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养级和生态金字塔2.ppt
37页食物链和食物网 营养级和生态金字塔,生态效率,,,目 录,,食物链,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取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取食和被取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食物链 分类,按照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可将食物链分为,捕食食物链,腐食食物链(碎食食物链),寄生食物链,,食物链又称为“营养链”食物链 分类,如青草→野兔→狐狸→狼禾河谷类植物→昆虫→食虫鸟→鹰,捕食食物链,食草动物吃植物的活体开始,,食物链 分类,如树叶碎片及小藻类一虾(蟹)→鱼→食鱼的鸟类,腐食食物链(碎食食物链),,从分解动植物尸体或粪便中的有机物开始,,食物链 分类,如哺乳类→跳蚤→原生动物→原生动物→细菌→过滤性病毒寄生食物链,,食物链 特点,如果一种有毒物质被食物链的低级部分吸收,如被草吸收,虽然浓度很低,不影响草的生长,但兔子吃草后有毒物质很难排泄,当它经常吃草,有毒物质会逐渐在它体内积累,鹰吃大量的兔子,有毒物质会在鹰体内进一步积累因此食物链有累积和放大的效应生物扩大作用,,DDT等杀虫剂通过食物链逐渐浓缩 DDT 在海水中浓度为5×10-11 g DDT在浮游植物中是4×10-8 g DDT在软体动物中是4.2 ×10-7g DDT在鸟类中是75.5 ×10-6g,生物扩大作用,扩大了百万倍,,,食物链 特点,1.一条食物链一般包括3~5个环 (由于食物链传递效率为10%~20%,因而无法无限延伸,存在极限) 2.食物链的开始通常是绿色植物 (生产者)。
3.在食物链的第二个环节通常是植食性动物 4.食物链中的第三个或其他环节的生物一般都是肉食性动物1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常存在着许多条食物链,由这些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结成的复杂营养关系为食物网视频,,,,生产者,初级 消费者,次级 消费者,三级 消费者,第一 营养级,第二 营养级,第三 营养级,第四 营养级,草,蚂蚱,青蛙,蛇,,鹰,第五 营养级,四级 消费者,消费者级别与营养级别有什么关系?,消费者级别 =营养级别,+1,,,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生态金字塔,,1,生态金字塔(ecological pyramids) 营养级的数量关系的一般表现;这些数量关系可采用生物量单位(生物量金字塔)、个体数量单位(数量金字塔)和能量单位(能量金字塔)及其它比较参数单位生物量金字塔,以生物组织的干重表示每一个营养级中生物的总重量的营养级数量关系一般低营养级的生物量比相应高营养级的生物量要大但部分生态系统中也会出现低营养级的生物量比相应高营养级的生物量小的情况,呈倒椎形生物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以生物的个体数量来表示每一个营养级中生物的总重量的营养级数量关系数量金字塔一般也是正锥体,有少数情况也会出现倒锥体。
数量金字塔的缺点是它忽视了生物的重量因素数量金字塔反映营养级与生物数量的关系,是以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为指标绘制成的金字塔实例:人们对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生物成员作了统计, 生产者(野草) 5842424株; 初级消费者(食草动物、昆虫) 708 624只; 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吃昆虫的鸟类) 354 904 只; 三级消费者(肉食动物、吃小鸟的鹰类) 156 362只一般每个营养级包括的生物数量随着营养级的上升而递减,但由于只考虑各营养级个体的数目而没有考虑个体的大小,有时会出现金字塔倒置现象如,很多昆虫以一棵植物为生时,或很多寄生虫以一寄主为生时生物量金字塔反映的是营养级与生物量的关系,是以每个营养级上总的生物量(干重)为指标绘制的能量通过各营养级逐渐减少,如果把通过各营养级的能量由低到高画成图,就成为一个金字塔形,称为能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又叫生产力金字塔,它反映的是营养级与能量的关系,它是以每个营养级的能量为指标绘制的特点:越到金字塔的顶端(即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所含的能量越少因为能量随着从一个营养级至另一个营养级的流动总是逐渐减少的,因此,此类金字塔永远不会倒置生物能量金字塔: 在某一生态系统1平方米的面积上:1生产者(植物) 36 922千焦; 2消费者Ⅰ(草食动物) 6 178千焦; 3消费者Ⅱ(肉食动物) 280千焦; 4消费者Ⅲ(肉食动物) 25千焦。
类型 项目,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形状,,,,象征 含义,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具有逐级递减的特性,一般生物个体数目在食物链中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一般生物量(现存生物有机物的总量)沿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每一阶 含义,食物链中每一营养级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每一营养级生物个体的数目,每一营养级生物的总生物量,,,,,,,,,,,三种生态金字塔的比较,3种生态金字塔中,只有能量金字塔能够较切实地反映生态系统功能生物量金字塔片面强调重量易夸大大型动物作用,数量金字塔片面强调数量易夸大小型动物的作用生物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在某些生态系统中都会出现倒金字塔形,但能量金字塔却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能量流动: 【1】单向流动,即能量流动不可逆 【2】能量递减传递的概率为10到20,取值一般为101000公斤浮游植物能转变成100公斤浮游动物,而100公斤浮游动物才能转变成10公斤鱼,而10公斤鱼大致是人长1公斤组织所需要的食物这条规律称为“十分之一法则”,是美国生物学家林德曼提出来的11.5 生态效率,摄取量或吸收量(I):表示一个生物(生产者、消费者或腐食者)所摄取的能量;对植物来说,I代表被光合作用色素所吸收的日光能;对于动物来说,代表动物吃进的食物的能量。
同化量( A):对动物来说表示在动物消化道内被吸收的能量(吃进的食物不一定都能吸收);对分解者来说是指细胞外产物的吸收;对植物来说是指在光合作用中所固定的能量,即总初级生产量(GP)能流参数,,呼吸量( R ):指生物在呼吸等新陈代谢和各种活动中所消耗的全部能量 生产量(P):代表呼吸消耗后所净剩的同化能量值,它以有机物质的形式累积在生物体内或生态系统中对植物来说,它是指净初级生产量(NP);对动物来说,它是同化量扣除维持消耗后的生产量,即P=A-R利用以上这些参数可以计算生态系统中能流的各种效率:,(1) 同化效率:植物吸收的日光能中被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比例;或动物摄食的能量中被同化了的能量比例,,(2)生长效率 指形成新生物量的生产能量占同化能量的百分比,(3)消费效率 指n+1营养级消费(摄食)的能量占n营养级净生产能量的比例,林德曼效率指n+1 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占n营养级获得能量之比,它相当于同化效率、生产效率和消费效率的乘积,,也有学者把营养级间的同化能量之比值视为林德曼效率,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