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资 格 证考试-综合素质-教育写作.doc
15页1 教育写作教育写作 教育写作属招教考试中能力级别要求最高的形式,也是必考的形式,且分值较大,一般占 35- 50 分,不容轻视教育写作是近年来新增添的考点,主要考查考生对于全面教育及新课程改革精 神的理解和把握,主要目的是通过教育写作使老师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属于知识运用题型 我国近年来的教育写作一般以议论文为主大多以单项材料或多项材料试题为主要试题形式, 需要考生分析概括材料,拟出标题,依据要求进行写作,命题型的出现频率较低;教育写作的内 容一般是以教育理论和实践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类写作,应试者需要具备扎实的骄教育学基础,教 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新课改、教育法规等等内容都应烂熟于心,写文章时顺手拈来得心 应手也有地市对教师的语言表达水平要求较高,教育写作以接近纯作文的形式出现,对于这样 的题目应试者也应适当练笔做好准备 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写作的备考教育写作的备考 一、把握命题规律,熟悉格式和套路,明晰考试要求 对于一个刚刚走上招教考试备考之路的考生来说,要想在教育写作上得高分,首先要做的就 是知道教育写作是什么、考什么、怎么考、怎么得分的问题这就需要考生对历年考题进行分析, 总结其中的规律、格式和套路,把握教育写作的命题趋势,从而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避免 盲目。
二、关注教育热点,拓宽知识面 教育写作的目的在于考查考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是否正确、独到,是否具有分析教育现 象、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和进行教育研究的潜力,以及是否具备一定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等 所给素材一般都会与当下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教育热点和争端有关因此,考生一定要多 阅读相关的报纸和书籍,多思考、多总结,从而避免在应考时感到不知所措、无话可说同时教 育写作也有助于提升自己的理论高度,锻炼自己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三、考前训练,掌握答题技巧 教师招聘考试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以大量做题为基础,特别是历年考题虽说“题海战术不 可用” ,但只有先跳进题海,还能有真切感受,所以一定要反复地做,认真地做历年考题不仅可 以使考生熟悉题型,还可以使考生掌握答题技巧,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首先,快速阅读所给材 料,把握材料大意;其次,合理安排答题时间;再次,对于自己的弱项题型,高度重视不过考 生应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不可拘泥于别人的方法或者套路 四、稳定心态,轻松应对 如果说备考方案是精良的武器装备,那么良好的心态就是你的燃料供应只有保持轻松愉悦 的情绪状态和充沛的精力,才能在备考之路上走得更远,并最终取得成功。
同时,合理的膳食习 惯,以及充足的睡眠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论文(议论文)的写法教育论文(议论文)的写法 一、一、优优秀教育秀教育论论文(文(议论议论文)的要求文)的要求 考生应对写作要求了如指掌,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明白了什么样的作文才容易获得改卷 教师的青睐,下笔时才能有稳操胜券的信心 优秀议论文的要求: (一)卷面整洁; 卷面,卷面,卷子的脸面,它是文章的直观的外在形象清爽宜人的卷面,就像盛夏的凉风 ,给人极大的愉悦美洁的卷面会让阅卷老师对你的作文产生好感,甚至偏爱 影响卷面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2 1、书写 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好字固然很好,如不能也大可不必担心,只要把字写认真、端正、清楚、 规范,让人看起来不累就行了 2、标点 要求正确使用标点,做到各司其职,各归其位,各用其形那种随手一点,句逗不分的做法 ,只会破坏文面的视觉效果 3、行款 行款格式要正确(标题的要求、每段的开头空两格等),分段要合理,注意各段的匀称协调 ,除非表达上的特殊需要,那种臃肿的“大肚子”段落或者过于破碎的“鸡脖子”段落,都容易 引起视觉疲劳,应当避免 4、修改 能做到一气呵成,一字不改最好,做不到的话,也要讲究改法。
能不改就不改,必须修改时 务求清楚整洁,切忌随意涂画,把作文弄成个“大花脸”,破坏卷面的美感效果 (二)观点明确,题目先声夺人; 题目一定要写基本要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醒目、舒畅具体而言,可鲜明,可形象, 可简洁,可别致,可整齐,不一而足总之,以能激发阅卷者阅读兴趣或使之有耳目一新之感为 最佳,能够传达出文章内容之大概,便于阅卷者准确而快速地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如《诚 信不可抛》 、 《科技与人文齐飞》等文题,均是鲜明、夺人眼目的好题目;《学会在别人的唾沫中 游泳》 ,别致中显出几分幽默,令人产生一睹为快之感 但如果考场上短时间内没有灵感,不能 想到贴切又新颖的题目, (三)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思路清晰,例证鲜活准确,有明显的过渡句段; 文章开头要精彩,多用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引述名言,讲述寓言故事导 入话题 中间段写好首句和末句文章结构是否严谨,条理是否清楚,论证是否严密,论据是否 典型,关键在中间段的写作 常见的论述模式是:首句为小论点或承上启下的过渡词句;中间围绕小论点,运用恰当的事 实、理论论据,或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分析说理;最后结合论述内容写一两句小结的话 语。
其中首句和末句的写作最重要,它能直接勾勒文章的脉络,显示全文的论述思路 文章主体部分可以采用传统三段论及其拓深模式,每段的开头使用相似的句式,例:“学习促 进智力的提升”;“学习培养高尚的品德”;“学习使健康体魄与你形影不离”;“学习提升审美品位”;“学 习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学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结尾有力,前后照应; 好的结尾可以如豹尾,响亮有力,令人警醒,催人奋进如鲁迅的《论雷锋塔的倒掉》 ,结尾 只有两个字:“活该!”短短两字,可谓简洁之至,力透纸背 需要注意的是,教育论文的结尾要和开头做好照应,以给人整饬严谨的感觉除必须照应开篇重 申主题(观点)外,还应该充实厚重(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增加结尾的文字量) ,以免头重脚轻 例:贫瘠的土地适合坚强的胡杨,富饶的田野有麦子飘香,柔弱的蝴蝶徜徉在美丽的花海,矫健 的雄鹰振翅于苍穹之上人人都各有所长,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让孩子的特长得以发挥,才能不荒废 国家的栋梁 《因材施教才能充分发挥孩子的特长》 二、教育二、教育论论文(文(议论议论文文)的的审题审题 教育论文要转变观念,站在教师的角色上看问题 (一)审读材料 审读材料时着眼整体、抓住重点。
