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足踝解剖.pptx
20页足踝的解剖与功能,,足的结构,腓骨下(外踝) 胫骨下(内踝) 跗骨(7块) 跖骨(5块) 趾骨(14块),足的结构,26块骨头和关节组成的复合体分为前足、中足、后足三个部分,任一部分或关节都非独立体,而是共同参与足踝部的功能距骨,分为头、颈、体三部分 距骨表面大部分为关节软骨覆盖,没有肌肉附着 这些关节的功能与后足的活动紧密相关 距骨在小腿与足之间起到力的传递和分散作用 骨折或脱位很容易损伤距骨部分或全部的血供,导致缺血性坏死 手术过程同样可能损伤距骨血供,虽然较少出现缺血性坏死,但可因缺血而导致骨不连,跟骨,相比于距骨,跟骨有充足的血供和软组织附着跟骨骨折常愈合良好,“That is why it is called the heal (heel) bone!”载距突骨皮质厚而坚硬与跟骨内侧壁构成内侧承重柱载距突上有三角韧带,跟舟足底韧带(弹簧韧带)等附着足垂直内翻损伤时,常致载距突劈裂骨折,关节与韧带,,距小腿关节,又称踝关节 由胫、腓骨下端与距骨滑车构成 胫骨的下关节面及其内踝和后踝,与外踝共同构成关节窝—踝穴 关节囊前、后壁薄而松弛,两侧有侧副韧带加強 距小腿关节属屈戌关节,能作伸(背屈)10-20、和屈(跖屈)40-45运动,韧带,胫侧副韧带 三角韧带:踝关节内侧唯一的韧带,踝关节所有韧带中最坚强的韧带,踝关节防止外翻起重要作用。
腓侧副韧带 距腓后韧带-防止踝关节前脱位,过度背屈 跟腓韧带 距腓前韧带,距下关节,由距骨体、距骨颈一部及跟骨前2/3构成,位于跟骨前部 距下关节有前、中、后三个关节面,后关节面为鞍状,与前后关节面相对分开 距下关节并没有固定的活动轴,而是类似于锯齿状活动在跟骨外翻时,也存在后移;内翻时则伴随前移 距下关节内翻10-15,外翻5-10,同时伴内外和前后各3-5度关节滑动,跗骨窦,在中后关节面之间形成一条隧道,称为跗骨窦 跗骨窦外侧开口较大,内侧开口窄 跗骨窦内有距跟骨间韧带,血管神经通过 踝部内翻扭伤后,此处继发疼痛及压痛,并伴有小腿感觉异常,称为跗骨窦综合征 由于骨间韧带损伤愈合后的瘢痕,脂肪增厚、滑膜嵌顿或无菌性炎症引起 局部封闭或切除内容物可减轻,距下关节-韧带,距跟骨间韧带:限制跟骨内翻,距跟骨之间最强韧的韧带 距跟前韧带:限制足内翻 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跗横关节,距舟关节 跟舟足底韧带:弹力韧带 分歧韧带 跟骰关节 足底长韧带:支撑足外侧纵弓 跟骰足底韧带 跗横关节:跟骰关节和距舟关节合成跗横关节,横过跗骨的中份,关节线呈横置的 S 形,临床上常沿此线施行截足手术短而宽,坚韧有力,与距小腿关节内侧三角韧带前部相连,由载距突至舟骨,恰好将距骨头托住,因此是支撑足弓的重要因素,弹力韧带的下面又被胫骨后肌腱所支撑。
距骨体正位于内侧纵弓的顶点,假若胫骨后肌瘫痪,韧带失去胫骨后肌腱的支撑,弹力韧带负担增大,日久牵引可能引起平足症距舟关节和距下关节的活动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融合距舟关节,距下关节的活动度将全部消失;融合距下关节,距舟关节的活动度将减少75% 跟骰关节对于后足关节并不重要,单独融合跟骰关节,不影响距下关节的活动度;而距舟关节的活动度仍可保留67%跗骨间关节 跗跖关节 跖趾关节 趾间关节,足弓,纵弓由内外侧柱构成,内侧柱高且较重要,包括跟、距、舟、3块楔骨及内侧3块跖骨构成外侧柱低而着地,由跟、骰及外侧2块跖骨构成第一跖楔关节不稳定会导致拇外翻畸形,因为这种不稳定是三维的,因此拇外翻患者常伴有扁平足畸形横弓由第2、3楔骨及2、3、4跖骨呈楔形排列而成骨的宽面向上,窄面向下,构成弓形足弓,纵弓的结构使人类更有利于长期行走,足弓可以减震,且为神经、血管提供安全的通道更重要的是为跟腱提供较长的前足力臂,对于稳定的纵弓,跟骨至跖骨头之间的关节是较僵硬的,因此可以较好的提供杠杆力的传递,纵弓,纵弓的高度异常会导致足底的正常压力分布发生变化,不利于长期行走 局部长期异常负重会导致骨关节炎的发生,足的三柱模型,三柱分别为:足跟、第1跖骨头、第5跖骨头,此三柱的平衡对足的稳定很重要。
第1跖骨的升高或降低会使此结构倾斜Talus,,,足的三柱模型,一些第1跖楔关节脱位或凹陷的患者,会导致内侧柱塌陷,三柱缺乏一柱支撑,后足会受力异常导致外翻最终导致平足畸形舟楔关节或距舟关节失稳也会导致同样的结果:后足外翻畸形) 同样,第1跖骨跖屈畸形会导致后足内翻,最终结果将是高弓内翻畸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