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析家庭教育中的“隔代教育”-贵州民族大学高等自学本科论.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75813086
  • 上传时间:2019-02-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0.99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学校代码10672编号 贵州民族大学GuiZhou Minzu University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浅析家庭教育中的“隔代教育” 准考证号: 270017130014 学生姓名: 周 小 娟 专 业: 学前教育 联系: 17785004992 完成时间: 2017年8月31日 中国·贵州·贵阳目 录第一章 绪论 1第二章 隔代教育的概念、产生原因和背景 1(一)隔代教育的概念 1(二)隔代教育产生的原因 2第三章 隔代教育的利弊分析 3(一)隔代教育的优势 3(二)隔代教育的弊端 4第四章 如何平衡“隔代教育”的利弊 6(一)加强亲子教育,父母应负起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 6(二)祖父辈之间取长补短,有机结合 7(三)处理好两代人的矛盾 7(四)提高祖辈的素质 7第五章 建立新型的隔代教育模式 8结论 9参考文献: 10摘要:当下的中国,正经历着一场巨大变革,整个社会经济加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加大、节奏加快,在此大背景下,家庭幼儿教育也受到影响很大一部分的年轻父辈家长,要应对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需要消耗极大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很难在家庭教育中做到全身心的投入,于是,隔代教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中普遍客观存在的一种家庭教育形态。

      本文通过对“隔代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产生的背景、现状、利弊、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在客观认识这一现象的基础上,寻求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措施,发挥优势,克服弊端,使得现有的家庭教育环境得以改善,水平得以提升,让每个孩子拥有幸福快乐的家庭环境,从而健康成长关键词:家庭教育 隔代教育 优势 弊端第一章 绪论根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大部分城镇家庭中,父辈家长要承担生活、学习、工作的重担,大概有一半的孩子是在祖辈家长照料下长大,并且,在年龄越小的孩子中,这种现象出现的频率越高同时,随着社会高龄化趋势的形成,该现象愈来愈普遍,由此出现了“隔代教育”的概念隔代教育作为一种较为普遍的客观存在,既有其出现的合理性和积极作用,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利影响,那么,应该如何全面认识这一现象的优势和弊端?从而在家庭教育中趋利避害,发挥优势,克服不足,提升孩子现有的家庭教育水平,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第二章 隔代教育的概念、产生原因和背景(一)隔代教育的概念隔代教育是一个与亲子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就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孩子的父辈家长将抚养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转移到祖辈家长来负责的一种方式梳理有关家庭教育相关的历史资料可以发现,隔代教育现象由来已久,只不过是近些年才受到家长及社会的广泛关注[1]。

      在当代社会,隔代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对全国城乡20083位老人的调查,照看孙辈的老人占了66.47%,隔代抚养孙辈的女性老人在城乡更是分别高达71.59%和73.45%,有关部门对30个省市的3080个老人家庭进行抽样调查表明,有58%的家庭在帮助照管孙辈[2]上海市一项对0—3岁婴幼儿抚养方式的调查显示,与祖辈家长生活在一起的婴幼儿家庭共占73%,有祖辈家长参与婴幼儿抚养的共占84.6%二)隔代教育产生的原因隔代教育的现象由来已久,在过去多代同堂的传统家庭中更是屡见不鲜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隔代教育再度出现,也是有着其特定的原因,既是当前社会深刻变革的产物,也是个性思维观念解放的结果总结分析下来,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1、长久以来的传统家庭伦理观念,是出现隔代教育的历史原因几千年的宗法制社会,在我国普遍大众中形成了浓厚而独特的家庭伦理观念多代同堂,天伦之乐,是大部分中国老人所追求的理想生活2、新一代父母家庭教育观念较大改变当今社会,随着个体意识、自我观念的发展和弘扬,他们更加追求解放自我,不愿意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照顾孩子,依靠祖辈来解放自己,也是新一代父母的强烈需求。

