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海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docx
45页2024年海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1、“高原现象”通常发生在技能学习过程的( )A.初期 B.中期 C.后期 D.各阶段都可能【答案】 B2、( )是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的重要条件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材 D.课程表【答案】 D3、同一棵香樟树,植物学家把它看作一种双子叶植物,而木匠则常称之为优秀木材,这是( )的表现A.知觉整体性B.知觉理解性C.知觉选择性D.知觉恒常性【答案】 B4、托尔曼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是()A.期望B.强化C.动作D.完形【答案】 A5、(2022上半年真题)廖老师在心理课上经常使用文具等物品作为奖励替代物的改变学生的行为,这种做法属于( )A.认知法B.代币法C.脱敏法D.消退法【答案】 B6、对一个过分害怕猫的学生,为让他不怕猫,可以先让他看猫的照片、谈论猫、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然后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是一种( )行为改变法A.代币奖励法B.行为塑造法C.系统脱敏法D.肯定性训练【答案】 C7、逆反心理出现在( )阶段。
A.中学B.小学C.幼儿D.大学【答案】 A8、当其他同学向卓卓借文具时,卓卓从不拒绝她认为,能够帮助别人满足他人愿望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否则就是坏孩子卓卓的道德发展处于()A.相对功利主义的取向阶段B.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C.寻求认可取向阶段D.遵守法规和秩序取向阶段【答案】 C9、2011年单项选择:孟子的“自省、自强”体现的德育方法()A.榜样示范法B.说服教育法C.陶冶教育法D.品德修养指导法【答案】 D10、亮亮最近新换了一个发型.特别想让同学们夸他帅,课堂上每次老师提问的时候,他总是为了让老师叫他,做出一些怪异的行为,老师和同学都不予理睬,随后他的这种行为便逐渐减少了这种行为矫正法称为()A.强化法B.系统脱敏法C.消退法D.惩罚法【答案】 C11、下列哪种理论可以解释前摄抑制现象?( )A.痕迹衰退说B.动机说C.同化说D.干扰说【答案】 D12、(2021年下半年真题)于老师在讲台上把一张纸揉成团,把另一张纸烧成灰,由此让学生来理解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于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A.练习法B.演示法C.实验法D.参观法【答案】 B13、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做( )。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答案】 C14、张老师课前宣布:“今天讲的课非常重要,讲完后当堂进行测验随后学生们精神抖擞,全神贯注地投入听课,课堂秩序井然,这种情况下形成的纪律属于(?)A.自我促成的纪律B.任务促成的纪律C.规则促成的纪律D.集体促成的纪律【答案】 B15、“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由( )提出的A.赫尔巴特B.赞科夫C.巴班斯基D.布鲁纳【答案】 B16、关于新课程理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学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B.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C.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D.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答案】 A17、王老师在化学课上讲到元素周期表中的“镭”元素时,向学生们介绍了“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事迹,同学们深受教育这体现了拿一教学原则?(?)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C.启发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答案】 B18、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
A.应有的责任感 B.积极的社会功能 C.应有的义务感 D.应有的道德面貌【答案】 B19、韩老师常常说方琼勤奋努力,孙彤细致严谨,李冰诚实可信韩老师描述的这些心理特征属于( )A.能力B.性格C.气质D.情绪【答案】 B20、“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体现了( )的观点A.内发论B.外铄论C.辐合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答案】 A21、即使不给予强化或奖励,学习也能够茇生这种学习被称为( )A.替代强化B.潜伏学习C.试误学习D.意义学习【答案】 B22、人们在保持知识时采用各种记忆术,实际是应用了记忆的( )A.精细加工策略B.多重编码C.过度学习D.人为增加线索【答案】 A23、学生具有善于模仿、崇拜英雄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对学生实施哪种德育方法?()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品德评价法D.陶冶教育法【答案】 B24、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 )产生为标志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爱弥尔》D.《民本主义》【答案】 B25、2012年单项选择:肖晓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易接受新事物,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转移。
他的气质类型属于()A.多血质B.胆汁质C.黏液质D.抑郁质【答案】 A26、接收、加工、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指的是()A.操作能力B.认知能力C.创造能力D.社交能力【答案】 B27、晓斌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好全是刻苦努力的结果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晓斌的归因属于( )A.稳定的内部归因B.稳定的外部归因C.可控的内部归因D.可控的外部归因【答案】 C28、学生中心课程理论的基本主张不包括()A.经验论B.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论C.课堂为中心的课本论D.课程组织的心理顺序论【答案】 C29、2013年单项选择:“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思想性原则B.疏导性原则C.连贯性原则D.—致性原则【答案】 B30、教师主导作用的正确和完全的实现,其结果必然是( )A.学生主动性的丧失B.教师主动性的实现C.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D.造成学生的被动【答案】 C31、学校心理主要服务的人群是( )A.正常学生群体 B.特殊学生群体 C.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D.极个别学生【答案】 A3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活动【答案】 B33、以美国“六三三”学制为蓝本确立的哪个学制—直延续到新中国建立之后()A.癸卯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壬戌学制D.壬寅学制【答案】 C34、王老师在讲《硝酸》这一课时,按以下步骤进行了教学:一、首先引导学生写出相关反应方程式;二、讨论6.72L气体为何物;三、让学生试着分析溶液pH=0说明什么;四、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守恒法求解。
最后,学生迅速简捷地给出答案王老师运用了()教学原则A.量力性B.直观性C.启发性D.因材施教【答案】 C35、“学而时习之”的主张说明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是()A.启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巩固性原则D.量力性原则【答案】 C36、课程文本一般表现为()A.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实施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C.课程主题、课程实施、课程评价D.课程任务、课程主题、课程标准【答案】 B37、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焦虑A.学习B.行为C.考试D.适应【答案】 C38、汽车司机应当具有动作灵活敏捷,注意稳定并善于转移等特点,这说明职业对人的( )有一定的要求A.兴趣B.能力C.气质D.性格【答案】 C39、(2021年上半年真题)王老师在讲授“磷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以磷化氢的“自燃"现象,说明民间俗称“鬼火'现象产生的原因,对学生进行了“无神论"教育王老师在教学中主要贯彻的是A.循序渐进原则B.直观性原则C.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D.启发性原则【答案】 C40、儿童心理发展的进程不总是以相等的速度直线发展的,而是时而猛长、时而缓慢这表明了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具有()A.不平衡性B.阶段性C.灵活性D.差异性【答案】 A41、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心理影响机制是( )。
A.功能因素B.定势C.原型启发D.负迁移【答案】 C42、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给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 ),它具有强制性 A.创新教育B.素质教育C.义务教育D.家庭教育【答案】 C43、马卡连柯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个人”反映了德育的()A.疏导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导向性原则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答案】 D44、在我国偏远的山区,存在这样一种教学现象:一间教室、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一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被称为()A.班级授课制B.分组教学C.现场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