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文:人口城市化及其对经济发展影响探析.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54328806
  • 上传时间:2018-09-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文:人口城市化及其对经济发展影响探析论文:人口城市化及其对经济发展影响探析论文:人口城市化及其对经济发展影响探析发表时间:2012-10-16 9:04:54论文:人口城市化及其对经济发展影响探析【摘要】 城市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即产生于经济的发展,又对于经济发展起 到极大的激发作用而人口城市化是城市化的前提和基础,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进而 带动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台州人口城市化受到各种因素制约,需要从自然资 源、城市基础建设、政策制度等方面着手循序渐进破除壁垒关键词:人口城市化 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变化 制约因素一、引言本文从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定义入手,同时利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数据以及相关统计 资料,剖析台州人口城市化的演变过程和内在特征并通过人口城市化和相关经济指标的 数据分析,对人口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变化三者进行比较、分析、研究, 探讨人口城市化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同时,分析制约台州人口城市化发展 的主要因素,为人口城市化快速提升提供建议二、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一)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又称都市化或城镇化 城市化一词,起源于拉丁文 Urbanization,最早源于 1867 年西班牙工程师 A.Serda 的著作《城镇化基本理论》 ,这一概念被用来大致描述乡村向城市 演变的过程。

      就目前而言,国内外学者根据各自研究的角度不同对城市化的概念有多种不 同的定义人口学家把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他们所说的城市化就是人口 的城市化,指的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社会学家认为城市化就是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发展不是目的,只 是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 技能和素质的提高,提高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使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达到和谐发 展美国社会学家沃思认为,城市化意味着乡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发生质变的全过 程经济学家是从工业化的角度来定义城市化,即认为城市化就是农村生产方式转化为城市 化大生产的过程,是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换的过程美国的经济学家西蒙库 兹涅夫,科林克拉克等认为,城市化是第一产业及人口不断减少,第二、三产业 及人口逐渐增加的过程地理学家则强调城市化是一个地域空间过程,包括城市数量的增加提升1981 年,台州农村实现了以家庭经营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生产 力,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集聚到乡镇企业,而乡镇企业也不再 局限于乡村发展,开始向条件相对优越的乡镇集聚。

      乡镇的扩大,又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 展,从而推动人口向城镇集聚1982 年“三普”时期,台州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 13.06%第三折也就是飞跃期,出现在 20 世纪末期到 21 世纪初期1990 年继农村改革取得成功 之后,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改制也逐步展开,非公经济迅速发展,带动企业总量迅速增 加,生产体系逐步形成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当时城镇人口增加到了 91.61 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了 18.7%,比解放初期高出了 11.7 个 百分点到 2000 年“五普”时,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 51.53%,比“四普”时增加 173.8 万人, 城市化水平高出 32.7 个百分点步入 21 世纪,台州城市化水平随着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而提高2010 年“六普”时,台 州城镇人口达到 331.53 万人,与“五普”时相比上升 65.95 万人,人口城市化水平为 55.54%,较“五普”提高 4.01 个百分点图 1 台州不同历史时期城镇人口及城镇化水平 (二)近年来台州人口城市化进程状况1.城镇人口稳步增加“六普”数据显示,台州城镇人口达到 331.53 万人,与“五普”时相比上升 65.95 万人, 2010 年台州市人口城市化水平为 55.54%。

      城镇人口的增长除了人口自然增长外,主要得 益于外来人口流入其中,市外外来人口为 128.52 万人,占常住人口的 21.53%,其中 83.17%的外来人口的迁移原因是务工经商,且大部分迁移至台州经济较发达的城镇地区2.城市集聚效应显现,南北差异拉大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于人口的吸纳集聚效应尤其明显从“四普”、 “五普”、 “六普”三次历 史数据对比及对人口比例 、人口密度 、人口集中指数 三项指标的分析比较来看,台州人 口分布主要呈现出经济洼地向经济高地移动,乡村向城镇移动的变化特点其中,台州南 部地区的城市集聚效益凸显,人口分布南北差异持续拉大从分地区人口比例来看,南部地区(台州市区、温岭市、玉环县)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 比例从 1990 年“四普”的 54.11%上升到 2000 年“五普”的 60.44%再到 2010 年“六普”的 65.10%,20 年间提升 10.99 个百分点而北部地区(临海市、三门县、天台县、仙居县)的 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从 45.89%持续回落至“六普”的 34.9%20 年来人口比例的变化表 现出台州南北人口分布差距拉大,人口逐步向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集聚(如表 1) 。

