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诗五首复习课.ppt
63页唐诗五首复习,《野望》王绩 《黄鹤楼》崔颢 《使至塞上》王维 《渡荆门送别》李白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复习目标,1.背默古诗,理解诗意 2.,赏析名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河南省中考古诗词考试类型,1、直接背默 2、理解型背默 3、开放型背默 4、品味语言,赏析技法 5、把握内容,体会情感,},},背默,赏析,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给《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各出两题 1直接默写;2理解型默写; 方法:我出题…… 我抢答……我纠正…… (可抢答,可点某同学必答),一、直接型背默,东皋薄暮望, 相顾无相识, ?烟波江上使人愁 单车欲问边, ,都护在燕然徙倚欲何依 长歌怀采薇,日暮乡关何处是,属国过居延,萧关逢候骑,二、理解型默写,王绩的《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 崔颢在《黄鹤楼》中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 , 描写诗人登楼所见美景的诗句是: ,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二、理解型默写,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诗句是 : , 。
以比喻表达自己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是: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小结:易错字,《野望》:皋 暮 徙倚 皆 唯 驱犊 猎 带 薇 《黄鹤楼》:已 载 悠 历历 萋萋 鹦鹉洲 乡关 愁 《使至塞上》:属国 延 征蓬 归雁 萧关 候骑 燕然,多角度赏析诗歌,《野望》王绩 《黄鹤楼》崔颢 《使至塞上》王维,《野望》王绩,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3.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徙倚”“何依”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举目四望,秋的手掌抚过每一株树木,黄叶纷飞,层林尽染落日西沉,红霞映天,余晖铺洒在每一座山头上,起伏的山峦在余晖中显得更加萧瑟。
放牧的人赶着小牛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打猎的人牵着马,马上驮着猎物也回去了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动静结合、远近相映、光色相融、白描 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 颈联:牧人与猎马的特写,是动景、近景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驱”“返”“带”“归”四个动词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用得自然而精警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用了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采薇而食的典故,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的落寞情感小结:,首尾两联言事抒情,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黄鹤楼》崔颢,1、《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此地空余黄鹤楼 ”和 “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3、前两联连用三个“黄鹤”,读来却无啰嗦之感,原因何在? 4、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描绘 5、体会尾联蕴涵的诗人的情感《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虚中有实以神话传说落笔,先写黄鹤之杳然不见,在远望天际,寻觅黄鹤踪影之时,顺势转换为对天际白云的描绘,转化自然,毫无痕迹两个“空”字抒发了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情感 神话传说起笔的作用:凸显黄鹤楼的历史悠久与神异色彩;大大丰富诗歌的内容此地空余黄鹤楼 ”和 “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 ”,强调空间上的虚无 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第二个 “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
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前两联连用三个“黄鹤”,读来却无啰嗦之感,原因何在?,四句中三见“黄鹤”,并不觉啰嗦,只因为诗意一气贯通,顺势而下,尤其二、三两个“黄鹤”顶针连锁,一气呵成,读来毫无滞碍感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体会尾联蕴含的诗人的情感日近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淼,自然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思乡之情《使至塞上》王维,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可从题目“使至塞上”,从诗句中的“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二、合作探究,请自选角度赏析《使至塞上》 1、品味语言,赏析技法 2、把握内容,体会情感 常考方法:修辞手法、炼字炼词、描述画面、写作手法、体会情感。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首联叙事,“问边”交代出使的目的,“居延”点明经过的地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含义、情感),含义:过了居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 情感: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飘零,暗写自己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和抑郁之情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修辞手法),比喻,诗人以“蓬”、“雁”自比,生动形象地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表现了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和抑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描述画面),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的尽头,俯首远瞰,黄河横贯沙漠,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炼字、千古壮观),“直”:笔直,形象地表现出了孤烟的劲拔和坚毅之美 “圆”:浑圆,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之感直”和“圆”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到广阔的自然环境中去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那荒漠上没有任何山峦林木,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得用“长”来形容才算准确这段话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美在何处?),图画的构图美: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 图画的线条美: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 图画的色彩美: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图画的意境美: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修辞手法),用典,用燕然勒功的典故,叙述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侧面表现了战事的频繁,赞扬了将士们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也表现了诗人的达观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给《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各出两题 1直接默写;2理解型默写; 方法:我出题…… 我抢答……我纠正…… (可抢答,可点某同学必答),一、直接型背默,,来从楚国游 ,万里送行舟 孤山寺北贾亭西, 渡远荆门外 仍怜故乡水,水面初平云脚低,二、理解型默写,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现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是: , 《钱塘湖春行》中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的诗句: , 。
描写西湖早春花草美景的诗句是: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小结:易错字,《渡荆门送别》:渡 荆 外 随 尽 荒 镜 结 仍怜 《钱塘湖春行》:孤 初 云脚 莺 暖 燕 渐欲 没 绿杨阴里 堤,多角度赏析诗歌,《渡荆门送别》李白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二、合作探究,请自选角度赏析《渡荆门送别》 1、品味语言,赏析技法 2、把握内容,体会情感 常考方法:修辞手法、炼字炼词、描述画面、写作手法、体会情感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叙事,点题楚国游”交待了此行的地点和目的穿针引线,贯穿全诗的作用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描述画面),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炼字炼词),“随”:跟随,化静为动,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入”:进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表达了诗人万丈豪情。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写作手法),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描述画面),抬头遥看万里长空,只见一轮明月,犹如天上飞下的明镜,皎洁澄澈,普照大地那飘荡在碧空的朵朵彩云,忽而连结在一起,构成了壮观的海市蜃楼的幻影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炼字炼词/浪漫主义),“飞”:飞来,动感十足,神韵完备,既写出了“月亮走,我也走 ”的如影随形之感,又唤起诗人童话般美妙的联想月亮犹如天外来客,沉落水底,跟随诗人,相依相伴,情意绵绵结”:形成,引人遐想,彩云犹如心灵手巧的美丽织女,一到早上,就铺洒出五彩斑斓的锦缎来,似在装点美丽的天空,又如迎接远道而来的诗人 此联感受新奇,想象奇特,色彩斑斓,意境奇丽,充分表现出诗人与月同行、与云同飘的兴奋喜悦之情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修辞手法),比喻,把月影比作明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天上飞下的明镜的美景,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赞美之情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写作手法),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和远景,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奇妙多姿,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炼字炼词),“送”:送别,直接点题:渡荆门送别 ,“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修辞手法),“送”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之水人格化,恋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