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4年湖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核试卷含答案.docx

53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594239845
  • 上传时间:2024-10-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1.64KB
  • / 5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4年湖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核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1、语文课堂教学媒体的选用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紧扣教学目标选用媒体,二是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在学习《威尼斯商人》一课时,教师打算放映其同名电影的视频资料下列选项中,对该教师的做法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课前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剪辑,课上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地播放、讲解B.课上播放整部电影,边播放教师边讲解C.自习课播放整部电影,不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自习D.教师作为设备操作员、课堂的监督者,课上播放电影,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答案】 A2、在教学完高中语文课文《氓》后,教师为学生布置了以下作业:A.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深刻理解《氓》的表现手法B.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加深对《诗经》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C.引导学生拓展阅读面,扩大对《诗经》不同主题篇章的理解D.引导学生通过课内、课外比较阅读,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答案】 B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领域有所发展这一能力发展要求侧重达成的课程目标是( )。

      A.感受·鉴赏B.思考·领悟C.应用·拓展D.发现·创新【答案】 C4、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A.“三十年前”这个时间有丰富的意蕴,同时又是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教师能够抓住这一个点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体现了教师对戏剧精妙语言的准确把握B.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才更容易让学生产生陌生感、新奇感,表现出对知识的新奇感,故也总是能够在教师引导下品出个中滋味来C.找对语言点后、教师适时引入补充资料,体现了教师充分利用资源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D.若全让学生品味“三十年前”,则学生会因为资料的匮乏很难品出什么,而教师巧妙地引入“人物关系表”,恰当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文本,链接的材料补充了文中的空白,为学生的理解搭了桥【答案】 B5、教学《中国建筑的特征》前,教师播放了一段《林黛玉进贾府》的视频,并对其中的建筑格局进行了简单补充描述,从而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中国古代建筑平面布局的特点下列对该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变抽象为具象,限制了学生的想象B.温故而后知新,感知建筑整体特点C.导入方式新颖,有效激发学习兴趣D.过多引入旧课,课程安排喧宾夺主【答案】 D6、在某次“写作”教学的主题研讨活动中,教师们特别讨论了“写作”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B.鼓励学生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意见C.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随意写作,字数随意D.设计写作情景,根据情景进行合理想象,表达自己的心声【答案】 C7、阅读下面的教学随笔片段,按要求答题A.课堂提问和练习都要着眼于听说读写等能力训练B.应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C.语文教学要巧于设疑引导学生思维D.倡导从课堂生成中开发动态的课程资源【答案】 B8、阅读《<呐喊>自序》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A.学生自由组织合作学习小组,能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B.小组合作学习的组内分工明确,有利于合作的顺利展开C.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设计适宜,具有合作的意义和价值D.教师明确提出班级展示要求,能够提高学习成果的质量【答案】 C9、下面是某教师执教《故乡》一课的教学片段 A.能够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的阅读B.多渠道开发文章内容,多途径质疑、设疑C.能够使学生从不同层次发现问题D.能够使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发现问题【答案】 B10、某版教科书《林黛玉进贾府》的“研讨与练习”后面有这样一部分内容——“《红楼梦》贾府主要人物关系表”,这些内容属于教科书的什么系统 ( )A.练习系统B.知识系统C.选文系统D.助读系统【答案】 D11、教师在学生朗读后,经常让学生谈谈读完后的感受、体验,并让学生对刚才的朗读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再进行评价和指导。

