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文阅读板块限时练(一)~(二).doc
17页第 17 页 共 18 页现代文阅读板块限时练(一)~(二)现代文阅读板块限时练(一)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小说《平凡的世界》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路遥的作品吸引了一代代读者去阅读,正说明了路遥是为大众写作路遥曾经写道:“我个人认为这个世界是属于普通人的世界,普通人的世界当然是平凡的世界,但也永远是伟大的世界他的目标设定就是人民所以这本书获得那么多人的欢迎是理所应当的,是作家这种追求的自然回报他眼里有读者、脚下有大地、胸中有大意、心中有人民现在评价路遥,不应把路遥理解太狭隘了,整个评论界或者读者,更多的是关注路遥能吃苦,在苦难当中,在逆境当中勇于奋斗,着眼点过多地局限在励志上,事实上,路遥和他的作品绝不止于此,路遥的现实主义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现实主义在《平凡的世界》中,没有两极对立,他的出发点是对人的一种悲悯之情,一种大爱之心,他写的不是政治学上、社会学上、伦理学上是非对错的关系,他小说的指向是对人的悲悯,写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当时的文坛,都在追逐现代派这样的时尚路遥并不是一个保守的、封闭的作家,对现代派的文学非常了解,他也是喜欢的。
但路遥的先锋性正在于此,他不会轻易地被一种文学风潮席卷而去,在整个文学风潮那么宏大的状态下,他能够坚持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来创作《平凡的世界》,他能够逆潮流而坚持自己的主张,这体现了他的先锋性路遥一个很重要的功绩就是,他让中国当代文学的现实主义稳住了阵脚,而且证明现实主义同样也有广阔的前景在八十年代各种先锋现代的文坛潮流裹挟了很多创作者,但路遥站在了一个时代的制高点上,以其独有的目光审视所处的时代,他通过学习柳青,也通过学习巴尔扎克,对“做时代的书记官”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自觉的意识每个时代可能有它独特对应的文体,有它独特对应的创作方式几十年光阴流转,中国社会更是经历了巨变,然而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却一直吸引着一代又一代读者,路遥的笔触触及我们这个时代没有变化的情感结构,我们还是可以从小说里感受到这个时代不变的一些东西时代大势发生变化了,路遥在个人主义方兴未艾,还在呼之欲出,并没有非常清晰的时候,他用他的作品把个人奋斗的意识镌刻进文学当中,他用这种方式打通了八十年代的文学,接续改革文学的传统,对八十年代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摘编自《用什么样的目光看待我们所处的时代》,中国青年网,2019年10月30日)材料二:路遥当年曾说,写作是为了“读者”,而不是为“批评家”。
如今,他的作品仍然在每一年的图书榜上“霸榜”这足以证明,路遥的文学理想,经得起时光的考验路遥的作品属于“长销书”,而非“畅销书”长销书之所以能长销,是因为读者对长销书的认同不会停留在个人的愉悦、猎奇层面上,而与人生观、价值观等深层观念有关一时之间的潮流可能消散,但通过一部书凝聚起来的社会性文化力量,却能随着世事变迁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路遥的作品里,透露出的是什么样的力量呢?“奋斗”“勇敢”“克服”……这些都是普通读者在阅读《平凡的世界》后形成的普遍印象在上述关键词里,潜藏着路遥作品能够长盛不衰的秘密分析“路遥现象”,不能局限在文学批评内部读者喜爱《平凡的世界》,并不都是出于文学原因,也不仅是因为作家写得好,更是因为他为不少人提供了一种“人生指南”:即和路遥作品中的主人公一样,通过个人奋斗,从中国农村或城市底层走出来,最终成为一个“当代英雄”社会转型时期,当代中国人,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怎样实现个人价值,怎样找到人生理想,这些都是需要解答的问题而路遥的作品,提供的正是答案未来,路遥作品还能“霸榜”多久?这既要看社会的变革速度,也取决于后来者能不能补充,甚至是超越路遥对社会的观察和描写但至少在今时今日,路遥的作品仍然值得被阅读、被重视,这是因为,孙少平、高加林们仍然生活在我们的周围。
或者说,他们,就是你和我摘编自《我们为什么喜欢〈平凡的世界〉?》,澎湃新闻,2019年12月3日)材料三:这个世界多么的平凡,其间没有无所畏惧的勇士,也没有力挽狂澜的英雄,更没谁做出过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最平凡不过的生活,和在生活中不断艰难前行着的普通的人们这里有人成功,也有人失败;有人出生,也有人死去但无论如何地演绎,这世界都是那样的真实鲜活,感人至深,这就是《平凡的世界》除了我们日常生活的现实世界,每个人的心中也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心灵世界印象最深的是李向前和田润叶,李向前在健全时,二人都被爱情的苦楚折磨得生不如死,但在他失去双腿后二人却神奇地复合,并在情感上深深依恋着对方:李向前自卑敏感却自强自尊,他怕人们异样的目光而不愿跟妻子出门逛街,却愿意在街边摆摊钉鞋:钉鞋对他而言不是挣钱的职业,而是证明自我价值的方式,只有一个人觉得自己是有用的,才能昂胸挺首地活在世界上,李向前如此,我亦如此能够准确把握每种人在不同环境下的心理状态是路遥的伟大之处,也是我最为感佩的地方伟大的作品是用平实的语言去描写亘古不变的人情人性,《红楼梦》如此,《人间喜剧》如此,《平凡的世界》亦如此路遥的身躯早已回归到最亲爱的大地中去,而他却从未远离我们,因为他早已把灵魂注入到书中的字里行间。
