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各章知识点汇总.docx
25页第一章 总 论第一节 会计概述本节知识点汇总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会计的基本特征1 .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2 .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会计的方法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内容、完成会计任务的手段,包括三种: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3 .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最基本职能——会计核算职能)4 .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二、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一)会计的核算职能(最基本职能)(二)会计的监督职能(三)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关系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两大基本职能关系密切、相辅相成会计核算职能是会计的首要职能,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主导地位:会计核算职能其他职能: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职能三、会计对象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一)会计对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就是会计对象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资金运动因此,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对象就是资金运动。
常表现为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三个过程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会计对象的具体划分)重点掌握:5 .款项、有价证券、财物的概念及判断6 .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7 .债权债务的判定8 .资本增减9 .费用与成本的联系与区别10 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本节知识点汇总 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例如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法律主体,应当建立财务会计系统,独立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在企业集团的情况下,一个母公司拥有若干子公司,母子公司虽然是不同的法律主体但是母公司对于子公司拥有控制权,为了全面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就有必要将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会计核算上所使用的一系列会计处理原则、会计处理方法都是建立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三、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相等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据以结算账目、编制会计报表、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及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这里的会计年度我国采用的是公历年度,即从每年的 1 月 1日到 12 月 31 日为一个会计年度所谓中期是短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又可以分成月度、季度、半年度会计期间的划分对会计核算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有了会计期间,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从而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又需要在会计的处理方法上运用预收、预付、应收、应付等一些特殊的会计方法四、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我国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考虑到外商投资企业等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根据会计核算的实际需要,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进行会计核算,但这些企业对外提供报表时,应该折合成人民币,来提供以人民币表示的财务报表在境外设定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上述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第三节 会计基础本节知识点汇总一、会计基础的概念和种类会计基础是指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基础,是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基础,是确认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从而确定损益的标准由于会计分期假设,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会计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二、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计量的标准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已经发生和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了,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费用权责发生制其核心是根据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的期间来确认收入和费用。
权责发生制最大的优点是: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期间真实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三、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以实际收到或付出款项的日期确认收入或费用的归属期的制度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第四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本节知识点汇总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一、可靠性(真实)最基本的要求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 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会计提供的信息应具有可检验性,经得起检验二、相关性(有用,对外有用,非专项服务)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三、可理解性(完整、看得懂)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以便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四、可比性(口径可比)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可比性包含一致性。
五、实质重于形式实质指的是经济实质,形式指的是法律形式,此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当以经济实质为准,而不受法律形式的制约六、重要性(抓住重点)在评价某项目的重要性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一般来说,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综合考虑七、谨慎性(保守原则) 常考点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八、及时性(快,信息的生命)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第一节 会计要素(重要)本节知识点汇总一、会计要素的确认会计工作就是围绕着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展开的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的会计对象共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时点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是资产负债表的基本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时期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是利润表的基本要素一)资产1 .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 .资产的分类流动资产,如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等;非流动资产,如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等长期股权投资包括企业持有的对其子公司、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以及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3 .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4 .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二)负债1 .负债的定义负债是指企业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2 .负债的分类流动负债,如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等;非流动负债,如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三)所有者权益3 .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表明企业归谁所有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2.所有者权益的分类所有者权益的形成来源( 1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2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3 )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所有者权益具体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项目( 4 个项目)。
四)收入1 .收入的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2 .收入的分类收入按性质(日常活动的内容)不同可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五)费用1 .费用的定义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与收入定义结合起来学习)2 .费用的分类费用按与收入的配比关系,可分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营业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六)利润1 .利润的定义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表反映的具体内容就是某一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2 .利润的分类利润按照构成,可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二、会计要素的计量会计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第二节 会计科目本节知识点汇总一、会计科目的概念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而这六项会计要素仍显得过于粗略,难以满足各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我们必须对会计要素作进一步分类,是对资金运动第三层次的划分。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重要)(一)按其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企业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通常可以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五大类二)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会计科目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可以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是:总分类科目对其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具有统驭和控制的作用,而明细分类科目是对其所归属的总分类科目的补充和说明总分类科目及其所属明细科目,共同反映经济业务既总括又详细的情况三、会计科目的设置(一)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1 .合法性原则2 .相关性原则3.实用性原则(二)常用会计科目一共是五大类,是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进行的分类第三章 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第一节 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揭示了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实质上看,会计等式揭示了会计主体的产权关系、基本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