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选择题“干扰”设计探秘.ppt
22页A,选择题“干扰“设计探秘选择题是高考历史试题中一种稳定的题型,因其具有角度多、跨度大、迷情性强等优点,因而能有效地考查考生识记、理解、比较辨析等方面的能力综观近几年历史学科高考,考生在选择题部分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试题所采用的干扰方式缺乏丁解为有效地提高解答选招题的正硫率,下面介绍几种干扰方式,以期广大考生能从中受到一定的肢迪一、添枝加叶“添枝加叶“原来是形容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张渲染,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在历史高考选拂题中是指命题者在题干或题肢中增加一些修饰、限制成分,使观点趋向绝对化典例《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教的基础“这段描述说明(A)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旺目生活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解析18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根源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力量无形中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
肢示“解答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抓住题十或题肢中的主十成分,然后香对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反复琢磨,看其是否和原观点一致,若不一致,则必然舍去对题中出现的“所有“、“任何“、“一定“、“都“等具有绝对性的字词,一定要仔细推敲,馍重选择二、似是而非“似是而非“原意是好像对,实际上并不对,在历史高考选择题中,命题者一舱以相关、相似、相近或相反的知识组成干扰题肢,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和辨析能力典例_1940年纳粹德国在奥斯维辛建立了集监禁、劳役和屠杀为一体的集中营群.现在该遗址已被能为纪念馆,目的是向人们警示()@极端民族主义泛滥的后果@麦卡锡主义造成的结果@犹太人和波兰人被无辜屠杀的灾难@恐怖主义造成的惨剧AO09_“B5O08_“c808D.@@解析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可用排除法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反省的历史问题是关于纳粹问题,故可排除@G@答案B肢示“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的特定性,对相关题肢诬一辨析,谨防被似是而非的题肢所十扰三、答非所问“答非所问“原意是回答的不是所问的问题在历史高考选择题中,命题者常常有意设置一些说法正确但和题干无关的题肢作干扰,考生如果不对照题干仔细辨析,就会误选。
典例_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谱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丁,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锦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俊点和锦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旅是(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解析本题所提供的背景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此时中共对中国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出现了失误,针对错误进行纠正,60年代初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答案D肢示“解答讽类题目,只能选择那些与题干之间存在联系,且意思一致的题肢,对那些和题干无关,或没有目接联系的题肢,即使其本身的说法再正确也不能选四、张冠李戴“张冠李戴“原来是比喻弄错了对象或事实,在历史高考选择题中,这类题目往往以相关的知识作干扰题肢,考生如果记忆模糊,就会失误典例_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不断探索,执政能力不断提高这体现在()D七届二中全会解冲丁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鞍命转变的重大问题@北戴河会议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共十三大闸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AO0OG@“_“_B5088c089D@@解析此题要求找出体现中共执政能力提高的选项,七届二中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召开的,不符合“新中国建立后“的时间限定,北戴河会议上关于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导致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使社会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不能说明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和中共十三大创立的初级阶段理论,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体现了执政能力的提高。
答案D肢示“在平时的复习中,考生要注意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对重要史实,要尽可能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防止混清不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