他是高加林,是马建强,是孙少平,是小说中的每一处花开花落,草长莺飞,更是人物内心微妙的悸动和涌起的波澜而这些融入他所有生命精华的著作也必将留芳于世,感动着现在以及以后的人们摘编自《我看〈平凡的世界〉》,作者刁云逸)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路遥《平凡的世界》为一代代读者喜爱,与路遥坚定不移的写作初衷以及其脚下、胸中、心中有“料”,将“以人为本”定为写作目标密不可分B.每个时代都有与之对应的创作方式和文体,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始终保持着对读者的吸引力,而路遥时代对长篇文学有着最大的需求C.材料二中指出《平凡的世界》能长销不衰,源于读者对书中凝聚的文化力量和体现出的价值观、人生观的高度认同D.材料三认为路遥从未远离读者,因为《平凡的世界》与《红楼梦》《人间喜剧》一样,证明了一切伟大的作品都是用平实的语言描写人情人性解析:选C A项,“将‘以人为本’定为写作目标密不可分”错,偷换概念,原文为“他的目标设定就是人民”,而非“以人为本”;B项,“而路遥时代对长篇文学有着最大的需求”错,曲解文意,原文为“然而路遥的《人生》……我们还是可以从小说里感受到这个时代不变的一些东西”;D项,“证明了一切伟大的作品都是用平实的语言描写人情人性”错,强加因果关系,原文为“伟大的作品是用平实的语言去描写亘古不变的人情人性,《红楼梦》如此,《人间喜剧》如此,《平凡的世界》亦如此”,且“一切”范围无限扩大,过于绝对。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下文学界对路遥的评价,更多关注路遥吃苦肯干、于逆境中奋斗的励志精神层面,而忽略路遥作品中基于悲悯之情的诗意现实主义色彩B.路遥善于吸纳现代派、柳青、巴尔扎克的文学思想,创作了《平凡的世界》,并以此证明了现代派潮流的失败及现实主义创作的光明前景C.“路遥现象”表明,读者对《平凡的世界》的喜爱,其原因不仅是作家水平高,还因为它为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提供了一种人生指南D.路遥秉承为读者而非为批评家创作的初衷,坚持自己的文学理想,作品每年在图书榜上“霸榜”成为长销书,经受了时光的考验解析:选B B项,“善于吸纳现代派、柳青、巴尔扎克的文学思想”错,曲解文意,原文为“他能够坚持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来创作《平凡的世界》”“他通过学习柳青,也通过学习巴尔扎克,对‘做时代的书记官’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自觉的意识”;且“证明了现代派潮流的失败及现实主义创作的光明前景”错,主观臆断,原文说“在八十年代各种先锋现代的文坛潮流裹挟了很多创作者,但路遥站在了一个时代的制高点上”“路遥一个很重要的功绩就是,他让中国当代文学的现实主义稳住了阵脚,而且证明现实主义同样也有广阔的前景”。
3.下列说法中,对“路遥的作品属于‘长销书’,而非‘畅销书’”论据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路遥的作品经受住了时光的考验,使得其小说仍在每一年的图书榜上“霸榜”B.奋斗、勇敢、克服等关键词里潜藏着路遥作品能够长盛不衰的秘密C.社会的变革速度及后来作家能否补充甚至超越路遥对社会的观察和描写是其原因D.当下,因孙少平、高加林们仍然生活在我们的周围,路遥的作品仍然值得被阅读、被重视解析:选B A项,颠倒论据内部的逻辑关系,“经受住了时光的考验”是基于图书“霸榜”得出的结论,且“使得”二字强加因果关系;C项,据原文,这是回答“路遥作品还能‘霸榜’多久”的原因而非阐释“属于‘长销书’,而非‘畅销书’”;D项,根据材料二“今时今日,路遥的作品仍然值得被阅读、被重视,这是因为,孙少平、高加林们仍然生活在我们的周围”可知,此项是为阐释路遥作品值得阅读和重视,而非“长销书”的问题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答: 解析:就此类题而言,首先,要明确“答什么”,题干中的“‘论证’上的特点”,包括论题提出的方式、论证层次和论证思路、论点论据结合的方式、结合效果、论证方法等;其次,要宏观分析文本结构,从各段中心句入手,提炼归纳分论点,并体察段与段之间、段与篇章之间的逻辑关系;再次,结合文本具体阐释的内容,整合答案,并分条陈述。
参考答案:①引用路遥的创作初衷,论述了《平凡的世界》受读者欢迎是作家为大众写作的现实追求的自然回报,从而引出下文对路遥《平凡的世界》取得成功的原因及意义的阐释;②采用逐层递进的方式,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思路对《平凡的世界》的意义进行论证;③论证中采用了引证法、例证法和类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答出1点得1分,答出三点得4分)5.有人说“《平凡的世界》距离我们太遥远了,与现实脱节,故已经没有多少现实意义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看法6分)答: 解析:本题基于多文本情境考查考生的个性解读和探究能力,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解答本题应把握如下原则:一是观点自文本出,不可跳出文本,自说自话;二是答案多样,方向不唯一,要能够自圆其说,持之有据;三是运用答题呈现模式,可采用“观点+理由”的答题模板。
参考答案:(示例一)认同这种观点①现实中,基本不存在孙少安、孙少平们那样的逆境生活环境了,那么,这部作品的意义就已经消解大半了2分)②社会的变革速度加快,与之相关的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逆境中奋斗并逆袭成功的例子已经不受推崇和追捧了2分)③每个时代可能有它独特对应的文体,有它独特对应的创作方式,如现在小红书、、简书、头条已经成为人们抒发情感、发表见解的主阵地2分)(示例二)反对这种观点①这个世界是属于普通人的世界,普通人的世界当然是平凡的世界,但也永远是伟大的世界,孙少安、孙少平们是和我们一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