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登鹳雀楼评课稿.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飞****9
  • 文档编号:163167859
  • 上传时间:2021-01-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登鹳雀楼》评课记录时间:2014年11月5日地点:六年级办公室与会人员:李正想 王献芳 郭琼 王云霞 严志东 鲍春华 严志东 方红霞 张卉利 汤琳 刘凤清 辜浩英 黄红丽记录:郭琼一、黄红丽老师说课说教材诗的前两句写登楼所见,诗的后两句写登楼所思这首诗融情于景,寓理于事全诗仅20个字,语言朴素浅显,言近旨远,给人启迪课文中配有插图,可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帮助理解诗句的意思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一)情境教学法(二)扶放结合法(三)读中有悟,培养语感(四)合作学习法说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理解诗题(二)初读指导(三)悟读古诗1、解词看图,领会诗意2、展开想象,化诗为文3、赏读古诗,熟读成诵(四)指导写字说板书设计二、中心发言人辜浩英黄老师的教学流程始终是遵循着学生的认知规律而呈现的,从初读感知——细读感悟——熟读转化——拓展延伸——书写生字,环环紧扣,收放自如学生在层层推进的研读赏析中充分理解与感受了诗人所描绘的情景、所揭示的哲理,同时也自然地积累了学习古诗的方法,可谓一举多得三、在座老师精彩点评汤琳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这样的分散与整合也随处可见,颇具匠心。

      如:在初读课文时,请学生自己读读古诗,想想哪些词语你已经懂了,还有哪些不懂,打个小问号学生自学之后,老师组织大家交流,这样既能帮助学生解决在自学中的疑虑,又共享了学生个体阅读的收获,有利于知识意义较为完整地建构张卉利在学习一、二行诗句时,老师借助媒体再现了课文情景,营造了一幅夕阳西下、黄河滚滚的画面,让学生通过交流、画画、移情、朗读等多种方式依次理解、感悟了诗句的意义,最后,老师又巧妙的用引读的方式将两行诗句所描绘的意境连缀成一个整体 方红霞今天的课堂,学生的朗读由浅入深,由他及我,不绝于耳,犹如天籁之音缓缓诉尽诗人的情、自己的情,给了我们很多启发有理解层面的读,有感悟层面的读,有积累内化的读,有个人读,有齐读,有引读,等等尤其印象深刻的是这样一个环节:在学习第二行诗句时,老师先引导学生自由读读,用心听听诗中的声音,在引出诗句后便请了多名学生来读,然后,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请学生借助文字想象情景,读出气势王献芳教师精妙的语言,媒体精美的画面再现了诗文的情境,让学生情不自禁地产生了“身在此楼中”中的遐想,而老师不时假设性的提问:小朋友,当你站在鹳雀楼上看到这情景,会说什么话?读了第二行诗句后问:想一想这是怎样的情景,你觉得怎么样?等等。

      老师灵活的引领帮助学生自然转换了角色,使得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了一体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同时,更与诗人的心灵沟通,生成了学生多彩的内心文化和心智结构,让整个课堂呈现了这种景、弥漫着这份情王云霞课文插图能够帮助学生明像入境,在教学中黄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动态的图与静态的文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知那种美好的情境如学习白日依山尽时,通过媒体直接演示,让学生形象感知到傍晚夕阳慢慢落山的美丽景色使图、文、声立体同时输出,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使文字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像,在学生脑海里越来越明晰,从而真切感受到黄河水流进大海的那种磅礴气势,这样去感悟古诗,使书本上的知识得到内化,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便水到渠成了四、李主任总结在本节课中,黄老师注意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根据教学内容教给学生一个词登高望远,并结合学生悟出的道理,来指导学生运用诗中的句子来鼓励别人取得更大的进步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黄老师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接着,按学生的意愿演示诗人登楼图,形象感知诗人站得越高,看得越远然后让学生畅谈自己站在高处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经历。