      对该做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师注重学生的自评,体现了新课改的相关理念B.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C.教师的主导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D.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答案】 C12、教学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时,教师准备联系其他抗日战争题材的课文渗透爱国教育,下列不合适的是( )A.孙犁《芦花荡》B.艾青《我爱这土地》C.李大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D.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答案】 C13、阅读《荆轲刺秦王》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A.教师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将学生引入设定的情境氛围中去B.从文章题目人手引入对课文的学习C.以旧引新,自然过渡,激起学生好奇心D.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为课文内容打下情感基础【答案】 C14、阅读《壶口瀑布》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A.通过视频展示壶口瀑布的气势,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瀑布的大气磅礴,创设了情境营造了氛围B.这段教学旨在让学生初读课文.对壶口瀑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感知,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C.这段教学体现了阅读教学从整体人手,宏观透视,重视“第一印象”“首感效应”的教学观念D.在这段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重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解读,也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答案】 B15、某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围绕“口语交际教学”展开深入探讨,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形式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有用信息B.教师可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锻炼交际能力C.教师可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体验不同生活,激发学习兴趣,表达真情实感D.学生可采用多媒体等现代传媒手段演示文稿,运用电子邮件等多种通讯方式进行交流【答案】 B1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A.让学生从题目中读出两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为后面理清文脉奠定了基础B.这一教学环节旨在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C.学生对蔺相如的言行,进行比较分析,完成了对他的立体剖析和全方位理解D.学生的解析使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形象更加清晰,这为他们学习下面两个小故事打下了基础【答案】 C17、通过《再塑生命》,学生认识了海伦·凯勒,教师引导学生去阅读相关的表现女性人格魅力的文学作品,下列推荐不合适的是( )A.托尔斯泰一《安娜·卡列尼娜》B.川端康成一《伊豆的舞女》C.夏洛蒂·勃朗特一《简·爱》D.海伦·凯勒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答案】 B18、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按要求答题A.对《雨巷》主题的分析讨论,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思想B.教师适时将学生的课堂讨论转移到网络平台进行,既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探索积极性,又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了解C.网络平台快捷、高效,案例中的情况充分体现了在现代教学中网络平台已经逐渐发挥教学主导作用D.教师把课堂争论引到网络平台交流,体现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答案】 C19、《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

      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这一能力发展要求侧重达成的课程目标是(  )A.积累·整合B.感受·鉴赏C.应用·拓展D.发现·创新【答案】 C20、阅读某教师的教学叙事(片段),按要求答题A.分组及布置组内任务时教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B.写作实践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C.三个实践活动难度相当体现了教师一视同仁的教学原则D.第一组学生改写所需时间过长,会耽误全班的教学进度【答案】 B21、某教师准备开展一次以“爱国与思乡”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下面不符合这一主题的诗歌是( )A.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B.舒婷《双桅船》C.闻一多《死水》D.艾青《我爱这土地》【答案】 B22、教师在讲授《荷塘月色》一课时,要求学生重点赏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的修辞手法,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A.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B.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仿佛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C.有两棵苍老蓊郁的榕树,摇曳赏心悦目的青翠D.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答案】 B23、某教师选择罗森塔尔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开设选修课程,这一课程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中的(  )。

      A.小说与戏剧B.文化论著研读C.新闻与传记D.诗歌与散文【答案】 C24、某教师设计了“体会《红楼梦》的艺术魅力”专题,这一专题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的(  )A.诗歌与散文B.小说与戏剧C.语言文字应用D.文化论著研读【答案】 B25、学习《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A.借助诵读、比较阅读的方法,学习同类主题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B.通过网络查阅资料并使用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C.教学目标全面、具体、适宜,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认识规律,难易适度D.教学目标的设置以教师为主体,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答案】 D26、学习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一课时,教师结语:我们学习了本文精彩的情节、动人的细节,感受到人物生动的形象形象的塑造,还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PPT展示“草料场火光冲天天空中大雪纷飞,山神庙血流满地完成性格与命运蜕变的英雄提枪而东……”的画面)课文是小说中最具诗情画意的一部分,环 境描写极具魅力,我们留待下节课学习对该教学环节的评价不恰当的是( )A.作为拓展型结束语,让学生对下节课满含期待B.对本课时内容的概括,一语见地、简洁精当C.多媒体画面的插入,使结束语时间长。

      显得拖沓D.教师从小说三要素的角度进行总结与延伸【答案】 C27、阅读下面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1贾谊《过秦论》公开课(28张PPT).pptx 【课件】第二单元第1课+精彩瞬间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pptx 【课件】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课件)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pptx 【公开课】第一单元第2课《生活之美》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pptx 【课件】第二单元第1课《精彩瞬间》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pptx 【公开课】第一单元第2课+《生活之美》课件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pptx 【课件】数轴说课稿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pptx 【课件】平移(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pptx 【课件】直线、射线、线段++课件+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pptx 【课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数学下册++.pptx 【课件】第二单元+第2课+科技之光(课件)-2025-2026学年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pptx 【公开课】第一单元第2课+《生活之美》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pptx 【课件】一元一次不等式+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数学下册++.pptx 【课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2课时+角边角、角角边)(大单元教学课件)数学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2025年高一语文初升高语文衔接开学第一课《语你相遇踏上新程》公开课 (30张PPT)课件.pptx 2025年高一语文秋季开学第一课《学好语文诗意人生》公开课 (52张PPT)课件.pptx 人音版音乐九下第2单元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pptx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音乐《2月光下的凤尾竹》模板.pptx 人音版九年级下册音乐《1瑶族舞曲》模板.pptx 【课件】分子和原子(课时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2025-2026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