材料的主要含义常常通过对比、人物的语言、议论或抒情 性的语句来体现,关注这些地方,往往能把握理解材料的关键 例:对于学习,有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 对于教书,古人云, 3 “有教无类” 请结合上面的古语,自拟题目,写一篇关于教和学的议论文,1200 字左右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意思是“善于学习的人,老师省力并且事半 而功倍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辛苦且事倍功半” “有教无类”意思是“对各类人要平等看待, 都施以教育前一句是从学生的个性特点而言,后一句是从教师的教学态度来谈,题目要求写一 篇关于教和学的议论文,两句古语看似并列关系但因为教育写作是以教师为考察对象的,这两 句话不是并列关系,而是有主有次,应着重从教师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文章中心可以围绕“教育 要民主” 、 “以人为本” 、 “因材施教” 、 “根据学生情况来选择教育方法”等来谈 例:“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意思是“善于唱歌的人,能使别人跟着他唱 善于教育的人,能使人继承他的治学思想 ”句子重心在后半句,可以围绕“教师是引导者、促进 者、建设者、开发者”来立意 例:“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意思是“玉不雕琢,不能成为器物;人不学习, 不知道道理。
”句子的重心在后半句,可以围绕“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学习” “人的个性发展需要学 习” “学习的意义”来阐释 练习:结合材料结合学科知识写出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题目自拟 (1)柳传志说过一句话“卖一台联想电脑,就相当于是帮别人卖掉一个视窗,帮英特尔卖了 一个芯片 (2)崔永元说,我们给别人打工,由于无知识产权,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只能打工 (3)前商务部长也说过一句话:中国需要卖掉 8 亿件衬衣换一架波音飞机 分析:三段材料可以现分为两层:(2)为一层,重点是说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重要性 (1) (3)为一层,主要从具体例子上说明中国产业发展中的困境:缺乏高含金量的自主创造,中 国产品附加值低,且为别人做嫁衣裳联系此题乃是对教师认识和能力的考察,不难想到此题立 意乃是“创造力、创造思维”的培养和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想象 力和创造力的高素质社会主义接班人” 范文: 要实施创新性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迅 速崛起,创新及创新教育已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人已充分认识到创新教育对国家发展 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意义。
如何实施和推进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崭新课题 首先,教育的思想和理念需要创新因为,思想理念是一切行动的决定性因素,在教育工作中, 思想理念尤为重要作为创新性教育的实施者——人民教师,必须积极转变落后的教育观点、观念, 确立与时代相适应的新观点新理念从新的教育观来看,教师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 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新的人才观来看,不仅 考上大学的学生是人才,只要是个性得到发展和完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并能通过自己的创造 性劳动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的人都是人才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适合各个领域需要的 不同层次的人才从新的教育质量观来看,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 做事、学会创造,即教育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人的素质,并通过人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 其次,教师的素养需要创新没有创新素养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创新性的人才教师的职业 既有传递性又有创新性教师要有强烈的探求欲望,能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 的个性,并具有激发学生创新欲望的艺术,具有基本的教育科学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
教师不仅要 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不仅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善于激发学 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再次,教育的内容需要创新,包括创新性教育教学的模式、创新性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长 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受应试教育影响,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和以传授知识为教学目标的 课堂教学模式,传授知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在这一模式的思想指导下,教学过程只重视知识 的传授,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创新性教育教学的模式则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4 度与价值观有机融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知识内容陈旧,重理论轻实践,缺少灵 活性,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失去了对知识的自悟因此,实施创新性教育,培养创新性 人才,需要建立与之相应的新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我们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 新能力三个层次上着手来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科研实践活动,将创新 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最后,需要营造创新教育的良好氛围好的环境才会有好的发展,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机关要 转变过去的职能和作风,改变旧有的思维定势,实施学校特色建设工程,指导校系从各学科建设的 实际出发,选准改革的突破口。
同时,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加速教育设施建设和教育技术现代化 的进程,为信息化远程教学创造条件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国力竞争基础工程的 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一代新人,这才是创新教育的意义所在 (二)联想类推 材料是引发联想的触媒,而不是禁锢思维的障碍要学会依据材料联想类推,由此及彼 例:(1)2008 年 6 月 12 日上午 11 点左右,安徽省长丰县某中学七(2)班地理课上,学生 杨某和同桌陈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