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学前教育的课程与教学.ppt
20页中国学前教育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认知:理解掌握中国学前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掌握《纲要》与《指南》的内容情感:教师能根据儿童的兴趣,习惯,态度进行教学技能:掌握中国学前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并能与其它国家进行比较能根据《纲要》和《指南》进行课程设计与教学三次改革,第一次改革(20世纪20~30年代),陈鹤琴和张宗麟等人对幼儿园课程外国的现状不满陈鹤琴提出“课程中心制”,1927年创办第一批农村幼稚园张宗麟提出“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是课程”,1936年教育部正式颁布《幼稚园课程标准》,《幼稚园课程标准》,涉及音乐,故事和儿歌,游戏与社会,常识,工作,静息,餐点等方面,要求将各科打成一片,实行课程中心制的,强调幼儿自由活动和充分利用户外自然和社会环境第二次改革(20世纪50年代),1950年,全国上下开始全面学习苏联幼儿教育经验的热潮,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受到批判1952年在苏联的帮助下颁布实施了《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幼儿园课程包括:体育,语音,认识环境,图画,手工,音乐,计算按小,中,大班三个年龄阶段,对幼儿各科课程从目标,教材大纲,教学要点和设备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规划,这表明“带有综合特征的单元教学法被废止,分科教学的地位被正式确立起来”。
涉及音乐,故事和儿歌,游戏与社会,常识,工作,静息,餐点,第三次改革(20世纪80年代),1981年,教育部正式颁布《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 包括:生活卫生习惯,思想品德,基本动作发展,常识,语音,计算,美工,音乐等8个方面,并安排每周各班各科的上课节数,要求通过游戏,体育活动,上课,观察,劳动娱乐和日常生活等教育手段来开展教育工作,并组织编写了相应的7种9册幼儿园教材总结,,一,不断吸收外国学前教育思想的精髓,整合以进行本土化的研究二,学前教育课程应注意与幼儿生活的融合陈鹤琴提出“幼儿园课程要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而后明确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活的教材”三,应努力探索多元化的课程模式中国学前教育现行课程,《指南》内容目标健康: 1.身心状况2.动作发展3.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语言: 1.倾听与表达2.阅读与书写准备社会: 1.人际交往2.社会适应科学: 1.科学探究2.数学认知艺术: 1.感受与欣赏2.表现与创造中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比较,,,中日学前教育课堂 的比较,教学,相同点,一,中日课堂气氛都是轻松活泼,以游戏为主要的教育形式。
二,日本的教育活动“行事”为中心,其次有自发自主的活动;中国“主题课”,生成课中日幼儿教育的比较,中日幼儿教育的比较,,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