      表 1 “四普”、 “五普”、 “六普”各地区人口比重变化单位:万人,%地区 199020002010人口数比重人口数比重人口数比重全市 487.64100.00 515.37100.00 596.89100.00 市区 128.5126.35 149.2028.95 190.2531.87 玉环县 36.867.56 46.008.93 61.6310.33 三门县 37.427.67 31.546.12 32.895.51 天台县 47.679.78 40.737.90 38.286.41 仙居县 40.628.33 36.767.13 34.275.74 温岭市 98.4720.19 116.2822.56 136.6822.90 临海市 98.0920.12 94.8618.41 102.8817.24 从人口密度来看,三次人口普查中,椒江、黄岩、路桥三区和玉环县、温岭市人口密度 逐次上升,表明 20 年中这五地的人口密度增加,呈集聚效应;三门县和临海市人口密度在 “五普”时期下降,但在“六普”时有所回升,表明两地在 20 年中经历了“V”型反转,特别是 临海市受到市府迁移和地域划分影响增长较慢;天台仙居两县依次回落,表明两地的人口 集聚能力下降,20 年中人口逐步流失(如图 2) 。

      图 2 台州市分区人口密度 (人/平方公里)从人口集中指数来看,台州人口空间分布呈集中趋势其中, 1990 年“四普”数据测算 人口集中指数为 0.2488,2000 年“五普”数据测算人口集中指数为 0.3122,而 2010 年“五普”数 据测算人口集中指数继续上升至 0.3588(如图 3) 人口集中指数的持续上升表明台州人口 分布趋于集中,结合人口比重和人口密度来看,集中人口主要分布在城镇区域四、台州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化的相关性分析大量的国内外研究表明,某一地区的人口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存在着正相关,且人口 城市化、产业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长三者间具有循环因果关系工业化进程加快引起产业结 构变化,导致产业结构多元化、高度化,经济持续增长经济的增长,引发农村人口向城 镇迁移现象,人口城镇化水平提高城镇人口的增加激发了配套服务业需求,导致第三产 业比重上升,再次引起产业结构变化产业结构变化又带来新的一轮经济增长,使三者形 成了一个循环(如图 4) 因此,要研究台州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需要从台州人口 城市化水平、人均 GDP 和三次产业比重等几个变量入手分析。

      由于国内外诸多文献对于上 述变量进行过大量的数理分析,本文就不再加以赘述,仅从定性角度来分析人口城市化与 经济发展的相关性一)台州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人口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吸引了农村劳动 力不断向城市转移,使得城镇人口增长,城市化水平提高而人口在城镇的集聚,反过来 也提高了经济效率,加快了经济发展的速度从台州的人均 GDP 与人口城市化水平对比来看(如图 5) ,人均 GDP 的增长与人口城市 化水平存在着高度正相关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人均 GDP 的快速上升,人口城市化水 平也快速提高图 5 人均 GDP 与人口城市化水平对比(二)台州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是人口城市化的诱因从国内外城市历史发展来看,人口城市化的快速发 展均出现在产业结构发生调整的时期一般来说,工业的快速发展是初期人口城市化速率 加快的主要因素之一工业有别农业的特殊性在于需要不同工业企业间的横向联系和协作, 而为了更好地减少成本特别是协作的空间成本,企业往往会有向技术、政策、人力资源更 为丰富城市集聚的倾向工业企业的集聚势必吸纳并带来大量的人力资源,这批吸纳集聚 的人口就会成为城镇人口的有机组成。

      当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工业对于城市化进程的贡 献减弱,而第三产业的崛起对于城市化的贡献快速上升由于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市场交 换频率加快,工业生产需要更多的配套服务性行业同时,城市居民由于经济水平提高, 会对消费服务业提出更多要求这就刺激了物流、批发、零售、房地产、餐饮、文教、 娱乐、社会服务等产业的迅猛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和人口增加,进一 步刺激人口城市化水平提高台州的产业结构调整历史同样证明产业结构调整对于人口城市化起到重要的作用台州 作为江南鱼米之乡,建国初期的经济支柱为农业,并辅以极为薄弱的工商业1949 年建国 初期,一二三产之比为 75.7:6.1:18.2,第一产业的比重高达 75.7%,而工业、服务业水平低 下,当时的人口城市化水平仅为 7.07%经过三十年发展,到改革开放初期,1978 年的三 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46.8:29.9:23.3,第一产业仍占据半壁江山,人口城市化发展速度缓慢, 为 10.46%,仅较 1949 年提升 3.39 个百分点直到 1987 年,台州产业结构才转变为“二一 三”结构,二产比重首次超过一产再经过 4 年发展,1991 年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