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长乐老自叙》.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87212737
  • 上传时间:2019-03-2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95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冯道《长乐老自叙》【冯道的改命之道,可以深究他本来是一介书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从容度过,并且安享荣华原因两个方面,首先是他是一个蒙上天眷顾的人,上天宽恕他,上天保佑他其次是自己孝于家、忠于国、诚于人原文:余世家宗族,本始平、长乐二郡,历代之名实,具载於国史家牒余先自燕亡归晋,事庄宗、明宗、閔帝、清泰帝,又事晋高祖皇帝、少帝契丹据汴京,为戎主所制,自镇州与文武臣僚、马步将士归汉朝,事高祖皇帝、今上顾以久叨禄位,备歷艰危,上显祖宗,下光亲戚亡曾祖讳凑,累赠(古代朝廷加封荣誉性的官职往往用“赠”这个字,如果是多次受封(当然一次比一次官阶高),称为累赠)至太傅,亡曾祖母崔氏,追封梁国太夫人;亡祖讳烱,累赠至太师,亡祖母褚氏,追封吴国太夫人;亡父讳良建,祕书少监致仕,累赠至尚书令,母张氏,追封魏国太夫人译文:“我世家宗族,本在始平、长乐两郡,历代名声实迹,全记载在国史家谱中我先从燕地逃回太原,服事唐庄宗、明宗、闵帝、清泰帝,又服事晋高祖皇帝、少帝契丹占据汴京,被戎族之王所挟制,从镇州与文武同僚、马军步军将士回归汉朝,服事汉高祖皇帝和当今皇上回想长期以来忝居官位,备历艰难险阻,上显耀了祖宗,下光大了亲戚。

      已故曾祖讳名凑,追赠为太傅,已故曾祖母崔氏,追封为梁国太夫人;已故祖父讳名鮍,追赠为太师,故祖母褚氏,追封为吴国太夫人;亡父讳名良建,以秘书少监辞官退隐,追赠为尚书令,母亲张氏,追封为魏国太夫人原文:余阶自将仕郎,转朝议郎、朝散大夫、银青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特进、开府仪同三司职自幽州节度巡官、河东节度巡官、掌书记,再為翰林学士,改授端明殿学士、集贤殿大学士、太微宫使,再為弘文馆大学士,又充诸道盐铁转运使、南郊大礼使、明宗皇帝晋高祖皇帝山陵使,再授定国军节度、同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一為长春宫使,又授武胜军节度、邓、随、均、房等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官自摄幽府参军、试大理评事、检校尚书祠部郎中兼侍御史、检校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太师、兼侍中,又授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正官自行臺中书舍人,再為户部侍郎,转兵部侍郎、中书侍郎,再為门下侍郎、刑部吏部尚书、右僕射,三為司空,两在中书,一守本官,又授司徒、兼侍中,赐私门十六戟,又授太尉、兼侍中,又授戎太傅,又授汉太师爵自开国男至开国公、鲁国公,再封秦国公、梁国公、燕国公、齐国公食邑自三百户至一万一千户,食实封自一百户至一千八百户。

      勋自柱国至上柱国功臣名自经邦致理翊赞功臣至守正崇德保邦致理功臣、安时处顺守义崇静功臣、崇仁保德寧邦翊圣功臣译文:“我的品级从将仕郎做起,转任朝议郎、朝散大夫、银青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特进、开府仪同三司职位从幽州节度巡官、河东节度巡官、掌书记,再为翰林学士,改任端明殿学士、集贤殿大学士、太微宫使,再为弘文馆大学士,又充诸道盐铁转运使、南郊大礼使、唐明宗皇帝和晋高祖皇帝山陵使,再授以定国军节度、同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一为长春宫使,又授武胜军节度,邓、随、均、房等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官位从掌领幽州参军、试大理评事、检校太师、兼侍中,又授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正官从行台中书舍人,再任户部侍郎,转任兵部侍郎、中书侍郎,再为门下侍郎、刑部吏部尚书、右仆射,三任司空,两任中书,一守本官,又授司徒,兼侍中,赐给私门十六戟,又授太尉、兼侍中,又授契丹太傅,又授汉代太师爵位从开国男爵到开国公、鲁国公,再封为秦国公、梁国公、燕国公、齐国公食邑从三百户增至一万一千户,食实封自一百户增至一千八百户勋位从柱国升到上柱国功名从经邦致理翊赞功臣到守正崇德保邦致理功臣、安时处顺守义崇静功臣、崇仁保德宁邦翊圣功臣原文:先娶故德州户掾褚讳濆女,早亡;后娶故景州弓高县孙明府讳师礼女,累封蜀国夫人。

