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汉宫秋》中昭君与元帝的形象.pdf

8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9626361
  • 上传时间:2018-05-17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53.55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南京晓庄学院2010 届本科毕业论文1 论《汉宫秋》中昭君与元帝形象一个是背着落日、黄沙、黑水纵身的倩影;一个是对着丹青、铜灯、冷宫落泪的背影一个是能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大汉的农家女子;一个是只会在灞桥凄凄地唱着阳关的神州天子——《汉宫秋》 中的昭君与元帝这对在历史真实历史中并没有太多交集的男女,却在历代文人笔下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其中尤以元代马致远的《汉宫秋》最为著名《汉宫秋》 只是一个被历代文人翻炒了无数遍的“昭君和番”的故事, 为什么会得到人们这么高的评价, 一个已经失去了太多新意的母题何以在马致远笔下焕发出新的生命?此中关键之一就在于 《汉宫秋》中的形象不单具有前人所赋意蕴,马致远大胆地进行创新,写出了全新的文化精神和当时时代的强音一、王昭君形象的历史流变历史上的美女往往被人认为与国家兴亡有一定的关系1商亡于妲己,西周灭于褒姒,吴毁于西施, 盛唐颓始玉真 虽然将一国的兴亡归罪于一女子未免偏颇,但女子在封建王朝的兴衰中的确发挥着一定的作用红颜祸水并不是全无道理但在众多作家笔下有着这么一个女子, 与上面诸女同样有着倾城之貌,在许多文人的心目中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形象——王昭君真实的昭君生活在那个中华傲视东方,燕然勒功的时代。

      2正史《汉书·元帝纪》中说:“赐单于待诏掖庭王樯为阏氏”, 《汉书·匈奴传》中说:“ 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樯(樯) 字昭君赐于单于 ”后面能证诸史实的内容便是王昭君遵成帝之命,守匈奴习俗嫁呼韩邪单于之子并生有儿女,卒后葬于青冢《后汉书·南匈奴传》里增加了王昭君主动请行的情节和缘由,成为后世昭君悲剧的最早历史依据西晋石崇《王明君歌词》给昭君形象配以琵琶,让她以琵琶诉怨,表述内心感受3东晋葛洪《西京杂记》和《王昭君变文》在王昭君文学形象演变过程中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虚构了昭君悲剧的直接制造者它解释了为什么昭君“貌为后宫第一”,却“数岁”“不得见御”、得不到汉元帝宠幸的原因:一元帝后宫过多;二为画师作怪 但这里并没有坐实陷害昭君的画师就是毛延寿,只是说他是最善“人形”者而后世人们却由此认定了他就是昭君悲剧的直接制造者4《王昭君变文》中出现了毛延寿这个人物的原型并且出现了有精神有思想的王昭君,但她同样不遵循史实的演绎,让王昭君在远嫁匈奴后不久去世,使呼韩邪单于和汉元帝都留下了无穷的悲慨南京晓庄学院2010 届本科毕业论文2 但值得注意的是, 《王昭君变文》的祭词“ 漂遥 ( 嫖姚 ) 有惧于检 ( 猃) 狁, 卫霍怯于强胡。

      不稼( 嫁) 昭军 ( 君) , 紫塞难为运策定这就不是简单的“身殁于蕃里, 魂不忘京都”的王昭君而是国家危难之际,勇于牺牲或成为牺牲品的王昭君了《后汉书·南匈奴传》里将王昭君的的故事小说化, 掺入了感人的情节, “ 昭君入宫数岁 , 不得见御 , 积悲怨 , 乃请掖庭令求行”与范晔同时的王褒有《明君词》, “ 阑殿辞新宠 , 椒房余故情 ”的虚构 , 使王昭君与汉元帝的爱情悲剧更加感人, 且第一次将汉室衰微匈奴强大的冲突与个人的爱情生活结合起来5唐代,歌咏昭君的的诗歌基本是沿着六朝的倾向发展的比如李白的《王昭君》: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长寒雪作花,娥眉憔悴没胡沙生乏黄金枉画图,死留青冢使人嗟!”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其主题都是从严“华夷之辩”的观念派生出来的,大都不出小人构陷、红颜薄命、远嫁异国的范围宋以后,咏史诗全方位地观照了王昭君,也反映了不同时期特定文人的微观世界王昭君开始成为文人慨叹社会和自身的一种方式,欧阳修与王安石的《和王介甫明妃曲》同《明妃曲》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

