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琦注李太白全集.ppt
21页第十七章王琦注《李太白全集》第一节 李白其人其诗 § 1李白(701—762) §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 学术界一般认为,由于李白先人在隋代因罪迁到 西域,他的实际出生地是安四都护府巴尔喀什湖 南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大 约五岁时,父亲李客携带他迁居到蜀中绵州吕隆 县 (今四川江油) § 他大概生长于一个颇为殷富的商人家庭从大的 社会背景看,李白经历了唐朝的开元盛世,那时 政治比较清明,国家富强,但也经历了唐朝由盛 转衰的分水岭,即长达七年的安史之乱直到他 去世的后一年,这场巨大而持久的社会动乱才宣 告被平定§ 从个人经历看,李白有入仕的强烈期 求,但最终遭受失败 §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李白多次游历名 山大川这些因素对他的人品、个性 以及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李白的文学地位§ 李白是盛唐伟大诗人之一,也是屈原以后我国最杰出的 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跟“诗圣”杜甫并提 § 从诗歌体式方面看,李白大量拟作古乐府,“将自己的浪 漫气质带进乐府,从而使古题乐府获得了新的生命,把乐 府诗创作推向了无与伦比的高峰” § 李白的五七言绝句被誉为“字字神境,篇篇神物”,这些诗 有浩歌也有低唱,有动荡也有静谧,有直泻也有含蓄,有 奔放也有婉曲,往往藉一时兴会表现出鲜明有力的感觉和 情怀。
§ 总之,李白的诗歌是中国历史上弥足珍贵的特异存在 第二节 历代李白集、李白集注本与王 注《全集》的出现 § 1李白的诗文集 § 李白的诗文在唐代至少有三种集子: § 其一是魏颢(一名魏万)所编 § 其二是李白临终时请从叔李阳冰作序的《草堂集 》该集由李阳冰编成 § 其三是范传正《唐右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 所说到的文集二—十卷§ 宋代以后,李白诗文集形成了两个系统: § 一者以乐史所编的《李翰林集》为其本源 § 一者以宋敏求编、曾巩重编的《李太白文 集》为其本源; § 《李翰林集》包括诗二十卷、文十卷(其后 来刻本经他人补充,并非原貌), § 《李太白文集》包括序碑志一卷、诗二十 三卷、文六卷 § 除此之外的其他本子由此演化而来,虽万 变而不离其宗 2李白诗文集的注本§ 传世者有南宋杨齐贤注的《李翰林集》二 十五卷这是太白诗的第一个注本 § 元代萧士赞认为杨注博而不能约,遂删削 之,择其善者而存之,又对注所未尽或未 曾注释者进行补充,撰成了《分类补注李 太白集》一书,也是二十五卷 § 后来萧补本常行,而杨注本的单行本则变 得极为罕见 § 杨注、萧补本只注赋、诗,而没有文 § 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 (1543)郭云鹏刻本补入原来 未注的杂文五卷,全书于是成了三十卷。
只是郭 氏对杨注、萧补又进行了删削,并且有不少地方 删削过分 § 明代胡震亨的《李诗通》二十一卷其《李诗通 》对太白诗(尤其是对太白乐府诗)有不少发明, 对旧注的纰缪也有不少驳正,最称精善遗憾的 是该书仅有驳斥或补充杨注、萧注的内容,而不 是全注 § 明张含《李诗选》、清应氏《李诗纬》等,都不 过是选本而已 § 清高宗乾隆年间问世的王琦注《李太白全 集》 § 是李白诗文辑注的集大成著作 § 王琦之注,引文稍显繁冗,但它融会三家 之优长,修正三家之谬误,补充三家之疏 漏,是太白诗文集比较完备和理想的注本 3王琦§ (1723年前后在世),字琢崖,号载庵,钱塘(今浙 江杭州)人,清代雍正、乾隆时期著名学者 § 他除了以十年功夫专心致志注《李太白全集》 § 还撰有《李长吉歌诗汇解》五卷 § 此外曾帮助朋友赵殿成注释了《王右丞集》中的 大量佛教典故 § 这三种注释当时都享有盛名 4王琦《李太白全集》注§ 全书总共有三十六卷 § 卷一是古赋八首 § 卷二是古诗五十九首 § 卷二至卷六共有乐府一百四十九首 § 卷七至卷二十五共有古近体诗七日七十九首 § 卷二十六至卷二十九共有杂文五十八篇 § 卷三十有诗文拾遗五十七首:凡有诗文一千一百 一十篇。
