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高尚情操范畴的评价案例.doc
5页对高尚情操范畴的评价案例示例1评价目标:通过学唱过程中的分组评价和过程后的表格式的多元自评,引导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四季童趣》,学会运用不同的音乐表情记号来表现四季的多彩生活,表达对生活的情趣与热爱评价方法:分组评价、表格式多元自评等评价示例:以小学三年级歌曲《四季童趣》中的学唱环节为例一、欣赏聆听1.聆听音乐范唱问题:聆听歌曲,你最喜欢哪个季节?歌曲描述了小朋友在四季中分别做了什么?你参与过这些活动吗?2.再次聆听范唱要求:画出歌曲的乐句,感受乐曲的结构3.第三次聆听范唱要求:运用不同的画乐句方式,体会音乐的力度变化,从变化中感受乐曲的发展与情绪的层层推进二、学唱歌曲1.教师单手弹主旋律,学生小声跟唱全曲,把握全曲旋律的大致线条2.画乐句,跟教师伴奏跟唱歌曲,感受第1、5、7小节的八分休止处,要用声断气不断的演唱方法3.难点解决通过多次重复的模唱、教师指挥手势的运用等方法解决八分休止节奏难点4.教师加入简单的伴奏和弦,学生跟唱第一段歌词,找出全曲的高潮乐句通过对高潮乐句的分析,以及与其他乐句的对比,唱出乐句间的对比与过渡5.指导学生分别运用连音和跳音两种唱法来演唱歌曲,同时把握好歌曲的力度变化唱好歌曲。
评价:1.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将学生分成2组,两组之间互相倾听、互相点评通过观察小组成员的动作表情、音色、演唱情绪,评价小组组员在演唱中是否激发起了热爱大自然、热爱四季的情感共鸣2. 表格式多元自评姓 名情感态度音乐准确性连音与断音唱法力度表情记号的运用评价结果评价标准1.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表现歌曲,能通过演唱表达对四季的热爱2.喜欢参与演唱,歌声欠缺热情与感染力3.能参与演唱活动,不能自信积极地表现对歌曲的理解1.音准、节奏掌握较好,能通过演唱准确地把握歌曲的结构与表情记号2.能基本掌握歌曲音准与节奏,以及歌曲的结构3.不能准确地掌握歌曲的音准及节奏尤其是休止符)1.能熟练掌握两种演唱技巧,通过对比演唱体会到其表达的情绪与意境的不同,感受到音乐的变化与发展2.基本能进行连音与断音的演唱,有一定的表现力3.对于两种唱法还不能较好地运用1.将力度记号的运用与音乐的表达较好的结合起来,使表情记号的运用能更好地表现音乐作品的情绪2.能基本理解并运用力度记号3.能将力度记号运用到音乐表现中,但表达效果不佳评价依据本教学环节的评价主要依据音乐学科德育范畴之一——高尚情操通过谈话、学唱、表现等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生活经验,引起情感共鸣。
将对自然的喜爱之情,用音乐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备注:A.此表为学生自评表,图案1代表良好,图案2代表一般,图案3代表没有掌握好B.学生根据情况进行涂画,教师汇总后,找到大部分学生学习的难点,便于教师掌握学生是否能通过音乐的表现方式,表达出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示例2评价目标:在引导学生编创劳动号子,领略劳动号子这一民歌题材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传承价值,感知音乐中所塑造的劳动场景的过程中,以小组合作展示的形式,通过师生互评,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评价方法:小组合作展示、师生互评等评价示例:以初中歌曲《军民大生产》一课中的编创劳动号子环节为例一、视频导入 (一)播放电影《锦上添花》中抬木号子部分1.问题:小伙子和老队长带领同一伙人抬木头,哪组更带劲,为什么?2.学生讨论,汇总结果3.教师总结:这种演唱形式叫一领众和,更具有号召力,能使大家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劲往一处使其中即兴演唱的歌词幽默风趣,还能起到缓解疲劳的作用二)探究合作1.分组探究:尝试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对《军民大生产》第四段歌词进行演唱形式的变化,每组找一位同学带领大家劳动。
编创要求:通过改变音乐的速度、节奏、力度营造生动的劳动场景2.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后小组展示3.教师模仿团长,带领学生演唱,把前四小节节奏拉宽、速度放慢,表现劳动的艰苦;后面的乐句回到原速,表现他们不屈不挠抓紧生产为抗战做准备三)拓展提升发现身边的劳动号子劳动号子在我们生活中并不少见,比如大扫除、运动会、植树、拔河等活动中要求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场景,创编一段劳动号子并展示创编成果评价音乐课程标准中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遵守一定规则的即兴编创在编创的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劳动号子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演唱实践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分享自信和成功,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本环节的德育评价主要通过师生互评等形式,把劳动场景的选择是否具有创意;劳动号子节奏是否具有准确性;演唱形式是否丰富;劳动号子歌词是否生动;劳动号子的艺术魅力是否充分展示等方面作为评价依据,从学生的参与度、学习态度、小组合作协调性、创新能力、自主探究意识五个观测点进行观测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