      学生积极性颇高,从而感悟出古诗所蕴含的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还要不断努力这样,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体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突破了这个难点篇二:二年级下语文说课稿-登鹳雀楼2-湘教版【小学学科网】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2、情感方面: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3、技能方面:能初步学会借助插图、工具书等途径学习古诗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感情读诵古诗三、教学准备资料书多媒体课件说教法、学法一、做必要的讲解和说明对作者和鹳雀楼教师做一些详细的说明,帮助学生来理解这首诗二、从指导读出停顿入手,教给学生“音断而意不断”的方法这样可以快速地读出诗的韵律美感三、学法随评语等途径渗透教给学生“利用手中资料或插图来帮助学习古诗”的方法弄懂重点词语的意思四、自读自悟,鼓励质疑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来使学生从原有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认识和提高五、引导合作在合作中探索规律,了解方法,理解全文大意六、结合实际拓展延伸,突破难点。

      结合学生实际来深层次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到山西永济县去看一座楼,(出示图片)这是一座三层的楼阁,因为常有一种叫“鹳雀”的鸟飞来休息,所以被人们称为“鹳雀楼”伸出手,和我一起写写它的名字,师生齐板书加拼音,小字头加“隹”字旁谁来叫叫这座楼的名字呢?(指多名学生读)2、鹳雀楼刚刚建好的时候还不怎么有名气唐代时候,有一位名叫王之涣的大诗人来到这里(板书:王之涣),他登上这座楼作了一首诗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想从此以后,这座楼就名扬四海啦这首诗的题目就叫:登鹳雀楼,谁来读读课题4、诗中到底写了些什么呢?打开书,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欣赏一下这首千古名诗吧!二、初读古诗1、请小朋友先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2、(出示全文)指名读,检查读诗让同学们发现他们读的时候字音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学习学生一起学学他们,把生字再读一读指名做小老师带读3、老师读一读这首诗学生仔细听一听,老师的读法有什么不同?指导:读出节奏,要在每行的前两个字后面停顿!4、一起学着老师在书上标出停顿的地方,然后练习读一读,指名再读,齐读三、精读课文:1、常言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学生说说诗中哪些内容是诗人登上楼阁时看到了?哪些内容是写他想到的呢?2、登鹳雀楼诗人到底看到了什么?请小朋友读读第一句,然后看看图想一想,再说一说交流:(1)指名说点拨:靠着山在诗句中就是“依山”太阳下山了,就要看不见了,就是诗中的哪个字啊?“尽”就是“完”了那“白日”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呢?(2)再指名说多美的夕阳下山图呀!提示:“黄河入海流”我们可以调过来理解——就是“黄河流入海”3)(条条江河通大江啊!)诗人在楼上看着黄河水流向大海想象着黄河水进入大海的场面想去看看黄河水流入大海的场面吗?播放录像叙述:一泻千里的黄河水,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一直向东汇注到浩瀚无涯的大海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呀!)(4)看了录像,你觉得黄河怎么样?——能用朗读来表现黄河入海的雄浑的气势吗?指名读,师评(你边读边想,所以读得好!很有气势!)男女比赛5)师边深情地叙述边板画: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正挨着连绵起伏的群(西)山下沉,脚下的黄河水正滚滚地流入大海诗人观察的视野是多么开阔呀!让我们再把这句话连起来好好的读读师生齐读!)3、看着这样壮观的情景,诗人情不自禁地想到——(生齐读)读了这句,头脑里有什么小问号吗?(重点:欲穷更千里目)谁能帮帮他?你是怎么知道的?(表扬,联系上下句理解,会学习!)故事中有些字很难知道意思,其实我们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来查找答案。

