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辽宁省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docx
47页2024年辽宁省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1、玉米、甘蔗、竹子等植物的茎不能无限加粗的原因是茎内( )A.有大量薄壁细胞存在B.没有韧皮部C.没有形成层D.没有木质部【答案】 C2、胚胎干细胞的特点是( )A.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大,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B.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C.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小,核仁不明显;在功能上不具有发育的全能性D.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大,细胞核小,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答案】 B3、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 )A.病毒感染→人体T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病毒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C.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恢复正常D.单侧光照→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弯曲【答案】 A4、使表现型不同的母牛生育出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小牛,最重要的技术是( )A.人工授精B.细胞培养C.胚胎分割移植D.显微注射技术【答案】 C5、某二倍体动物的某细胞内含有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且细胞膜开始缢缩,则该细胞( )。
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B.正在发生基因自由组合C.将形成配子D.正在发生DNA复制【答案】 C6、某高中生物教师要研究生物学教学中角色扮演对高中生合作能力的影响,其最适合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B.调查法C.行动研究法D.观察法【答案】 A7、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答案】 A8、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A.将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用甲紫溶液染色,可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变化B.将天竺葵置于黑暗中一段时间,可用来探究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C.先将淀粉、淀粉酶混合再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采用标志重捕法可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答案】 B9、在精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中,不会变形、衰退和消失的是( )A.内质网B.线粒体C.中心体D.高尔基体【答案】 B10、下列有关人体消化系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B.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C.所有的消化腺都能分泌消化液D.所有的消化液都含有消化酶【答案】 D11、交叉互换发生于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体易位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属于( ),后者属于( )A.基因重组染色体结构变异B.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D.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 D12、关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再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红细胞B.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中Na+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神经元,再通过主动运输运出神经元C.氧分子在肺部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红细胞,在组织处又以自由扩散方式出红细胞D.胰岛素通过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又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靶细胞传递信息【答案】 D13、细胞膜在细胞生命活动中有许多重要功能下列生物功能与细胞膜无关的是( )A.物质吸收和分泌B.信息识别和传递C.免疫D.遗传信息的传递【答案】 D14、中年期人格变得较为成熟,具体表现为( )多选A.内省日趋明显B.男性更加男性化,女性更加女性化C.为人处事日趋圆通D.心理防御机制用得越来越少【答案】 A15、《齐鲁晚报))2009年7月15日报道,某省十几个城市的玉米患“粗缩病”,该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粗缩病”病毒引起的。
关于“粗缩病”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粗缩病”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B.其遗传物质的复制所需原料来自寄主细胞C.组成其核酸的基本元素是CH、O、ND.“粗缩病”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答案】 C16、下列情况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C17、玉米糯质胚乳WX和黑绿菌基因V通常是连锁(即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遗传的.然而一位学者发现一个品种中也能有自由组合,其原因是( )A.染色体缺失B.染色体重复C.染色体侧位D.染色体易位【答案】 D18、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裂间期,完成了DNA分子的复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B.分裂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此时,每条染色体上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C.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单细胞内的DNA数目不变D.分裂末期,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答案】 D19、现有一瓶掺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液,吸进氧气的体积与放出二氧化碳的体积之比为1:2,这是因为( )A.有1/4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B.有1/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C.有1/2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D.有2/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答案】 A20、酶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酶生产某些化工产品,能显著降低能耗、减少污染、节约成本B.“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与水温、酸碱度有关,与污物或衣物的性质无关C.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症的肠溶多酶片含有多种消化酶,但嚼服后会失去疗效D.要较长时间保持酶活性,各种酶制剂都应保存在低温的条件下【答案】 B21、同一草原上的羊与牛,狼与羊,人体中的蛔虫与人,双歧杆菌与人,这四种种间关系分别是( )A.竞争捕食寄生共生B.竞争寄生捕食共生C.寄生共生竞争捕食D.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答案】 A22、下列哪一项可简便而且准确地判断贮存的小麦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 ( )A.有无酒精生成B.有无水生成C.有无有机物消耗O2D.消耗量与CO2生成量的比值【答案】 D23、下列属于单基因遗传病的是( )A.21-三体综合征B.猫叫综合征C.特纳氏综合征D.苯丙酮尿症【答案】 D24、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与原理不相符的是( )A.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和胰蛋白酶处理——酶的专一性B.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细胞的全能性C.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生物膜的流动性D.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细胞增殖【答案】 B25、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中不包括( )。
A.教师角色由传播者转变为帮助者B.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C.学生要克服依赖别人的心理D.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答案】 C26、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B27、在自然状态下,不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是( )A.自然选择B.基因突变C.基因重组D.个体迁入迁出【答案】 C28、在生物教学中,只要实验室条件允许,教师总是会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让学生体验实践带来的快乐该教师的这一做法,遵守的教学原则是( )A.科学性原则B.实践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答案】 B29、不会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产生严重影响的是( )A.水葫芦在滇池大量滋生B.捕捞产卵后的大马哈鱼C.在河中电鱼D.向河流排污【答案】 B3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高中生物课程目标的制订体现了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维度B.教师在理解宏观的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制订具体教学目标C.教师在制订具体内容标准时,要使用行为动词D.知识性目标各水平要求包括经历(感受)水平、反应(认同)水平和领悟(内化)水平【答案】 D31、假如你在研究中发现一种新的单细胞生物并鉴定该生物的分类,则以下何种特性与你的鉴定有关( )。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 A32、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一种RNA病毒B.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严重减退C.艾滋病毒主要通过唾液、食物传播D.“鸡尾酒疗法”是目前治疗艾滋病有效方法之一【答案】 C33、植物产生顶端优势的原因是( )A.顶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促进生长B.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C.顶芽附近的细胞分裂素浓度过高,促进生长D.侧芽附近的细胞分裂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答案】 B34、教师就自己设计的一个教案在生物学教师论坛上征求同行的意见,其利用的资源属于( )A.社区资源B.网络资源C.学生资源D.教师资源【答案】 B35、在光合作用的教学中,教师制订了教学目标:“阐明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该教学目标体现了教学目标应具备除以下哪项外的特征 ( )A.指向性B.准确性C.可测量性D.以教师为主体【答案】 D36、在学习“种群数量的变化”这部分内容时,按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下列问题属于应用水平的是( )A.什么是环境容纳量B.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种群数量怎样进行控制D.一个物种被引入新的地区后,其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吗【答案】 C37、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内ATP的叙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