      欧诗说:“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讽刺皇帝的昏庸无情, 同情处于无权地位的妇女的不幸命运王安石的《明妃曲》借历史的错位谈人生得失 , 使之前的昭君诗失色许多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但仍然纠缠于遇与不遇的士流咏叹到了元代,文人墨客更是将薄命红颜与重于泰山的家国责任放在一起,文人的对比议论具有历史的讽刺意味马致远的《汉宫秋》就是其中的代表作《汉宫秋》中,昭君已不是那正史中被一纸和亲诏书派去的宫女,也不是甫一出现就让金銮殿上坐着的元帝失色懊悔的花瓶而是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帝王宠妃6马致远笔下的昭君虽然只是一农家女,却毅然不与百金于毛延寿,虽然落得十年不得见君王的下场,但胜在坦荡 那一身傲骨如同划破黑暗的闪电,映照得毛延寿之徒在昭君的面前如同跳梁小丑般不堪 光是这份自清昭君就可以名留青史,何况她更是以一己女流,硬是做到了那些个被金章带紫绶的男人所无法做到的事情让昭君出塞和亲, 是朝中的那些个庸臣所能想到的最稳妥的保命方式,但昭君毕竟是元帝宠妃,如果她不愿意,元帝又不舍, 最后难免拼死一南京晓庄学院2010 届本科毕业论文3 战,结果堪忧。

      所以昭君自己的决定很重要,作者刚让昭君度过一段难得幸福时光这么快就把昭君推上了民族大义的风口浪尖上,应则保社稷、全天下、护万民,割情断爱;拒则生灵涂、家国破、情人亡,一尺白绫不用思考7“妾情愿和番,得息刀兵,亦可留名青史好个识大体的女子,好个懂大义的明妃,与之相比, 那些个只盼着将明妃献与匈奴的大臣们嘴脸着实可恶的紧那昭君也就是一少女,想来也从未离开过中土,今日却要远离故乡入那荒凉大漠虽是出于自愿,但又何尝不能说是被逼的呢8“ 今拥兵来索,待不去,又怕江山有失;没奈何将妾身出塞和番这一去,胡地风霜,怎生消受也!”自古道:“红颜胜人多薄命, 莫怨春风当自嗟当是时昭君或许已经决定了自己的命运那么她说这番话更多的是自嘲女子的命运,几多无奈, 几多悲凉 她不怨自己那掌管着天下却无法救下自己第二次的丈夫——元帝,不恨那无事时只会山呼万岁,有事时却把自己这小女子往外推朝中大臣,怨只怨那毛延寿之徒心狠手辣,恨只恨自身之流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黑水河畔的纵身一跃, 她带走的是誓不踏足异国的决绝和那尚自纯洁一缕香魂,得到的确是无与伦比的尊重和众多人的无限哀思没有这一跃, 昭君也可以获得清名,但她还是选择了最委屈自己的道路, 为的是什么, 一是为了维护她那兀自骄傲的大汉子民。

      二是为向那操纵亿万生灵的命运大神抗争,我命由我,不由天!从一农家女,一路抗争下来,几经周折身份来了个天翻地覆的变化,却又因为前因又必须牺牲自己来挽救家国马致远塑造的王昭君不单是一个花瓶和自清自强的女子形象了,她已经有了为家国,为大义牺牲的觉悟,有了那些个男儿郎都不一定具有的大义,更不是朝中那些食肉者可比最可贵的是, 她有了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她想向人们表达这样一种意思——不是所有人都必须屈服于那无所不能的命运的二、汉元帝形象的日益丰满汉元帝作为历来 “昭君和番” 故事中的关键人物一直被人隐去,故此对这个人物的认识一般都停留在一位高坐金銮殿只为错把美貌的昭君错嫁入番邦的帝王形象9《后汉书·南匈奴传》载: “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失信,遂与匈奴这就是最早的写有元帝心里活动的记载在最早完成了后世昭君戏的基本情节构造的《西京杂记》中,元帝也不过就是个站桩式的人物, 所有的冲突都在昭君与画师毛延寿身上发生后世的所有昭君戏也都大体如此马致远的《汉宫秋》中,10元帝从一个配角变成了真真正正的主角全剧4 折加楔子,南京晓庄学院2010 届本科毕业论文4 共 46 支曲子都由他一人唱,他是马致远精心刻画的一个艺术形象。

