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宋元诗词曲名篇导读》.ppt
25页本素材 由hi-hoo提供www.ppthi-《唐宋元诗词诗词 曲名篇导读导读 》第二讲讲本素材 由hi-hoo提供www.ppthi-一、唐宋诗词创诗词创 作概况1.唐诗 初唐:力主新变宫体诗 → 陈子昂“风雅兴寄的复古诗风永明体→ 上官体→ 近体诗 盛唐:醇雅蕴藉、浑融流丽的盛唐气象双子星座、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 中唐:标新立异、通俗浅近的多元局面山水田园的余响、大历十才子元白诗派、韩孟诗派 晚唐:衰飒气象小李杜本素材 由hi-hoo提供www.ppthi-2.宋词词北宋:婉约词 争奇斗艳:晏殊、欧阳修→秦观、贺铸 、周邦彦柳永豪放词崭 露头角:范仲淹、苏轼南宋:婉约词 与豪放词分庭抗礼婉约词 :李清照、格律词派豪放词:辛派词本素材 由hi-hoo提供www.ppthi-二、《唐诗诗元诗词诗词 曲名篇导读导读 》课课程的教学思路诗词所反映的多是文人士大夫的生活与思想,曲则多写市民 阶层的人生趣味因而,课程将以诗词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来观照 本课程拟对唐诗宋词按主题划分为十类,分别为:别情诗 词、情爱诗词 、思乡怀人诗词、咏怀诗词 、咏史怀古诗词、政 事诗词、边塞戎旅诗词、田园诗词、伤春悲秋诗词、山水景物 诗词。
每类介绍其产生的文化渊源,并介绍其发展历史,同时 选讲有代表性的诗词本素材 由hi-hoo提供www.ppthi-三、别别情诗词选讲诗词选讲1.何谓别情诗词?别别情诗词诗词 是指表达送行者与被送者在饯饯行活动动中产产 生的特定情感的诗词诗词 2.别情诗词产 生的文化渊源由于早期社会交通不便,出行在外不确定的因素较较多 ,而在先民的宗教信仰和关于鬼神的想象中,还还有诸诸多 的魑魅魍魉魉会对对旅人构成威胁胁故先民在出行前有祭祀 道神的祖道仪仪式,意在祈求道路平安祭祀结结束后,送 行者还还会以酒肴为为被送者饯饯行在秦汉汉以后的发发展中, 祭道神的内容逐渐渐退居次要地位,反倒是饯饯行日益受到 重视视,尤其是在文人学士中间间,成为为与别别情诗诗密切相关 的社交活动动之一因此,祖道仪仪式实为别实为别 情诗产诗产 生的文 化远远源本素材 由hi-hoo提供www.ppthi-3.别情诗词发 展的历史 先秦:送别与悲伤开始关联《诗经 ·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涕泣如雨楚辞《九歌·少司命》曰:“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魏晋南北朝:群体伤别 与借山水抒别情鲍照《和傅大农与僚故别诗 》、何逊《从镇江州与游故别诗 》曹植《赠白马王彪诗》鲍照《吴兴黄浦亭庾中郎别诗 》本素材 由hi-hoo提供www.ppthi-唐代:悲伤凄怨的主调之外,有全新的变化别情诗在内容上涉及到送人归朝、之任、出使、赴举、返乡 、归山、出游等等(后来的别情诗词也大多不出此范围),其 内涵比此前要丰富得多。
①唐人善于以激越高昂之情淡化离别的悲伤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高适《别董大》②别情诗中刻画被送者倜傥不群、脱略出俗之形象李颀《赠别高三十五》、《别梁锽》、《送陈章甫》、《送刘方平》③借山水抒别情王昌龄《送李十五》、《别辛渐》李白《赠汪沦》、《送孟浩然之广陵》本素材 由hi-hoo提供www.ppthi-④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对别情进行精巧独到的表达白居易“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别元九后咏所怀》)贯休“离恨如旨酒,古今饮皆醉只恐长江水,尽是儿女泪”(《古 离别》)宋代:①表现男女别情的词大量出现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②别情词与政事词结合张孝祥[水调歌头]《送谢倅之临安》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③别情词中表现旷达的襟怀欧阳修[朝中措]《送刘原甫出守维扬》、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本素材 由hi-hoo提供www.ppthi-四、诗词选讲诗词选讲1. 送陈章甫(李颀)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阴长[1]青山朝别暮还见 ,嘶马出门思旧乡[2]陈侯立身何坦荡[3],虬须虎眉仍大颡[4]。
