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18-19粤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各课练习(升级版).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简****9
  • 文档编号:112063281
  • 上传时间:2019-11-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98.05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走进大自然班别: 姓名 学号一、 选择题(把字母编号写在括号内)1、在大自然中,有河流、山脉、海洋,还有( )A 天然石拱 B 神仙 C 智能机器人2、 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了( )A 自然世界 B 人工世界 C 儿童世界3、 大自然生活着种类( )的动物和植物A 繁多 B 很少 C 数得到4、 这是( ) A 枯叶蝶 B 猪笼草 C 猫头鹰二、判断题(对的打ü,错的打r)1、陆地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生存着各种各样的生物 )2、自然界有星星、月亮、太阳、珊瑚、鱼群、恐龙等等 )3、花儿发出香味,这不是自然现象,是人造的 )4、是红红的茶花 ) 2我有好奇心一、 选择题(把字母编号写在括号内)1、生石花是一种有趣的( )A 植物 B 动物 C 卵石2、夏季我们常常在雨后见到( )A 闪电 B 彩虹 C 星星3、蜻蜓有 只胸脚, 对翅膀, 个长长的腹。

      ) A 4 2 0 B 6 2 1 C 3 2 0二、判断题(对的打ü,错的打r)1、鹰和蜻蜓都有翅膀,会飞 )2、生石花开的花是红色的 )3、生石花像彩色的卵石,,这种“拟态”具有防止鸟兽吞食的作用 )4、鹰和蜻蜓的翅膀一样多 )5、闪电和火烧云是自然现象,颜色形状都一样 )3、我们来观察一、 选择题(把字母编号写在括号内)1、观察时,我们可以用眼、耳、舌、鼻和皮肤等( )A 感觉器官 B 消化器官 C 生殖器官2、成熟的番茄是( ) A 红色的 B 绿色的 C 黄色的3、除了眼看、耳听、鼻闻、舌尝、以及触摸物体也都是有效的( )A 实验方法 B 观察方法 C 学习方法5、用鼻可以观察物体的( )A 气味 B 味道 C 颜色、形状、大小6、成熟的番茄( )A 又大又圆、红色的 B 不大不圆、黄绿色的 C 又小又圆、绿色的7、成熟的番茄( )起来有点软,这也是一种观察。

      A 看 B 摸 C 闻二、判断题(对的打ü,错的打r)1、只有眼睛才是观察器官 )2、观察身边的物体可以用不同的感觉器官 )3、香瓜的种子周围裹着一层层甜甜的、富含养分的黏液 )4、我们可以用多种感觉器官来观察香瓜的 )5、对于我们熟悉的、没有任何危害性的物体,我们才可以近距离地观察 )6、用手触摸鹅卵石,发现它是硬的、光滑的,各种各样的颜色 )7、对香瓜的颜色、大小、形状等方面进行判断,都是通过眼睛耳口鼻皮肤来观察的 )4 学会运用工具一、 选择题(把字母编号写在括号内)1、观察细微的东西时,我们可以借助( )A 放大镜 B 望远镜 C 近视镜2、我们要手持放大镜的 ,不要接触 ) A 镜片 手柄 B 手柄 镜片 C 镜片 镜片3、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物体比原来( )A 变小了、模糊了 B 变大了、清晰了 C 一样但清晰了4、蜗牛有( )只触角A 4 B 2 C 3二、判断题(对的打ü,错的打r)1、借助放大镜观察与用肉眼观察,看到的物体一模一样的。

      )2、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通常有两种方法 )3、我们可以用放大镜看太阳 )4、用放大镜时,可以用手直接触摸它的镜片 )5、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要边观察边记录 )6、放大镜由镜片、手柄和边框三个部分组成 )7、放大镜是生活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5 常见的水果和蔬菜一、 选择题(把字母编号写在括号内)1、水果和蔬菜都是来自于( ),来自大自然的自然资源A 植物 B 超市 C 农场2、水果和蔬菜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之一A 零食 B食物 C 用品3、有些水果或者蔬菜的味道不是很好如苦瓜很( ),却富含营养,有益于人体健康 A苦 B 甜 C 辣二、判断题(对的打ü,错的打r)1、自己新认识的水果和蔬菜可以通过文字或画图的形式记录下来 )2、地球为人类的生活提供着10种资源,如水果和蔬菜等等 )三、将水果或蔬菜名称连线 芒果、花椰菜、番茄、猕猴桃、杨桃、芹菜、草莓、洋葱、梨、苦瓜 6 美味的水果一、 选择题(把字母编号写在括号内)1、外形像桃子,表面却像李子一样光滑的水果叫( )。

