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年度重庆市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押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docx
55页2024-2025年度重庆市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押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1、统率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全过程的是( )、主体性原则和质的分析原则A.实事求是原则B.量的分析原则C.知行合一原则D.目的性原则【答案】 D2、道德是人们从( )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A.“善”的规则B.“善”和“恶”的标准C.思想精神D.实践一精神【答案】 D3、( )反映了师德养成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规律A.引导性原则B.内化性原则C.差异性原则D.连贯性原则【答案】 D4、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是1681年( )的“基督教兄弟会”创办的A.德国B.英国C.法国D.意大利【答案】 C5、教师劳动最具影响力的手段是( )A.团结协作B.言传身教C.依法从教D.课堂教学【答案】 B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教师如果无视自己的教育义务,只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那必然严重造成教育工作中的矛盾和冲突B.教师道德品质的形成与教师道德义务观是密不可分的C.高校教师面对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主要需要靠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来解决D.经过教师教育活动的反复实践和认识,道德义务会内化为教师的“内心需要”【答案】 C7、教育劳动对象的双重性是指( )。
A.学生既有积极性又有消极性B.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C.学生具有向师性和模仿性D.学生的惰性和创新性【答案】 B8、教师服务社会本质上是一种( )A.教学的延伸B.乐于助人C.专业服务D.社会服务【答案】 C9、教师道德最基本的作用是( )A.指导教师在教育工作过程中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处理协调好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保证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和教育任务的完成B.促进学生品德形成和智能发展C.促进社会道德环境优化D.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答案】 A10、教师道德品质的构成要素是( )A.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动机B.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C.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D.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答案】 C11、师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 )A.提高师德认识B.磨炼师德意志C.坚定师德信念D.培养师德行为习惯【答案】 D12、以下教育家中,提出了符合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是( )A.梁启超B.蔡元培C.杨昌济D.陶行知【答案】 D1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来比喻教师( )的意义A.教书育人B.为人师表C.教育公正D.教育人道精神【答案】 B14、职业的要素包括特定社会责任、专门业务以及( )。
A.主要生活来源B.职责权利C.职业劳动D.生活方式【答案】 A15、曾指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是( )A.蔡元培B.胡适C.严复D.梅贻琦【答案】 D16、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真实的集体”理论的是( )A.康德B.黑格尔C.马克思D.恩格斯【答案】 C17、比较符合师生关系实际的是师生之间关系模式是( )A.代际关系模式B.朋友关系模式C.法律关系模式D.代际一朋友关系模式【答案】 D18、我国古代第一次用学规的形式对教师提出规范要求的是( )A.《岳麓书院揭示》B.《岳麓书院条例》C.《白鹿洞书院揭示》D.《白鹿洞书院教条》【答案】 D19、以下关于教师道德活动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根据一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原则,处理各种伦理关系的实践活动B.不是所有的师德活动都是教师有意识的、自觉的言行C.应当具体区分教师道德活动的不同类型和层次D.师德活动是师德意识和师德规范的来源之一【答案】 B20、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 )形态所具有的性质,受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
A.思想意识B.文化意识C.社会经济D.社会意识【答案】 D21、提出“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古代教育家是( )A.孟子B.荀子C.孔子D.庄子【答案】 C22、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真实的集体”理论的是( )A.康德B.黑格尔C.马克思D.恩格斯【答案】 C23、师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 )A.提高师德认识B.磨炼师德意志C.坚定师德信念D.培养师德行为习惯【答案】 D24、调整教师与物欲诱惑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是( )A.廉洁从教B.依法执教C.爱岗敬业D.热爱学生【答案】 A25、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A.责权利统一B.集体主义C.为人民服务D.按劳分配【答案】 C26、“真实的集体”的提出者是(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答案】 A27、确立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内化性原则的依据是道德的( )A.层次性B.自律性C.他律性D.实践性【答案】 B28、体现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他律上的教师个体道德核心范畴是( )A.道德义务B.道德权利C.道德价值目标D.道德良心【答案】 A29、教师职业是极其繁重而需要自我牺牲精神的职业,因此必须( )A.认真负责B.爱岗敬业C.努力学习D.一丝不苟【答案】 B30、高等学校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最高学术调查评判机构是( )。
A.校长办公会B.校党政联席会C.校纪律检查委员会D.校学术委员会【答案】 D31、提出“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随波逐流”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B.蔡元培C.徐特立D.竺可桢【答案】 D32、宋明理学兴盛时期,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大特点是( )A.言传身教B.天人合一C.知行合一D.反求诸己【答案】 C33、教师道德原则在教育领域中体现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道德关系是( )A.教师职业和社会职业行为总体道德要求的关系B.教师社个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C.教师道德行为与社会对教师道德期望之间的关系D.教师个人与他人和社会整体教育利益的关系【答案】 D34、汉代思想家( )认为“师者,人之模范也”A.杨雄B.董仲舒C.司马相如D.王充【答案】 A35、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对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孔孟的主张属于( )A.重利轻义观B.重义轻利观C.义利并重观D.以上都不是【答案】 B36、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是( )A.主体性标准B.善的标准C.人的全面自由发展D.学生的需求为标准【答案】 C37、汉代思想家( )认为“师者,人之模范也”。
A.杨雄B.董仲舒C.司马相如D.王充【答案】 A38、雅斯贝尔斯认为:“技术仅是一种手段,它本身并无善恶,一切取决于人从中造出什么,它为什么目的而服务于人,人将置于什么条件下雅斯贝尔斯的这段话表明他属于( )A.技术决定论者B.技术价值中性论者C.技术乐观主义D.技术悲观主义【答案】 B39、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真实的集体”理论的是( )A.康德B.黑格尔C.马克思D.恩格斯【答案】 C40、工具理性的膨胀,导致了人文价值的失落这体现的是( )A.技术工具化B.技术手段的目的化C.技术社会自由丧失D.技术异化的显现【答案】 C41、“真实的集体”的提出者是(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答案】 A42、我国古代第一次用学规的形式对教师提出规范要求的是( )A.《岳麓书院揭示》B.《岳麓书院条例》C.《白鹿洞书院揭示》D.《白鹿洞书院教条》【答案】 D43、( )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A.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B.培养四有新人C.养成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大学生D.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答案】 D44、2015年1月29日,时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教育部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座谈会上表示,高校教师必须守好( )。
A.政治底线、法律底线、思想底线B.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C.思想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D.思想底线、法律底线、社会底线【答案】 B45、评价教师某道德行为时,应该( )A.根据该行为的的效果B.根据教师一贯的品质C.对该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D.根据该行为的目的【答案】 C46、( )反映了师德养成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规律A.引导性原则B.内化性原则C.差异性原则D.连贯性原则【答案】 D47、汉代儒家学者董仲舒将( )作为整个社会道德的核心A.天人合一B.重义轻利C.三纲五常D.重农抑商【答案】 C48、工具理性的膨胀,导致了人文价值的失落这体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