腹中贮书 一万卷[5],不肯低头在草莽[6]东门 酤酒饮我曹[7],心轻万事皆鸿毛[8]醉卧不知白日暮[9],有时空望孤云高长河浪头连 天黑[10],津口停舟渡不得[11]郑国游人未及家[12],洛阳行子空叹息[13]闻道故林相识多[14],罢官昨日今如何[15]本素材 由hi-hoo提供www.ppthi-作者简简介李颀(约690-约751),籍贯不详入仕前曾长期隐居于颍阳(今河南登封市一带 )开元二十三年(735)中进士,曾任新乡县尉因久不升迁,辞职归隐颍 阳的东 川别业之后往来于长安、洛阳之间,醉心于炼丹求仙与王维、高适、王昌龄、崔 颢、綦毋潜、卢象等著名诗人皆有来往,诗名颇高 [1]桐阴长:梧桐树荫渐渐浓 密 [2]“青山朝别暮还见”两句:意谓陈章甫朝暮对着异乡山水,不免触发思乡之情与杜 审言《早春》:“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 [3]陈侯:指陈章甫,“侯”是尊称 [4]虬须:卷曲的胡子颡(sǎng):前额 [5]贮:积存 [6]草莽:草野,与朝廷相对 [7]东门:指洛阳东门酤:通“沽”,买我曹:我辈,我们 [8]心轻万事:指世事全不放在心上皆,一作“如” [9]白日暮:指白天黑夜。
[10]长河:指黄河 [11]津口:渡口一作“津吏” [12]郑国游人:指陈章甫,陈章甫隐居的嵩山,古属郑地 [13]洛阳行子:作者自指,时居河南洛阳 [14]故林:故乡 [15]昨日:指不久前本素材 由hi-hoo提供www.ppthi-谢谢亭送别别[1]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2],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3][1]谢亭:即谢公亭李白有《谢公亭》诗,题下原注曰:“盖谢 脁、范云之所游亭在宣城(今安徽宣城)县北,谢脁为 宣城太 守时,曾在此送范云赴零陵内史任 [2]劳歌:本指劳作者之歌《晋书·礼志中》说:“新礼以为輓歌 出于汉武帝役人之劳歌,声哀切,遂以为送终之礼虽音曲摧怆 ,非经典所制……”,因其“哀切”、“摧怆”的特点,后来引申为忧 伤、惜别之歌 [3]西楼:本义是指古代庭院中正房西侧的楼宇,多为闺房,或宾 客居住、友朋聚会娱乐之所在古诗词中是一个常用的意象,多 与寂寞忧伤、望月怀远、相思惜别等情感联系在一起本素材 由hi-hoo提供www.ppthi-作者简简介 许浑 (约788?—858?),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徒(今属江苏) 人是唐高宗时宰相许圉师之后,因晚年居住在润州城郊之丁卯涧村。
故自名其集为《丁卯集》,人称许丁卯唐文宗大和六年(832)进士及 第曾任当涂、太平二县令、监察御史,出为润 州司马,历睦州刺史、 郢州刺史,世称许郢州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称许浑为 先辈,对他极为推 崇许浑 在晚唐诗坛 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有《丁卯集》,《全唐诗 》收录许浑诗 十一卷,今存诗五百余首其诗题 材广泛,集中咏史、怀 古、感时、送别之作数量较多,其中送别诗约 占到全部诗歌的五分之一 本素材 由hi-hoo提供www.ppthi-赠卫赠卫 八处处士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1]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2],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3],驱儿罗酒浆 [4]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1]“动如”句:往往像参星与商星一样距离遥远,不得相见参、 商,星宿名,参星居东方卯位,商星居西方酉位,此出彼没,永 不相见 [2]父执:父亲的老朋友。