      史书上的元帝是汉代第11 代皇帝,正是汉朝对匈奴已有了明显优势的时期,不必再有高祖白登被围的窘迫,亦没有吕后拒婚的委屈受辱,是一个外藩入朝,天子赐颜色的时代,而昭君出塞也只是前代和亲政策的延续,带有更多的是一种天朝上国对藩国的赏赐色彩而在《汉宫秋》 中强大的汉王朝变成了疲弱的汉廷,高高在上的汉元帝变成了一位对美人多情,对纷繁的朝局无能,对大臣与外藩勾结兵临城下的现实无奈的悲情君王先不论他悲情与否,他在戏中的所表现出的不明事理,草率偏信也的确不应该是一位盛世英主所具有的11陆林在《元人戏曲功能论初探》中说:“话兴亡千古,试听取,是和非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是对帝王执政能力的首要考验,而汉元帝显然不具备通过这考验的能力,在开场便欣然嚷到:“自朕嗣位以来,四海晏然,八方宁静 ”殊不知,边塞上有匈奴蠢蠢欲动,朝堂上一众文武耽于安逸,奸臣当道,言路阻塞正是大厦将倾之象,而他却全然不觉,依旧沉溺于女色选贤任能,广开言路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重要保障,而汉元帝则表现出与之相反的任用奸佞、赏罚失允,以个人好恶喜怒而断之命毛延寿刷室女选宫娃,所以才有了毛延寿向昭君索贿不成,点破美人图的事件乃至事发, 元帝竟然为一女子片面之词竟直接下令将一朝廷重臣问罪斩首。

      须知中大夫有罪必得三公议定交由廷尉府彻查、定案最后由皇帝决定问罪于否元帝这么做明显不符朝廷律法,太过草率12他这么做的原因除了色迷心窍急于想博美人一笑外,恐怕也没什么别的解释这一鲁莽行为直接导致了毛延寿投敌卖国,勾结匈奴兵临城下的结局然后这位一国之主面对满朝文武除了献出昭君娘娘别无他法之后无奈的哭诉13: “兴废从来有,干戈不肯休可不食君禄,命悬君口太平时、卖你宰相功劳,有事处、把俺佳人递流 你们干请了皇家俸,着甚的分破帝王忧?那壁厢锁树的怕弯着手,这壁厢攀栏的怕攧破了头最后只能哀怨地自问: “看今日昭君出塞,几时似苏武还乡?”这么一位忠奸莫辨,是非不分, 目光短浅, 全凭个人喜好治国御人的昏聩君主,亲手将自己的爱妃送上入番和亲的马车于其幸焉?于国幸焉?《汉宫秋》 毕竟是讲述帝妃爱情故事的,马致远对于元帝的描绘不只在于政治方面,更多的是对他的爱情婚姻方面或许, 元帝只是因为后宫寂寞才刷选室女,或许元帝只是一时迷恋于王昭君的美色但是在初识的惊艳,几月的琴瑟相偕,然后就是突如其来的分离我们有理由相信, 当元帝知道昭君必将去和亲时,他对昭君的感情已从贪恋昭君的美色升华到深爱昭君本人的地步那初知要昭君和亲时的愤慨“我养军千日, 用军一时。

      空有满朝文武,那一个与我退的番兵!都是些畏刀避箭的,恁不去出力,怎生教娘娘和番?”知道事不可违后的哭诉与对满朝文武的责备14: “恁也丹墀里头,枉被金章紫绶;恁也朱门里头,都宠着南京晓庄学院2010 届本科毕业论文5 歌衫舞袖 恐怕边关透漏, 殃及家人奔骤 似箭穿着雁口, 没个人敢咳嗽 吾当 僝僽 ,他也、他也红妆年幼, 无人搭救昭君共你每有什么杀父母冤仇?休、休,少不的满朝中都做了毛延寿!我呵,空掌着文武三千队,中原四百州; 只待要割鸿沟 陡恁的千军易得, 一将难求!”然后是临别前执手相看泪眼;临别时直叫那阳关曲延着唱;临别后不禁他临去回头忘,一人对着昭君远去的方向凄凄切切地唱15: “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 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声声凄苦,句句悲凉到这里哪里还有那好色君王样,分明就是那邻村痴情郎三、昭君与元帝形象所具有的文化精神和时代意义一个是泱泱大国的万乘之君,却亲手将自己的爱妃送上了去敌国和亲的马车;一个是手无缚鸡之力之力的弱女子,却在三千文武都束手无策的时候毅然以一己之力挽大厦于倾颓.。

      作者对于这两个在作品与事实中有着如此的大差别的形象的创作是出什么目的?对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