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湖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docx
48页2024年湖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一单选题(共80题)1、下列关于高中课程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B.必修包括2个模块,选修包括5个模块C.每个课程模块2学分,36学时D.有机化学基础属于选修模块【答案】 B2、下列关于化学发展趋势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由宏观向微观B.由定性向定量C.由形象到具体D.由经验逐渐上升到理论【答案】 C3、下列选项中,能成为教材具体呈现方式的是( )A.纸质学习材料B.视听学习材料C.电子学习材料D.以上三者都是【答案】 D4、某化学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化学概念和原理时,不是将学习的内容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向学生提供一种问题情境,只给学生一些事实(例)和问题,让学生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该化学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A.程序教学法B.发现教学法C.暗示教学法D.范例教学法【答案】 B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加反应物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B.改变条件,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也一定增大C.自发反应一定是嫡增反应,非自发反应一定是嫡减少或不变的反应D.提高温度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答案】 D6、化学教学研究的起点环节是( )。
A.选定课题B.查阅文献C.研究设计D.收集资料【答案】 A7、下列哪组实验全部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基础学生实验( )A.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燃烧的条件、氨气的实验室制取B.氢气的实验室制取、粗盐提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C.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燃烧的条件、溶液酸碱性的检验D.氮气的实验室制取、溶液酸碱性的检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答案】 C8、教学评价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学评价功能的是( )A.导向功能B.选拔化学人才功能C.反馈调节功能D.检查诊断功能【答案】 B9、利用下列数据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用沸点数据分析分子的稳定性B.用溶解度数据推断固体混合物分离的可能性C.用原子(离子)半径数据推断某些原子(离子)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D.用C的燃烧热和2CO(g)+O2(g)=2CO2(g)的反应数据,推算2C(S)+O2(g)=2CO(g)的反应热【答案】 A10、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化学程标准在“学习情景素材”方面新增加了要求学生了解“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富营养化污染与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等内容,这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修订的下述哪些变化()。
A.与时俱进,重点关注健康、环境等社会热点问题,着力体现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价值B.坚持能力为重,着重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C.着重突出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理念D.总体控制内容总量和难度.加强了学科和学段衔接【答案】 A11、下列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是( )A.懂得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B.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探究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C.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构成的D.学会从化学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方法‘【答案】 A12、下列关于课程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资源B.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C.课程资源越多越好D.课程资源就是教科书【答案】 B13、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无关的是( )A.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B.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D.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答案】 D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7H16的烷烃,含有3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B.聚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还能使KMn04酸性溶液褪色C.甲苯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D.相同质量的甲烷和乙烷完全燃烧.乙烷耗氧量多【答案】 A15、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基础性,要给学生提供未来发展所需要的( )。
A.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B.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C.化学科学探究的能力D.创新意识【答案】 A16、化学教师在开展下学期的化学教学前采用摸底考试了解学生对上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A.形成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诊断性评价【答案】 D17、关于化学教学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讲演和讲读等B.引导一发现法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C.演示法除了教师的演示外,还包括学生的演示D.讨论法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教师不需要参与【答案】 D18、“概念形成策略”是学生学习化学理论性知识的策略之一根据这一策略原则,在给初中学生讲授“置换反应概念”时,通常讲授顺序应选择( )A.首先讲概念,然后讲通式A+BC══AC+B,最后举实例B.首先列举实例然后讲授概念,最后抽象出通式A+BC═AC+BC.首先写出通式A+BC══AC+B,然后归纳,最后讲概念D.首先讲概念,然后举出实例,最后总结、归纳出A+BC══AC+B【答案】 B1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6 g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氧分子数目为NAB.0.3 mol Na2SO4溶液中含有的Na+数目为0.6NAC.10 g H2和10g O2所含分子数同为5NAD.标准状况下,44 gCO2的体积与18 g H2O的体积相同【答案】 B20、下列教学目标属于“过程与方法”范畴的是( )。
A.知道DH大小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B.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C.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说明化学反应的本质D.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答案】 B21、关于高中化学教学,以下陈述正确的是( )A.“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呈现综合性的活动任务B.制造认识冲突是进行概念转变教学的重要策略C.新课程倡导探究教学、因此教师需要把所有的活动设计为探究活动D.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代替传统的演示实验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答案】 B22、一位学生在板演的时候把水的化学式写成了“HO2”,老师评价道:“好!首先知道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又知道原子个数比为2:1,只是顺序弄反了,倒过来就可以了这位老师的做法体现了课堂教学评价的( )A.及时性B.客观性C.过程性D.激励性【答案】 D23、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而是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A.传授学生知识B.发展学生能力C.培养学生个性D.养成学生品德【答案】 B24、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的原子半径比Y的小,X与W同主族,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Y)>r(Z)>r(W)B.元素Z、W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不同C.元素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2的强D.只含X、Y、Z三种元素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答案】 D25、开发新材料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方向之一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氮化硅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C60属于原子晶体,用于制造纳米材料C.纤维素乙酸酯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D.单晶硅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答案】 A26、有关化学教学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A.化学教学内容就是化学课程内容B.化学教学内容就是化学教材内容C.化学教学内容就是化学教科书内容D.化学教学内容是对化学课程内容和化学教科书内容的再选择和再组织【答案】 D27、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颜色的反应,下列元素与其对应的焰色反应特征颜色错误的是( )A.Na——黄色B.Cu——绿色C.K——蓝色D.Ca——砖红色【答案】 C28、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油裂解只破坏极性键B.含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C.氯化钠固体中的离子键在溶于水时被破坏D.HF的分子间作用力大于HCl,故HF比HCl稳定【答案】 C29、在一个单元教学内容中,教学的难点()。
A.就是教学的重点B.不一定是教学的重点C.不是教学的重点D.是固定不变的某些知识点【答案】 B30、下列教学目标属于“过程与方法”范畴的是()A.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B.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学习科学探究方法C.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D.体会化学与人类社会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答案】 B31、下列有关教学内容选取和组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教科书内容是教学内容组织和选取的重要参考B.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必须与教科书保持一致C.教学内容的选取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在教科书的基础上做适当的调整D.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答案】 B32、下列词语属于描述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是( )A.应用B.学会C.掌握D.讨论【答案】 A33、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示范性化学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是( )A.讨论谈话法B.演示观察法C.启发讲授法D.实验探究法【答案】 B34、某有色溶液当浓度为c时,其最大吸收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