      A 油桃 B 桃子 C 李子2、水果来自于( ),不同的水果有不同的外形特征A 动物 B 植物 C 生物3、苹果是 的,香蕉是 的 )A 圆圆的 弯弯的 B 扁扁的 弯弯的 C 圆圆的 直直的二、判断题(对的打ü,错的打r)1、苹果内部有核而香蕉没有,苹果的水分比较多而香蕉的水分比较少 )2、苹果比香蕉软 )3、菠萝、荔枝、香蕉和番木瓜主要盛产在我国南方,尤其是岭南地区 )4、哈密瓜和葡萄是我国新疆盛产的蔬菜 )5、可以通过眼、耳、口、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去观察物体,也可以从轻重、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方面去描述事物的特征 )三、画一画1、苹果的外形是圆的,红的,比较硬,闻起来有香味,切开苹果后,它的内部是白色的,有果核,果肉尝起来甜甜的,水分比较多2、香蕉的外形是弯的,黄的,软软的,闻起来有香味,切开香蕉后,它的内部是白色的,没有果核,果肉尝起来甜甜的,水分比较少7 蔬菜长在哪里一、 选择题(把字母编号写在括号内)1、南瓜、黄瓜和豇豆都是结在( )。

      A 水里 B 藤蔓上 C 土里2、马铃薯的块茎结在( )A 地下 B 树上 C 地上3、茄子、玉米长在( )上A 枝条 B 藤蔓 C 水里二、判断题(对的打ü,错的打r)1、葱、白菜和马铃薯长在地里,莲藕、荸荠和茭白长在水里 )2、茄子、甘蓝这些蔬菜长在地上,洋葱、南瓜、胡萝卜这些蔬菜长在地下 )8各种各样的文具一、 选择题(把字母编号写在括号内)1、( )是学生学习用的物品A 文具 B 校卡 C 红领巾2、橡皮用的材料是( )A 塑料 B 橡胶 C 油漆3、铅笔是( )的A 短短的、弯弯的 B 直直的、硬硬的 C 软软的、直直的二、判断题(对的打ü,错的打r)1、书包、固体胶、卷笔刀也是文具 )2、书簿一般是用纸制的 )3、文具的形状可以用眼睛观察,但不可以用手触摸的办法来观察,( )9铅笔和彩笔一、 选择题(把字母编号写在括号内)1、不同的铅笔或彩笔因( )或痕迹的差异,具有不同的使用效果。

      A 长度 B 笔迹 C 形状2、不同铅笔画出来的笔迹的深浅( )A 完全一样 B 不一 C 差不多3、铅笔的笔芯越硬、颜色越( )、越容易被橡皮擦干净A 深 B 淡 C 鲜艳4、HB表示的( )铅芯铅笔A 软硬适中 B 硬的 C 软的二、判断题(对的打ü,错的打r)1、水彩笔画出来的颜色鲜艳、深,线条粗;而彩色铅笔颜色淡、浅,线条不那么粗 )2、我们可以从色彩、深浅、粗细、线条曲直来观察铅笔或彩笔的痕迹,( )3、蜡笔的笔迹比水彩笔鲜艳、深 ) 10 常见的尺子一、 选择题(把字母编号写在括号内)1、尺子是长度的( )工具 A 交通 B 测量 C劳动2、尺子具有测量( )的作用A 长度 B 重量 C 疾病3、通过观察、比较,我们知道尺子具有( )等特征A 刻度线、直边 B 弹性、直边 C 刻度线、伸缩 二、判断题(对的打ü,错的打r)1、常见的尺子有塑料尺、钢尺、木尺、卷尺等等 )2、尺子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重量。

      )3、测量长度时,要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尺子 )4、直尺可以测量任何物体的长度 )11 凉爽的秋天一、 选择题(把字母编号写在括号内)1、秋风吹落了树上的( )A 黄叶 B 树枝 C绿叶2、夏天天气酷热,秋天天气( )A 渐凉 B 渐冷 C 渐热3、在秋天,植物( )A 开始发芽 B 果实成熟 C 变小4、动物为过冬做准备,如( )A 种植物 B 储备食粮 C 做衣服5、燕子、大雁等开始( ) A南飞 B 北飞 C 高飞二、判断题(对的打ü,错的打r)1、秋天到了,向日葵成熟了 )2、所有植物的果实都是在秋天成熟的 )3、风车转得越慢说明风力越大 )4、秋天不会下雨的 )5、秋天了,蚂蚁和松鼠在准备过冬食物 )12寒冷的冬天一、 选择题(把字母编号写在括号内)1、在冬天,北方小河会出现( ,现象 A 结冰 B 干旱 C 融冰2、在雪地上跑的车辆给轮子缠上铁链是为了( )。

      A 减速 B 防滑 C 装饰3、冬天特有的现象有霜冻、防滑、( )等A 冰挂 B 雷雨 C 凉爽二、判断题(对的打ü,错的打r)1、为适应环境,冬天松鼠活动减少,青蛙冬眠了 )2、由于冬季的严寒和缺乏食物,动物们会采用多种方法过冬,如冬眠、迁移、皮毛加厚等等 )3、冬天燕子也冬眠了 )13温暖的春天一、 选择题(把字母编号写在括号内)1、( )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2、春天,冰雪消融,河流水位上涨;植物开始发芽生长,许多鲜花( )A 凋谢 B 开放 C 成熟3、春天植物发芽、燕子( )、哺育小燕子 A 南飞 B 归来 C 北飞4、春天,冬眠的动物( )了 A 苏醒 B。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