§ 卷三十一至三十六的相关资料,则有序志碑传一 卷、诗文两卷、丛说一卷、年谱一卷以及外汇一 卷 第三节 王注《全集》在载录异文、集佚、训诂 方面的成就和特点 § 总的说来,王注《李太白全集》为读者提 供了关于李白作品各个方面的详尽材料 § 1 载录了李白诗文的大量异文或版本差异 § 比如卷二《古风》其七:§ “客有鹤上仙,飞飞凌太清扬言碧云里,自道 安期名两两白玉童,双吹紫鸾笙去影忽不见 ,回风送天声举首远望之,飘然若流星顾冶 金光草,寿与天齐倾§ 《全集》载其异文曰:“五鹤西北来,飞飞凌太 清仙人绿云上,自道安期名两两白玉童,双 吹紫鸾笙飘然下倒影,倏忽无留行遗我金光 草,服之四体轻将随赤松去,对博坐蓬瀛§ 还记录了该诗另外一些文本,即“举首远望之”作“我欲一‘ 问之”,又或作“举手远望之” § 同卷注《古风》其八说:“此首缪本编人二十二卷,题作 《感寓》,与诸本不同 § 该诗前四句:“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绿帻谁家子, 卖珠轻薄儿 § 《全集》载其异文曰:“咸阳二三月,百鸟鸣花枝玉剑 谁家子,西秦豪侠儿 § 这些文本方面的差异,对深入研究李白的作品有一定的文 献价值 2王琦的集佚§ 王琦的集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 《全集》卷三十诗文拾遗部分搜集五十七首作品 ,譬如从姑苏缪本辑得《杂言用投丹阳知己兼奉 宣慰判官》等诗歌九首,从唐《本事诗》辑得诗 歌《戏赠杜甫》一首,从《才调集》辑得诗歌《 寒女吟》、《会别离》两首等 § 在这些作品中不乏伪作,但王琦不仅没有轻易把 它们揽入太白作品中,而且没有轻易将它们弃绝 § 他审慎地汇集别载之,以供后学研讨 2王琦的训释§ 从训释方面看,王琦所作的工作主要有: (一)训释一般词语 (二)解释地理、名物王琦注在这一方面的 特点,是务求完备、精确和深入 所谓务求完备,是指当存在多种都能说通的 看法吼不偏信偏从,而并载众说 所谓务求精确,是指在存有疑惑时,必揭明 或审辨之 所谓务求深入,是指解释不满足于知其然, 而常常结合诗文意境,抉发对象的特点 综合的看,王琦在注解地理、名物时显示出 相当深厚的功力 § (三)考索诗文本事 § 这些对读者准确、深入地把握诗歌意旨大有帮助 § (四)揭明典故出处 § 王注引用诗文主要是为了说明典故出处,所以往 往不加进一步的解释,这对初学者理解诗歌文本 来说仍有不便 §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注中所引的诗文跟李白作品 在意境方面互相生发,倒有助于让读者对太白作 品的意境产生更厚实、更开阔的理解。
第四节 王注《全集》中的评议 § 王琦《李太白全集》对李白诗文在艺术精 神、艺术表现方面的特质颇为注意 总的说来,王注《李太白全集》中的 评论多取自前人成说,亦间或自出机杼, 往往出言中的,不旁骛,不枝蔓,不离开 文本做过多的发挥 在中国学术史上有一个独特的现象, 就是贬抑李白而拔高杜甫 § 王琦不仅反对过分贬抑李白,而且也反对 过分褒扬李白 § 王琦考虑了诗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其源流, 考虑了诗人、诗作产生的时代因素,考虑 了诗人的性情和际遇,持论平实、公允, 视野则不局限于李、杜,而以二人与屈原 、陶渊明等著名诗人通观,论断相当具体 和切当,所概括的内容亦相当深广,从中 当不止可见王琦在辑注《李太白全集》时 所秉持的理念 第五节 王注《全集》总评 § 正由于历史上抑李扬杜者占十之八九,注释杜甫 的学者自有宋一朝到清代乾隆时期已有千家,“ 搜括无遗蕴矣” § 而注释李白诗文集的学者,经五百年始有萧、杨 二家,又经五百年始有海盐胡氏孝辕;孝辕亡去 到乾隆时期且百余年,文士林立,然而不曾有学 者起而补前面数人之阙 § 从这一背景上说,王琦穷半生精力辑注《李太白 全集》,意义就特别深远了他的辑注甚至赢得 了“一注可以敌千家”的美誉。
§ 自1977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王琦辑注《李太 白全集》后 §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了瞿蜕园、朱 金城先生的《李白集校注》 § 该书以王注本为底本,增辑了十几首诗歌 ,吸收了大量清代至现代的研究成果,补 充了很多资料,纠正了不少错误,体例也 略有变化,研读王琦注时可以参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