仅有十几公里的距离,1986年甘肃省文物考古队对100座秦汉墓群中的14座进行首次挖掘,其中13座为秦墓其中的先秦木板地图是历史上最早的地图,创世界制图之最;汉纸的发掘将我国造纸术的发明时间提前了大约300年,发掘秦简460枚放马滩总共出土了7幅的木板地图,其中的6幅是互有联系的成品地图放马滩出土的6幅地图,其绘制范围以今天水市为中心,向西到达定西,向北到达宁夏南部,向南包括陇南北部的范围。
地图的水系主要以渭河流域的牛头河、藉河以及葫芦河为主,也包括嘉陵江上游西汉水的一部分这幅地图所反映的年代为战国末年,所反映的内容是天水地区的自然地理面貌地图还绘制了山脉、峡谷等这样一些自然景观所体现的人文因素主要有城邑,也有一些交通干线,以及伐木点和一些药材采集点地图上还分布有很多的支流小溪,反映了先秦时期天水一带河流水资源较为丰沛的生态状况放马滩木板地图所呈现的信息直接或者间接地反映了战国时期天水地区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的风貌城邑乡里等居民点的标注,再现了那个时代居民点的空间分布,采伐点的标注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经济开发活动,关隘、交通道路等的标注不仅反映了当时天水境内交通、关卡等的分布情况,也反映出秦人是如何经营陇右、如何进行军事战守的重要信息地图中所注记的地名是先秦时期天水一带地名的珍贵资料总之,放马滩地图向我们准确地传递了许多有关先秦时期天水的信息这些珍贵的文物无论是对先秦史的研究还是对地方文化的研究均具有的极高的价值三)陇东南先秦文化资源的内涵1.陇东南先秦文化为探索华夏文明的起源提供了证据陇东南先秦文化为探索华夏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重要证据以大地湾文化为例,大地湾一期文化展现出我国西北地区最早的农耕文化分布在甘肃东部到陕西关中的广大区域,距今大约7000年,该文化时期的先民们已能够种植黍和粟,虽然狩猎和采集仍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一定地位。
这时的人们已过着定居的生活,并形成了由大家庭所构成的村落,精美陶器以及石质和骨质的生产工具已经大量出现在大地湾晚期文化中,出土了中国史前时期最早的殿堂建筑,这种建筑格局成为以后中国古代历史上历代历朝王室宫殿的基本格局,即由主殿、门墅以及两侧的配殿构成的四合院式建筑这座殿堂式建筑刷新了中国宫殿建筑之最,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已经开始出现贫富贵贱的分化大地湾文化中所体现的中国最早旱作农作物以及中国最早宫殿建筑无疑是华夏文明起源的重要证据2.陇东南先秦文化蕴含了高度的民族向心力陇东南先秦文化蕴含着高度的民族向心力如伏羲文化,具有开创中华文明之源的功劳,作为中华文明的本源,伏羲文化对华夏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伏羲文化博大精深,是史前文化、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整合体,是寻根文化、汉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的承载体,同时也是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