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山容水意 笔墨传情 主题阅读.doc
6页山容水意 笔墨传情——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语言品味课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实验中学 吕福香【学习目标】1、学习文章抓住景物特点,有顺序、多角度地进行描写的方法,并指导于自己的写作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学会并掌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和规律3、体悟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课前延伸】1、阅读主题丛书《读山品水》中《阿里山纪行》《武夷山九曲溪小记》《水之经典》《走进挪威的森林》《夏日草原》《江南的雪》《雪》《三峡散记》《三峡人物的记忆》《晚游六桥待月记》,找出其中景物描写的部分,品味其作用2、诵读:(1)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2)刘禹锡《望洞庭湖》 (3)韩愈《春雪》(4)西湖诗①林升《题临安邸》 ②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③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5) 柳永《望海潮》【学习过程】导入: 旅游中观山赏水,深深陶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面对气象万千的自然风景,总会情动于衷,形诸于文以景传情,独抒性灵;我们就要诵其文,绘其景,品其情一、 名家引路,品文悟法要求:阅读下面几段文字,谈谈他们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写出你的发现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答谢中书书》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4、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5、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 7、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渡荆门送别》 8、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与朱元思书》 9、“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將巢安在繁花嫩叶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木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朱自清《春》我的发现:小组梳理总结景物描写的技巧:老师可适当点拨补充。
1、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2、动静结合3、巧妙运用修辞4、从多种层次、多角度描写写景口诀1、按序描写,写景有条理;2、运用修辞,写景富形象;3、动静结合,写景有神韵;4、融入感情,写景要言情设计说明】以课本中的名家名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明确景物描写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的最高境界是 :既要捉住特点,又要景中含情同时美文佳作再次品读,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又激发了学习写作的兴趣二、奇文共赏 学以致用请同学们找出主题丛书推荐篇目中相对应的景物描写段落、句子,按图索骥,来印证我们学到的几种景物描写的方法可以尝试用下列句式来表达: 我找的是《 》一文中的“ ”这段(句)话,这段(句)话运用了 的方法来描写景物,抓住 的特点,烘托(表现)了 (人物) (内心世界)要求:在小组内先进行交流,然后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发言设计说明】本环节重点是欣赏、品悟推荐阅读篇目中的这些文章,借助《主题丛书》中的名家名篇来加深景物描写方法运用技巧的理解,品味出语言的精当,赏出景物的特点,体悟作者的感情。
三、我有妙笔,锦上添花要求:恰当地运用本课所学习的写作方法,修改所写的写景抒情中的片段,突出景物的特点,做到情景交融你选用哪些景、物展开描写表现你的心情或感受?)1教学楼的中间有一鱼池,池子中央有几朵花,池中养着许多鱼,大部分都是红鲤,鱼池的四周有各种各样的树,开花时,特别好看2一进校门,就会看见几只鸽子,他们在这里嬉嬉要求:1、 学生改写,小组交流2、 推荐佳作展示教师出示下水文示例:【设计说明】作为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们在前面的美读、品悟后,当对景物描写中的技巧和方法有了真切的体会时,要求他们用改写情景片段的形式进行写作训练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四、课堂小结:湖光山色,鸟语花香,溪水淙淙,都是宇宙的精灵,是大自然富予人们最美的文章和乐章,但这些文章和乐章每个人却不是都能读懂的.若想亲近山水,那就得用一份虔诚,三分敬仰去读去品只有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富有才情的人才能读出山水的色彩,品出山水的魅力,从而享受读山品水的美好与高雅五、作业布置:1、把作文完善整理在作文本上2.诗文积累,再现美:阅读主题学习书八上(6),继续背诵诗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