[3]乃未已:一作“未及已” [4]驱儿:一作“儿女”本素材 由hi-hoo提供www.ppthi-作者简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 ),后迁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再迁巩县(今河南巩县), 杜甫即出生于此由于祖上曾在杜陵生活过,杜甫常自称少陵 野老、杜陵布衣杜甫远祖杜预是西晋名将,又是一位著名的 学者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开元二十三年(735),杜 甫首次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曾漫游过吴、越、齐、赵 、梁、宋等地,为他后来的创作积累了不少素材从天宝五载 (746)起,杜甫来到长安,开始了他长达十年的求仕生涯,他 的生活困顿到极点,饱尝了人世的悲辛,思想也发生了重大的 变化安史之乱爆发后,一度困于长安,后逃赴行在,在肃宗 朝任左拾遗,不久贬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759)弃官入 蜀,在高适、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定居成都其间曾在严武幕 下短暂任职,被严武表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死 后,杜甫携家出蜀,于大历五年(770)病死在湘水上,卒年五 十九岁本素材 由hi-hoo提供www.ppthi-解题题 肃宗乾元元年(758),杜甫因上疏为房琯辩护,触怒肃 宗,被贬华州司空参军。
这年冬末赴洛阳办事,翌年春由 洛阳返回华州,途中遇见青年时期的好朋友卫八,并受到 热情礼遇,杜甫写下了这首《赠卫八处士》以记其事这 首诗语言朴实,感情凝重,通过叙写和卫八相见的情景, 以话家常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对人生苦短 的感喟,以及由世事茫茫所引发的惆怅卫八,姓名不详 ,八是在家庭中兄弟的排行据《唐史拾遣》记载,杜甫 年轻时曾与李白、高适、卫宾相友善,时卫宾 年龄最少 ,被呼作“小友”,诗中卫八或许即此人(见清人蘅塘退士 所编《唐诗三百首》中注引)处士,指隐居不仕的读书 人本素材 由hi-hoo提供www.ppthi-【朝中措】送刘原甫出守维扬欧阳修平山栏槛倚晴空[1],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2],别 来几度春风[3] 文章太守[4],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 前看取衰翁[5][1]平山句:倚在平山堂的栏杆前,眼前是晴空万里因平山堂建在蜀风山 顶上,故云平山,平山堂,在今江苏扬州,为欧阳修知扬州时所建 [2]手种句:平山堂前垂柳为我亲手所植垂柳”一作“杨柳” [3]别来句:欧阳修曾于仁宗庆历八年(1048)知扬州,到嘉祐元年(1056 )刘敞出守扬州,时间已过去九年。
[4]文章太守:以文章名世的太守官,词人自指 [5]衰翁:糟老头,词人自指本素材 由hi-hoo提供www.ppthi-解题题 这首词题为 “送刘原甫出守维扬 ”,“维扬 ”即扬州 原甫,是刘敞的字史载他博学多才,欧阳修读书 遇到疑难常写信问他,两人关系很密切宋仁宗至 和元年(1054),刘敞知制诰,嘉祐元年(1056) ,因避亲出守扬州欧阳修作了这首词送给他本素材 由hi-hoo提供www.ppthi-【临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1],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2]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3] 人生如逆旅[4],我亦是行人[1]改火:古人钻木取火,四季所用树木不同,故用改火表示季节 的变换 这里指年度的变换 [2]无波两句:从白居易《赠元稹》诗:“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化出古井无波,比喻内心平静,不为世俗名利所动筠,竹子 秋筠有节,以秋天的竹子有节喻 人品行高尚,有节操这两句 是称赞钱 穆父的 [3]尊:同“樽”,酒杯翠眉颦:皱眉头 [4]逆旅:客舍本素材 由hi-hoo提供ww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