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材】《西门豹》拓展资料《复姓知识》(长春版).docx
3页《复姓知识》《西门豹》拓展资料一、复姓由两个及以上的汉字组成的姓氏如欧阳、司马等复姓的来源较多,例如官名、封邑、职业等,有些则源于少数民族改姓二、现存复姓我国现存的复姓有81个:欧阳、太史、端木、上官、司马、东方、独孤、南宫、万俟、闻人、夏侯、诸葛、尉迟、公羊、赫连、澹台、皇甫、宗政、濮阳、公冶、太叔、申屠、公孙、慕容、仲孙、钟离、长孙、宇文、司徒、鲜于、司空、闾丘、子车、亓官、司寇、巫马、公西、颛孙、壤驷、公良、漆雕、乐正、宰父、谷梁、拓跋、夹谷、轩辕、令狐、段干、百里、呼延、东郭、南门、羊舌、微生、公户、公玉、公仪、梁丘、公仲、公上、公门、公山、公坚、左丘、公伯、西门、公祖、第五、公乘、贯丘、公皙、南荣、东里、东宫、仲长、子书、子桑、即墨、达奚、褚师、吴铭三、流派中华复姓氏分为汉族复姓和少数民族复姓南宋史学家郑谯在其名著《通志•氏族略》中,把西汉到隋唐约1000多年期间的少数民族的汉式复姓划分为“代北复姓”、“关西复姓”和“诸方复姓”三大流派代北复姓”:泛指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两字以上的姓氏《百家姓》收录的代北复姓有赫连、宇文、尉迟、长孙、慕容、万俟(Mòqí)、呼延等姓,历史上的姓氏叱罗、叱温、叱门、叱奴、叱吕也属于代北复姓。
关西复姓”:泛指生活在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区域内以羌族为主的各民族的复姓比如:钳耳、莫折、荔菲、弥姐、夫蒙、昨和、屈南、罕井、鲁步等,这些都是羌族人的复姓诸方复姓”:泛指从周边国家和民族中移民来华者使用的复姓如夫余、佛图、迦叶、黑齿、似先、朝臣、瞿昙、鸠摩、焉善、凫臾、且末等根据郑谯考证,这些复姓的渊源分别来自今中亚、西亚、印度、朝鲜半岛、日本地区姓“且末”的人是西域人,姓“似先”者是高丽人,姓“朝臣”者是日本人,姓“鸠摩”者是天竺人这些复姓后来多同化为汉族单姓,现已不再有人使用了宋朝以来又陆续增加了“鲜卑复姓”、“契丹复姓”、“女真复姓”、“蒙古复姓”、“满洲复姓”,以及中华南方少数民族的复姓流派四、字数中国最长的复姓有17个字,叫做“鲁纳娄于古母遮熟多吐母苦啊德补啊喜”《中华姓氏大辞典》显示,中国古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双字姓4329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69个、五字姓96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7个(如:爨邯汕寺武穆云籍鞲)、十字姓1个(即:伙尔川扎木苏他尔只多)中国最长的复姓有17个字,叫做“鲁纳娄于古母遮熟多吐母苦啊德补啊喜”五、来源复姓有很多来源,如下:由封邑而来,如令狐氏、段干氏、梁丘、上官、羊舌等复姓。
因居地而来,如东郭氏、闾丘氏、欧阳、东方、上官贺兰(山名)、羊舌、百里(邑名)、澹台(湖名)、南宫、濮阳由官名、王父之字、爵系、族系而来,夏侯、司徒、司空、司马、太史、司寇、乐正、少正、宗政、即墨、亓官、巫马、乐正、左丘等由官名而来公羊、子车等复姓由王父之字而来;公孙、仲孙等复姓由爵系而来;叔孙等复姓由族系而来由人名而来,如端木氏、颛孙氏由部落名而来,如独孤氏、尉迟氏自创姓氏,如赫连氏由山水之名而来,如澹台氏、完颜氏由赐姓而来,如长孙氏由国名而来,如钟离氏、淳于氏、义渠氏由职业而来,如漆雕氏、谷梁氏由排序而来,如第二氏、第五氏是以血缘关系为姓,如公孙是以社会影响为姓,如闻人是以少数民族的特殊称呼为姓,如赫连、单于、呼延(匈奴族);拓跋、宇文 、慕容、独孤(鲜卑族)等等由其他复姓转写而来,如淡台氏、白侯氏、阳成氏、璞阳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