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第五单元登幽州台歌教案.docx
3页《登幽州台歌》与《登飞来峰》对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感受两首诗歌截然不同的艺术特色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涵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大声反复朗诵全诗,体味作者的情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作者“失意者”与“得意者”传递的不同情感,回归两者不同的时代机遇,明确时代、命运与人生的关系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理解两首诗歌人物形象和主旨内涵教学难点:总结深化时代、命运与人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 导入 《登幽州台歌》 1.要求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陈子昂的资料 2.教师补充并介绍写作背景 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被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科辞官还乡,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于狱中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从中受到启迪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李贺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前赤壁赋》·苏轼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每当我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总仿佛有一位诗人的形象,他象一座石雕孤零零地矗立在幽州台上那气概,那神情,有点象屈原,又有点象李白风雅中透出几分豪情,愤激中渗出一丝悲哀他的眼睛深沉而又怅惘,正凝视着无尽的远方他为自己的不幸而苦恼着,也为一个带有哲理意味的问题而困惑着这,就是陈子昂于是,在我耳边响起了他的喊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诛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想一想:指导学生寻找《登幽州台歌》当中体现作者是一个“失意者”的证据?(学生小组讨论思考,教师点拨)过渡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蓟丘览古》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总一总:读完全诗,总结诗歌主题?主题: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练一练:假如你是陈子昂,你心中所想是什么?(学生作文,教师指导训练)《登飞来峰》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出示自学提示: (1)每人读诗中的一句。
(2)解释所读诗句的意思 (3)交流重点字的意思 2、小组汇报自学情况: (1)读课文,用“ / ”划出诗句的节奏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2)走进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大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今有辑本《临川先生文集》 (3)补充介绍,写作背景: 1050年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任知县,任职期满后回江西临川老家时,路过杭州,登上飞来峰塔顶,面对眼前广阔的视野,想到鸡鸣见日升的情景,心中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这一年他正好三十岁 (4)读诗,分诗句解释大意,提示重点字义课件同时出示字义) 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塔很高 闻说:听说畏:害怕遮:遮挡,遮住缘:因为、由于 鸡鸣见日升:鸡鸣时可以望见太阳升起 分句解释: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我”登上飞来峰高高的塔顶,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就能看见太阳升起。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不怕浮云遮挡住远望的眼睛,只因为我就站在了飞来峰的最高层想一想:指导学生寻找《登飞来峰》当中体现作者是一个“得意者”的证据?(学生小组讨论思考,教师点拨)后两句抒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1) 补充资料: 飞来峰高168米飞来峰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秀丽绝伦飞来峰的厅岩怪石,如蛟龙,如奔象,如卧虎,如惊猿山上老树古藤,盘根错节;岩骨暴露,峰棱如削 (2) 补充资料: 王安石当过宰相,实行变法,使衰弱的宋王朝迅速强盛起来,人民生活也大幅度提高写下此诗时,正是他出入宦海,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国平天下的才能 体会诗人远大的抱负和志向,以及对与自己的未来充满着雄心壮志的情怀明确:鸡鸣:王安石变法日升:改革后,大宋朝迈向新的繁荣昌盛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最高层:最高处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总一总:读完全诗,总结诗歌主题?主题:作者通过对自己亲身登临千寻塔远望,一览无余的视角直接描写,抒发出心中兴奋愉悦的心情,远大的政治抱负,变法图强,国家繁荣昌盛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上李邕》总结深化议一议:什么因素导致两人的思想差距?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明确:时代、命运、人写作指导:时空穿梭公元2017年6月23日,陈子昂和王安石同登近郊桃花山,山中最高峰有一观景台,视野开阔,山林美景一览无余,可惜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一阵淅淅沥沥的小雨……发挥想象,两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将如何?(提示:渔翁、牧童、老者、恶霸、“我”、另一位诗人、花鸟虫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