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外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docx
11页国外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 邹婉芬摘要 信息空间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于美国大学图书馆的一种新的信息服务模式该文简要介绍了其发展历程,并从空间、资源和服务三个方面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需要重点关注的若干问题,包括要强调整合的充分性、实现动态发展、重视评估、扩展其适用范围等等关键词 信息共享空间 资源整合 一站式服务 大学图书馆オ1 前言大约1990年以来,在美国的大学图书馆出现了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即Information Commons(国内一般译为“信息共享空间”)这是一种有效的整合服务模式它将传统的基于印本文献的图书馆服务与资源、计算机技术、电子资源整合在一个相对无缝的环境中,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由于信息共享空间的理念顺应了用户在网络时代学习方式的演变和对于图书馆服务方式的期待,因此虽然出现时间很短,但已引起了很多关注,信息共享空间的实践正在北美、澳洲等地的高校如火如荼地展开,理论探讨的气氛也日渐浓厚自2003年以来每年都有规模不等的专题研讨会在各地举行,美国图书馆协会在新奥尔良召开的ALA 2006年年会还专门设立了一个信息共享空间专题小组[1]自2005年吴建中教授将信息共享空间概念介绍到国内以来,国内的图书馆界开始关注信息共享空间的理论与实践[2]。
2006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的一般项目中有一个就是“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共享空间构建研究”;2007年信息共享空间又成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之一国内关于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刚刚起步本文通过网站调查、文献调查等方法,了解了国外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现状,并分析其在空间、资源和服务等方面的特征,旨在为国内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オ2 国外信息共享空间的特征分析2.1 关于空间北卡罗莱纳大学Charlotte分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前负责人Donald Beagle是信息共享空间较早的实践者和研究者他曾提出信息共享空间概念的两个含义:一是指一种独特的环境 二是指一种经过专门设计的物理空间 信息共享空间是这两层含义的统一,是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有机整合Beagle还指出,从实体上看,信息共享空间一般占用图书馆一层或几层的空间[3]从实际调查看,信息共享空间的布局分为几种方式:(1)一般建在大学的图书馆,正如Beagle所描述的那样,占用图书馆建筑的一层或几层,这是最普遍的形式如亚利桑那大学[4]和北卡罗莱纳大学Charlotte分校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都在是主图书馆的一楼[5],占用很大一块区域;南加州大学Leavey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则分布于图书馆大楼的两层[6]。
2)将单独一栋大楼规划为信息共享空间,如:英国的谢菲尔德大学和新西兰的奥克兰大学3)建在大学的其他大楼,如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信息共享空间设在该校最大的计算机中心Duderstadt Center[7]不同的信息共享空间各有自己和规划和设计William Baer等人组成的一个信息共享空间项目小组曾对亚利桑那大学等8所大学的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进行了调查研究,于2003年4月1日提交的调研报告提出,最好的信息共享空间应该拥有以下组成部分:(1)参考咨询和学生工作站在此读者不仅可以享受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还能得到相关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指导2)协作学习室供读者进行合作研究的空间,规模从供2-5人到几十人不等一般配备工作站、白板和放映机、投影仪等设备,有的还安装了笔记本电脑接口3)电子教室主要用于培训用户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检索技巧4)多媒体工作站向学生提供辅助工具,用以集成信息、技术和知识一般配备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摄像机等数字输入输出设备以及不同版本的编辑软件5)商议站在用户需要时提供更深层次的一对一的帮助和培训,如信息查询和程序使用技巧等6)写作实验室为用户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提供写作指导,这一设施很受欢迎,也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7)延长的服务时间不少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开放的时间比其他部门要长,甚至实现了24/7开放服务一般来说,在延长时段会特别安排专门的学生技术助理值班8)休闲区放置舒适的椅子,有的免费提供咖啡饮料,有的摆放自动售货机,一般不设计算机,只有少量报纸或杂志[8]能够完全包括这些部分的信息共享空间显然设计合理,功能完善,但是并非每个信息共享空间都包括以上8个部分规模较小的信息共享空间受条件限制,通常只包括“参考咨询和学生工作站”;有的信息共享空间设有休闲区并提供咖啡或允许自带食品,但也有信息共享空间不允许带食品进入信息共享空间的结构是围绕功能设计来确定的,相比于图书馆的传统服务,信息共享空间的空间规划更强调小组学习和协同工作,但也兼顾了不同的学习和研究方式个人学习空间的设计比较强调安静,小组学习空间设计得便于交流,休闲区的设计则体现宽松和悠闲如佐治亚理工学院图书馆在规划信息共享空间时,将空间从静到闹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标注为沉思级、专注级、交流级、协作级和社交级[9]从各个信息共享空间规划的理念分析,信息共享空间设计都十分重视对于不同学习习惯和研究风格的容纳能力,也重视各区域可能产生的噪音,尽量避免“噪音区”对于“安静区”的干扰,保证各区域的工作效率。