      3、日益加剧的竞争压力,使得父辈家长对隔代教育有着迫切的需求现代社会,职场生活中的竞争激烈而残酷,为了在如此的环境中取得一席之地,这些父辈家长需要面对紧张的学习和繁杂的工作,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和教育孩子,隔代教育也成为他们的现实选择4、独生子女为人父母之后,加快了隔代教育的出现我国过去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造成了一大批独生子女,而这一部分人现在也“晋升”为父母了,自身还未从“孩子”的身份中走出来,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难免不知所措,也就不得不求助于自己的父母了[3]深刻的社会变革,使得隔代教育在广大农村蔓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为改善现有的生活状况,大量的农村年轻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常年留在城市打拼,家中留下老人和孩子成为“留守部落”,迫于无奈,留守的老人不得不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在大量的“空心化”农村家庭,隔代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4]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极盛将隔代教育归结为三种类型:1、过分关注型孩子在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中,可以学习很多实践经验,增强实践能力,正是通过这些锻炼,孩子的能力才能得到提升然而,很多祖辈家长过于关心,包揽了所有实践的机会,反而让孩子失去了最好的锻炼机会;2、过分监督型。

      督促孩子做任何事情,检查孩子的任何行为,总是不放心孩子自己做事情,孩子想自己动手参与时,要么觉得孩子碍手碍脚,要么怕孩子受累,对孩子的行为予以制止久而久之,孩子失去了对自己动手的热情,也难以培养起自己动手的劳动意识;3、民主理解型祖辈家长清楚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位置,配合父辈家长进行抚养教育,补充父辈家长不在时的空白,而在整个家庭教育过程中,父辈家长才是其主导作用的这是教育效果最好的一种家庭教育方式,可惜的是这种家庭的数量太少了第三章 隔代教育的利弊分析 对于隔代教育的利弊问题,有人认为隔代教育弊大于利,更有甚者认为隔代教育是许多问题儿童产生的根源,直接导致了家庭教育的失败,全盘否定其积极作用;不过,也有人觉得隔代教育有利无弊,既可以丰富老人生活,又可以缓解父辈家长生活和工作的压力那么,该如何客观认识这一现象,从而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呢? (一)隔代教育的优势1、祖辈家长在照顾孩子方面有着较为成熟的实践经验祖辈家长已经经历过养育子女的过程,积累了更为丰富的育儿经验,当面对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时,可以通过自身的经验找到解决办法另外,祖辈家长社会阅历丰富,比较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前采取措施预防。

      因此,隔代教育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的照料在一定程度上要优于非隔代教育的孩子,其在身体素质方面具有更大是优势2、隔代教育让父辈家长在时间和精力上得到解放当下,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职场竞争残酷激烈,需要面对繁杂生活和工作的父辈家长,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和教育孩子,而目前托管抚育幼儿的专门机构也不健全祖辈家长对孩子的照料和教育,减轻了父辈家长的辛苦、焦虑和烦躁,从而拥有良好稳定的心态进行学习工作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健康良好的心境,非常有利于孩子情绪和个性的发展3、祖辈家长心态更加平和如今的社会中,处处充满了激烈的竞争,父辈家长在这样的环境中,承受着较大的压力,难免在家庭教育中带入这种情绪,形成紧张的家庭气氛,加大孩子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而祖辈家长无需面对那么多竞争压力,加之生活节奏比较慢,他们的心境处于比较平和的状态;另外,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老年人有着和幼儿近似的心理,使得他们更容易与孩子相处,从而建立较为融洽的家庭关系,有利于营造轻松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4、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有着很多优秀的传统美德,是民族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不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多种文化开始融入我们的生活,传统文化失去了本身的味道,逐渐消失了。

