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河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docx
48页2024年河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一单选题(共80题)1、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过程正确的是( )A.酸碱滴定过程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B.比较硫与碳的非金属性强弱,用玻璃棒分别蘸取相同浓度的Na2CO3、Na2SO3,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pHC.检测某种绿色溶液中含有Fe2+:取该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色,再向其中滴加氯水,溶液变为红色D.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当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口流出后,及时关闭活塞,然后更换一个接收器,打开活塞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放出【答案】 C2、“化学与生活”课程模块的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以及( )等活动切实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A.调查访问B.实验探究C.参观讨论D.以上都对【答案】 D3、有关化学教学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A.化学教学内容就是化学课程内容B.化学教学内容就是化学教材内容C.化学教学内容就是化学教科书内容D.化学教学内容是对化学课程内容和化学教科书内容的再选择和再组织【答案】 D4、化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工业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设计了问题“使用塑料制品对人类是有利还是有害”,由学生分别代表化工产品生产者、消费者、环保工作者就此问题发表观点.这种教学方式属于()。
A.科学探究教学B.小组讨论教学C.角色扮演教学D.社会调查教学【答案】 C5、在科学探究的四部分内容中,( )是核心A.发展科学探究能力B.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C.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D.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答案】 A6、下列不属于探究性学习基本特征的是( )A.自主性B.时代性C.实践性D.情境性【答案】 B7、随着电子的发现,人类开始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B.道尔顿C.阿伏加德罗D.汤姆生【答案】 D8、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污垢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答案】 A9、下列各物质能构成缓冲对的是( )A.NaHSO4和Na2SO3B.HCl和HAcC.NaH2P04和Na2HP04D.NH4Cl和NH4Ac【答案】 C10、某学生运用“如果一种物质中的元素处于中间价态.那么这种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规律,得出“一氧化碳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这种学习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 )A.演绎B.归纳C.分类D.类比【答案】 A11、下列各选项中,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
A.O2B.Cl-C.2HD.Fe【答案】 D12、化学实验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按照实验主体的不同,可分为( )A.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B.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C.基本操作实验、物质制备实验和物质性质实验D.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答案】 B13、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 )A.化学B.化学与技术C.物质结构与性质D.化学反应原理【答案】 A14、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心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小丽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小丽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A.猜想B.实验C.推理D.归纳【答案】 D15、初中溶解平衡学得不好,到了高中由于理解力增强,对化学平衡理解加深,从而促进了解平衡的理解,这种迁移现象是( )A.垂直迁移B.逆向迁移C.顺向迁移D.水平迁移【答案】 B16、下列高中化学体验性学习目标的学习行为所对应的学习水平最高的是( )A.经历B.讨论C.认同D.形成【答案】 D17、下列不属于教学设计工作一般步骤的是()。
A.设计教学目标B.设计教学媒体C.设计教学策略D.设计教学模式【答案】 D18、分类是化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B.根据能量的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C.根据分子组成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D.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将一个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答案】 C19、下列物质中不存在氢键的物质是( )A.冰醋酸中醋酸分子之间B.一水合氨中的氨分子与水分子之间C.液态氟化氢中氟化氢分子之间D.可燃冰(CH4·8H2O)中甲烷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答案】 D20、化学老师在教授元素周期表的时候,给学生编了一个口诀“我是氢,我最轻,火箭靠我运卫星……”这体现的学习策略是( )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复述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答案】 B2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 )A.电子数B.质子数C.中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答案】 B22、向一定量的铁粉中加入一定体积12mol/L的硝酸,加热充分反应后,下列微粒在体系中可能大量存在的是( )A.只有①B.只有①⑤C.只有②④⑤D.①②③⑤【答案】 D23、化学教学板书的设计原则不包括( )。
A.体现教学核心内容、紧扣教学目标B.保证板书内容的科学性C.条理性和系统性相结合D.板书设计的艺术性【答案】 D24、某校初中三年级第一学期结束,初三化学教研组的老师们编制了一套化学期末试题,对本学期的化学教学情况进行测定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A.形成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档案袋评价D.活动表现评价【答案】 B25、学生在学习了钠、钾的性质后,总结出碱金属的一般性质,这种方法属于( )A.分析法B.归纳法C.演绎法D.类比法【答案】 B26、关于以“实验为基础”中实验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 )A.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方法论B.实验事实和实验结论C.实验事实和实验主体D.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主体【答案】 A27、下列教学目标属于“过程与方法”范畴的是( )A.知道DH大小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B.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C.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说明化学反应的本质D.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答案】 B28、下列关于电解质电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电解质的电离过程就是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B.碳酸钙在水中难溶,但被溶解的碳酸钙全部电离,所以碳酸钙是强电解质C.氯气和氨气的水溶液导电性都很好,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D.水难电离,纯水几乎不导电,所以水是弱电解质【答案】 C29、用来表示试题作为测试工具的可靠程度的指标是( )。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答案】 A30、中学时期是一个人长身体、长知识、立志向、增才干,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在学习化学时,主要表现的心理特点有(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答案】 D31、N、33As位于同一主族,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N<AsB.非金属性:N<AsC.热稳定性:NH3>AsH3D.酸性:HNO3>H3AsO4【答案】 B32、下列不属于高中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性质的是()A.知识的启蒙性B.学生的主体性C.模块的选择性D.知识的多样性【答案】 A33、叶老师在结课时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元素金属性的强弱可以用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以及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来比较那么,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衡量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来预习下一节的学习内容这种结课方法为( )A.归纳总结法B.设疑探究法C.巩固练习法D.收集整理信息法【答案】 B34、下表中列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球掉人铁水中不会熔化B.在一216℃时,氧是固态C.水银温度计可测量-40℃的温度D.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答案】 D35、命题是考试能否达到期望目的要求的关键所在,试题具有导向性,试题题型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复习方法,经常使用客观性试题并比重过大,学生会( )A.注重猜重点,押考题B.只记忆零碎知识,养成不求甚解习惯C.答卷费时,速度慢D.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答案】 B36、下列对教学设计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有利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B.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C.有利于教师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D.是提高教师科学知识水平的有效方法【答案】 D37、关于化学课程与教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材和课本是一回事情B.一个课程标准,只允许编制一套教材C.基础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指学科课程D.教材是课程的具体化【答案】 D38、学习化学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与“相等”有关的规律,下列有关“相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在稀释时溶质不发生化学变化)B.中和反应中参加反应的酸和碱的质量一定相等C.微粒中的质子总数和电子总数一定相等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相等【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