      亡长子平,自祕书郎授右拾遗、工部度支员外郎;次子吉,自祕书省校书郎授膳部金部职方员外郎、屯田郎中;第三亡子可,自祕书省正字授殿中丞、工部户部员外郎;第四子幼亡;第五子义,自祕书郎改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御史中丞,充定国军衙内都指挥使,职罢改授朝散大夫、左春坊太子司议郎,授太常丞;第六子正,自协律郎改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御史中丞,充定国军节度使,职罢改授朝散大夫、太僕丞长女适故兵部崔侍郎讳衍子太僕少卿名绚,封万年县君;三女子早亡二孩幼亡唐长兴二年勅,瀛州景城县庄来苏乡改為元辅乡,朝汉里為孝行里洛南庄贯河南府洛阳县三州乡灵臺里,奉晋天福五年勅,三州乡改為上相乡,灵臺里改為中台里,时守司徒、兼侍中;又奉八年勅,上相乡改為太尉乡,中台里改為侍中里,时守太尉、兼侍中译文:我先娶已故德州户椽姓褚讳名氵贲的女儿为妻,早亡;后娶已故景州弓高县孙明府讳名师礼的女儿,后封为蜀国夫人已亡大儿名平,从秘书郎升任右拾遗、工部度支员外郎;二儿名吉,从秘书省校书郎升任膳部金部职方员外郎、屯田郎中;已亡三儿名可,从秘书省正字升任殿中丞、工部户部员外郎;四儿小时就去世;五儿名义,从秘书郎改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御史中丞,兼任定国军衙内都指挥使,后罢职改任朝散大夫、左春坊太子司议郎,授予太常丞;六儿名正,从协律郎改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御史中丞,兼任定国军节度使,后罢职改任朝散大夫、太仆丞。

      大女儿嫁给已故兵部崔侍郎讳名衍的儿子太仆少卿名绚,封为万年县君;三女儿早亡,两孙儿幼亡原文:静思本末,庆及存亡,盖自国恩,尽从家法承训诲之旨,关教化之源:在孝于家,在忠于国口无不道之言,门无不义之货所愿者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以三不欺為素贱如是,贵如是,长如是,老如是,事亲、事君、事长临人之道,旷蒙天恕累经难而获多福,曾陷蕃而归中华,非人之谋,是天之祐六合之内有幸者,百岁之后有归所,无以珠玉含,当以时服敛,以籧篨葬,及择不食之地而葬焉,以不及于古人故祭以特羊,戒杀生也,当以不害命之物祭无立神道碑,以三代坟前不获立碑故无请諡号,以无德故译文:静思家世渊源,福禄施于存者亡者,大都出自国家恩惠,全都秉守家法,接受训导的旨意,遵循教化的传统,对家里孝顺,对国家忠诚,口不说不道德的言语,家没有不仁义的财货所希望的是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以三不欺作为一贯的准则贫贱是这样,富贵也是这样;年壮是这样,年老也是这样服事双亲、服事君主、服事长辈、统治人民的道理方式,是要广泛地取得上天的帮助原谅,我家曾陷于蕃地而得以回归中原,不是人的智谋,而是上天的保佑我是普天之下有幸的人,百年之后有个好的归宿,不用口含珠玉,应当穿平常的衣服入殓,用竹席子裹葬,并选一个不长粮食的地方埋在那里,因为我赶不上古代贤人。

      不要以公牛祭祀,禁戒杀生,当不残害生命以祭祀不要立神道碑,因为夏商周三代坟前都不立碑不要有谥号,因为没有德业原文:又念自宾佐至王佐及领藩镇时,或有微益于国之事节,皆形于公籍所著文章篇咏,因多事散失外,收拾得者,编于家集,其间见其志,知之者,罪之者,未知眾寡矣有庄、有宅、有羣书,有二子可以袭其业于此日五盥,日三省,尚犹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為子、為弟、為人臣、為师长、為夫、為父,有子、有犹子、有孙奉身即有餘矣為时乃不足,不足者何?不能為大君致一统、定八方,诚有愧于歷职歷官,何以答乾坤之施!时开一卷,时饮一杯,食味、别声、被色,老安于当代耶!老而自乐,何乐如之!时乾祐三年朱明月长乐老序云 译文:又自念从诸侯之佐到升为君王之相以及掌领藩镇时,对于国家有某些微小的贡献,都记载在国家的文籍中所写的文章诗赋,因忙于国事而散失的以外,尚能收集到的,编成一本私家集子,从中可见我的志趣,理解我的人,怪罪我的人,不知各有多少有田庄、有住宅、有许多书籍,有两个儿子可以继承家业如此每天五次洁手,三次反省,才能每天知道自己的过失,每月不忘自己应该去做的事作为儿子、弟弟、人臣、师长、丈夫、父亲,有儿子、侄子、孙子供养自己就足足有余了。

      对于时势却有所不足,不足在什么地方呢?不能为英明的君王达到一统天下,安定八方,确实有愧于所担任过的官职,没有什么以报答天地君王的恩惠有时读一卷书,有时饮一杯酒,吃美味,辨佳音,享美色到老安乐于当世吧!年老而能自感快乐,还有什么快乐比得上!时乾佑三年(950)夏月长乐老自序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