2.2 关于资源2.2.1 信息资源信息共享空间中的计算机提供各种接口,可访问馆藏或远程书目资源、电子资源及网络资源,实现用户与信息资源的无障碍联通同时还配备必要的图书、期刊及音像资料,以方便读者查询,也便于参考馆员提供连续的咨询服务丰富的资源是保证服务的基础和前提,由于电子存储技术和因特网的发展,目前图书馆馆藏资源中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的比重不断增加网络资源以整合资源、实现链接、提供导航为主,而电子资源的购置费用一般达到总购书经费的15—20%因此信息共享空间的信息资源建设也呈现出与此趋势一致的特征另一个明显的特征在于更加关注学术资源的购置,包括期刊论文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报刊文献数据库、法律法规数据库,还包括地图、高空照片、多媒体资源等更专业的电子资源,努力实现信息共享空间信息资源建设向学科齐全、结构合理的方向发展如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主图书馆在开始建设信息共享空间时,投入的225万美元除了用于改善和购置基础设施,大量的经费专门用于增加新的学术数据和重新规划文献传递系统以提升信息共享空间的信息资源服务能力[10]有人说信息共享空间体现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完美整合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前主席 Nancy Kranich 在她的《信息共享空间——一份公开的政策报告》[11]中曾对未来作过描绘:在信息共享空间,信息资源成为公有财产,人们可以免费地、自由地获取信息资源。
不过目前,由于学术资源的版权大多掌握在少量出版商手中,商业公司明确的营利目的性和日益严格的版权法规都限制了学术信息的自由传播和交流,信息共享空间在信息资源的建设中需要花费比较多的经费用于购置学术数据2.2.2 设施资源信息共享空间提供的首要的硬件资源是计算机,目前亚历桑那大学[4]、北卡罗莱纳大学Charlotte分校[5]及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信息共享空间[10]都配备有250台以上的电脑(分PC机和Mac机),这些电脑根据不同的学习和研究需要被布置于个人学习室、小组学习室、协同工作间、培训教室等区域其他主要设备还包括打印机、复印机、刻录机、扫描仪、通讯设备、视频播放设备等等如南加州大学Leavey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还专门设有一个视听室和一个打印中心[6];卡尔加里大学的信息共享空间有6个打印站,为学生提供激光打印服务,学生使用校园一卡通即可享受打印服务[10]亚利桑那大学的信息共享空间设有一个很受读者欢迎的区域“多媒体地带”,提供各种多媒体制作需要的软硬件设施,而且还有相应的学习指导软件,读者可以制作多媒体作品、数字动画作品、3D作品等等[4]计算机上安装有各种软件并及时维护和更新,不仅有操作系统,还包括教学用软件、生产性软件、网络软件和其他应用软件,如SPSS、GIS等,南加州大学Leavey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电脑上安装的软件有上百种[6]。
信息共享空间丰富的软件资源鼓励用户学习使用,完成信息的识别、检索、获取、组织、分析、创造、记录和传递,并将该过程融入自己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从而促进综合信息素养的提高此外,专业学科软件的安装适应了小专业用户的学习和研究需求,提高了信息共享空间的普遍性、实用性和公共性2.2.3 人力资源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人员主要包括图书馆员、IT技术人员和学科专家图书馆员主要提供基于图书馆的各种服务,如书刊流通、信息检索、参考咨询、网络资源导航等IT技术人员主要提供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他设备如打印机、扫描仪等使用方面的帮助IT技术人员分为IT专家和辅助人员,辅助人员多是经过培训的学生,在信息共享空间开放的时间段提供一般性问题的咨询与解答,IT专家专门处理辅助人员无法解决而转交来的问题学科专家一般不在现场办公,但如有相关专业问题可通过或邮件咨询图书馆员和IT人员分别有不同的层级,一般性问题在前台即时得到解决,如果遇到难度较大或耗时较长的问题,一般前台会根据工作流程将读者引到合适的人员或部门分析解决大多数信息共享空间中,图书馆员与IT人员分工明确,各自解决本专业的咨询问题,也有个别大学的信息共享空间,如北卡罗莱纳大学Charlotte分校,特别设计了经过专门整合的信息共享空间信息台,对于读者来说,要咨询信息共享空间使用中的任何问题,可以求助信息台的任何人员。
2.3 关于服务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初衷是为了适应网络时代用户学习和研究的新特点,将图书馆的资源、功能和服务进行有效合理的整合,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区别于以往传统的服务,信息共享空间更关注用户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潜在和现实的信息需求,建立善于捕捉用户信息行为特征的服务模式,重视用户对于信息的获取、识别、整理、吸收和有效利用,总而言之,尤其重视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是一个“授之以渔”的过程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信息共享空间中的服务以传统图书馆服务和信息技术指导为基础,进行了全面扩容可分为四类:一是基于图书馆的服务主要包括阅览流通、本馆及远程OPAC查询、信息检索、参考咨询、资源导航等二是基于IT设施使用的服务主要包括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硬件设施的使用与指导;软件系统的正确安装、维护、操作,完成文字处理、图像处理、视频文件制作与播放、网页制作、电子邮件使用、软件下载等任务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工作室一般都设在一个单独的空间,因为该区域电脑上安装的软件有一定特殊性,而且使用该室的用户一般会得到信息共享空间人员关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提醒三是培训培训是信息共享空间实践的重要内容,全面地说,信息共享空间中的培训包括对用户的培训,也包括对员工的培训。
用户的信息需求日益增长,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资源在内容上日益丰富,在形式上越来越多变,信息服务手段也应该与时俱进,因此培训成为一种必须培训内容除了前述一、二项中关于图书馆资源和软硬件资源的使用外,一般还包括系统的信息素养培训课程、写作培训、学术交流技能培训、心理等培训形式包括集中授课和一对一帮助形式四是其他包括提供休闲区域、咖啡厅等休息或社交场所信息共享空间不仅在服务内容方面,而且在服务时间方面也非常重视用户的需要,不少信息共享空间开放的时间比图书馆正常开放时间长,而且在延长时间专门安排辅助人员值班,目前有不少大学的信息共享空间实现了24/7开放オ3 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3.1 要重视资源、服务和功能的充分整合资源整合不充分首先可能表现在信息资源整合不充分如过分强调计算机等硬件设施的配备,而忽视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