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隐含的读者.ppt

10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92680156
  • 上传时间:2019-07-1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944.5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节 文学接受的发生,——四.从隐含的读者到读者阅读,一.什么是“隐含的读者”,隐含读者(implied reader)是由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伊瑟尔提出的 如果我们要文学作品产生效果及引起反应,就必须允许读者的存在,同时又不以任何方式事先决定他的性格和历史境况由于缺少恰当的词汇,我们不妨把它称作隐含的读者,他预含使文学作品产生效果所必须的一切情感,这些情感不是由外部客观现实所造成,而是由文本所设置因此隐含的读者观深深根植于文本结构之中,它表明一种构造,不可等同于实际读者 —— 《阅读行为》,,伊瑟尔指出:隐含读者不是实际读者,而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预期设计和希望的读者,即隐含的接受者它存在于作品之中,是艺术家凭借经验或者爱好,进行构想和预先设定的某种品格并且,这一隐含读者业已介入创作活动,被预先设计在文艺作品中,成为隐含在作品结构中的重要成分文本内涵,,,,,决定,,决定,决定,,,,决定,,二.创作动机与隐含的读者,作家的创作动机会决定文本中隐含读者的存在 创作动机就是驭使作家投入文学创作的内在动力 白居易新乐府诗“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功高虞人箴,痛甚骚人词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

      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之”,三.选材与隐含的读者,作者的选材及文体特点也会决定隐含读者的存在 《狂人日记》体现出“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的特点鲁迅指出:“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义的故事,便填成一篇,以创作自乐 鲁迅的《狂人日记》写的是一个被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迫害致狂的知识分子他感觉敏锐,勇敢坚强,对所处社会有深刻的认识,对封建主义传统敢于怀疑、敢于否定,他在梦一般的现实里、在夜一般的白昼中翘首极目着未来的希望作者借助狂人惊世骇俗的狂言笑骂,深刻地揭露、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号召推翻人吃人的旧制度,反映了彻底反封建的“五四”时代的革命精神采用日记体,借鉴西方横截面式结构,按照狂人的病情和意识的流动来组织小说四.文本内涵与隐含的读者,作家赋予文本的思想内涵会决定隐含的读者的存在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 《约翰·克利斯朵夫》 手卷印着一句题词: “献给各国的受苦、 奋斗、 而必战胜的自由灵魂 他自己在完成全书时说, “我写下了快要消灭的一代的悲剧我毫无隐蔽的暴露了它的缺陷和德性, 它的沉重的悲哀, 它的混混沌沌的骄傲, 它的英勇的努力, 和为了重新缔造一个世界、 一种道德、 一种美学、 一种信仰、 一种新的人类而感到的沮丧。

      —— — 这便是我们过去的历史契诃夫《小公务员之死》反映了当时社会极端恐怖之中人精神的异化,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与荒诞的行为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的社会制度的深恶痛绝文学接受的发生也就意味着文本中隐含的读者开始向现实的读者转化一般说来,那些与隐含的读者相近的读者,往往最能理解文本内涵,最易与文本之间形成交流,也就最有可能成为现实的读者 “隐含读者“的实现过程,就是真正的读者介入到艺术作品的独特结构中,与抽象的隐含读者同化结合的过程,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与作家共同创作的过程叙事动作的六个参与者,他们是: 真实作者一隐含的作者一叙述者一接受者一隐含的读者一真实读者 在接受者方面区分为三个,即接受者、隐含的读者和真实读者 在叙述行为中叙述者期待着自己的语言被理解,而真正的、完全的理解只能发生在叙述者自己设定的这种隐含的理想接受者的接受中真实的读者不可能完全达到这种理想接受者的理解,尤其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读者由于语境的差异,与隐含的理想接受者之间存在更大距离真实读者与隐含的接受者之间的差异导致了误读的可能,因此真实读者只有尽可能地向隐含的理想接受者靠拢,才有可能相对比较正确地理解作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