      今天,老师查找资料,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老师出示词语意义)现在能完整的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自己读读诗,看看字意,试着说说,一会儿我们全班来交流工具书的作用真不小,这么快就解决问题了4、诗人说的再登一层,真的是让我们再登一层吗?还记得《小松树和大松树》一课吗?小松树长之所以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那是因为——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呀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板贴:登高才能望远)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曾说过类似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合作的力量是最大的现在请你们和同座伙伴合作把把诗人登楼后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说说,好吗?(看得出你们一节课都在认真听!好样的!)6、这就是名扬天下的古诗“登鹳雀楼”今天小朋友们学得真棒,老师要奖励你们,我给你们配乐配录像,请你们来配音,一边读一边想像诗句中的画面,可以加上自己的感情,甚至动作相信你们这次会读得更好现在你们就是大诗人王之涣了,试试看——个人读,齐读7、小朋友读得多好呀!让老师更喜欢这首诗了我们把它背下来好吗?谁来试试?(学得好,记得牢啊!向你们学习!)8、回去我们也像这样把古诗背给家长听,告诉他们诗意和作者,能行吗?四、总结、延伸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话可是一句千古名句啊,鹳雀楼的名气之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句诗。

      因为它不光用在登楼上,经常被别人用在学习、工作等许多地方用来鼓励自己或别人呢!当我们的班长被评为校“三好学生”的时候,老师为了让他不骄傲,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荣誉,就会鼓励他,在他的素质报告书上写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采访罗高扬:当你跳绳比赛中取得年级第一的时候,我们同学们也可以这样对你说—谁来说?△采访戴铭君:虽然你钢琴已经考过5级,但老师还想对你说,你猜,说什么?其他同学也可以帮忙2、王之涣是唐朝非常著名的一位诗人,小时候就聪明过人成年后,曾做过官,但被人诬告就辞去官职游历祖国名山大川结交文坛名人,前后达15年之久后又当官,业绩显著,就要高升时,不幸得病去世但性格豪爽,他的诗写得非常好,《全唐诗》中存有六首绝句其中《登鹳雀楼》和《凉州词》最为有名今天,咱们就来欣赏另外一篇千古名诗—《凉州词》这首诗又写了什么呢,你们可以试着用今天学习的方法,回家后啊研究研究,下节课我们来交流,好吗?3、从你们的话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那不断进取、奋发向上的决心是呀,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什么事,要想更上一层楼,都需要再做一番努力!今天我们更上一层楼,明天,我们就会“穷千里目”!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读出对这首诗的新的理解、感受。

      配乐)最后老师要奖励你们,送你们一句祝福的话. (示:祝小朋友身体健康,天天开心,学习更上一层楼!)板书设计17 登鹳雀楼看想 登高才能望远 (简笔画)篇三:登鹳雀楼说课稿《登鹳雀楼》说课稿授课教师:郝琴霞府谷县特殊教育学校一、说教材古诗《登鹳雀楼》是聋校语文教材第十六册的第五课内容,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上鹳雀楼后根据自己的所见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名诗其中的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深刻哲理,成为传诵千古的佳句二、说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和词语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3、在理解古诗诗句的基础上,领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的道理,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三、说教法、说学法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无疑是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明了路子,即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为达到这个目的,本课设计我以学生读一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一地理教学计划(人教版2019必修一).docx 13.2 《致大海》 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课件).pptx 《李凭箜篌引》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课件).pptx 8.1《荷花淀》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课件).pptx 13.4《树和天空》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课件).pptx 《锦瑟》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课件).pptx 0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大单元教学】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课件).pptx 《屈原列传》《苏武传》群文阅读比较探究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课件).pptx 13.3 《自己之歌》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课件).pptx 高中数学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单元复习课-人教A版高一数学必修二第二学期.pptx 高中数学事件的关系和运算+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及其应用单元复习课-2024-2025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复习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 高中数学古典概型课件第一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 高中数学频率与概率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 高中数学事件的相互独立性+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 高中数学平面与平面平行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 高中数学第9章 统计复习课-2024-2025学年高一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 高中数学率的基本性质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 高中数学事件的相互独立性+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