      而在祖辈家中的生活中,相对保留了更多的传统,在家庭教育中,孩子有更多机会从老人那里得到传统文化和美德的传承[5]5、缓解家庭压力,有利于家庭和谐由祖辈家长来照料和教育孩子,父辈家长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为家庭提供稳定可靠的经济来源;同时,也充实了祖辈家长大量的空闲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老人的精神需求,从而有利于创建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二)隔代教育的弊端1、祖辈对孩子过分的“隔代亲”,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在很多祖辈家长的年轻时候,因生活条件和经济条件的不足和限制,没能给自己的孩子足够的照顾和关爱,因此想把欠缺的照顾和关爱转移或补偿在孙辈上,这就现在常说的“隔代亲”因祖辈对宝宝的过度溺爱和宠爱,导致在孩子教育和独立上面,严重缺失有的祖辈甚至在生活中对孩子过分的护短,这也在无形中教会孩子向大人撒谎,导致孩子生活习性和健康教育方面严重扭曲和缺失[6]2、严重影响孩子在成长中,在社会适应能力和独立方面的健康发展由于现在的家庭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居多,因此,“隔代亲”现象已经是“遍地开花”,很多老人对孙辈过分的溺爱和关爱,无论是好还是坏都会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这在管教孩子上一时盲目的娇惯,很多时候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偏袒、姑息和纵容孩子的所作所为,甚至还引以为傲。

      例如上小学的孩子,每天祖辈都是背着到学校,放学了背着到家里,学校如果有大扫除等体力活动,常常都是由祖辈替代,有些祖辈在父辈不在家的时候,给过多的糖果吃,导致孩子的牙齿受损,教孩子欺骗父辈,等等祖辈的这种无底线无原则的关爱,很容易造成孩子任性、懒惰、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等性格没有团结协作精神和相互关心等坏习惯,有些孩子甚至养成脾气暴躁、无尊老爱幼,,一意孤行等等,一旦慢慢长大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就严重缺乏独自生活的自理能力,和应有的承受能力,无法适应现在设社会变化,这会促使孩子短期内快速是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产生怀疑和不自信,导致现在的孩子,一旦遇到一个小小的挫折就要求助于家人,与或是承受不了挫折,从而引发想自杀、跳楼等想法和行为[7]曾经看到有一份报告显示,现在的中国有60%以上的失足少年与当今的隔代教育密切相关3、在思想教育方面,严重收到祖辈的传统思想的束缚,容易生搬硬套,对新事物新事件难接受或者接受和消化的很缓慢由于祖辈生活的年代和教育观念有限,社会文化背景也大有不同,经济差距也较为明显,导致他们的思想存在着比较传统和死板的模式和方式,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时间上,都与当今社会的变化和更新相差较大,难以衔接。

      祖辈的思想和地位不同,他们在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上存在明显的偏差和误区,例如,当今社会的新事物、电子科技等,隔代家长很难接受和认可,也很难接受和学习,更难理解和接受新一代人的思想和生活消费观念,为了很好的保护孩子,甚至尽量减少孩子与外界社会的接触,常年的所在家里面,这导致孩子长大后容易出现自闭、内向、不与人交流等缺陷他们希望孩子乖巧,听话,导孩子容易失去孩子的本有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发现新事物、敢于尝试的精神[8]4、造成家庭教育不一致的现象由于祖辈家长在价值观念、生活习惯、认知结构等方面与父辈家长有较大的不同,老年人在观念上比较陈旧保守,而年轻人思想前卫,容易接受新观念,导致两代人在家庭教育问题上意见难以统一例如,当孩子与其他同伴发生矛盾时,父辈家长能够冷静处理,注重引导孩子要谦让友好,礼貌待人;而祖辈家长总是从自己孩子利益考虑,保证不吃亏,容易助长孩子骄横霸道的不良心理5、从幼儿心理发展过程来看,0-5岁的儿童最需要的是对父母的情感依恋,然而祖辈家长不能满足孩子的这一心理需求,只能保证孩子的基本生存和安全家庭教育中这种情感满足的缺失,极易造成孩子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不利于日后健康人格的形成[9]。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