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纽约硅巷发展历程与创新生态系统分析.docx
12页纽约硅巷发展历程与创新生态系统分析一、硅巷发展历程1、1990〜2000年:从0到1,在经济危机中萌芽并迅速发展至第一 次巅峰硅巷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1990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金融业发 达的纽约首当其冲,受到重创年轻人纷纷失业,70年代房地产行业 发展兴建的大量办公楼开始闲置,其中就包括在曼哈顿第五大道和23 街交汇的熨斗大厦(Flatiron Building ),这个大厦及其周边地区 (熨斗区)后来成为了硅巷的起源地图1硅巷起源地-熨斗大厦失业的年轻人由于找不到工作,开始自己创业,最初是与广告有关的新媒体产业为什么是广告业?因为曼哈顿是全球广告业的中心, 大部分的全球战略和广告创意都在此完成,全美前10的广告巨头有7 个在曼哈顿熨斗大厦的开发商为了吸引这些新媒体创业团队,开始 对办公楼进行光纤改造,并提供低廉租金,随着初创企业的增加,硅巷开始从熨斗区沿着第五大道和百老汇大道往南延伸至S0H, 0往北延伸 至中城南部,如下图所示'cospnHGarment DtstrktMANHATTANQUEENSSiliconLongIsUndCityCHELSEAEast ChinatownFinancial DistrictGreenpointW. amsburgBROOKLYNDUMBOFigure 1. I ower Manhattan and the last River waterfront图2 1990-2000硅巷范围示意图1990-2000年,伴随着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硅巷的新媒体产业融入大量高科技,纽约开始形成科技、艺术与商业融合的新经济模式。
硅巷新创企业涉及广告、新媒体、金融科技、时尚、电子商务等领 域,范围进一步蔓延至整个下城,同时,市政府通过PPP模式发开进行 推波助澜,将硅巷延伸至125th street ( Harlem),布鲁克林水岸 (Brooklyn waterfront )和皇后区的长岛市(long island city )o1999年,纽约已经有3831个高新科技企业,提供近14万就业岗 位,2000年,政府预测硅巷未来会有20万就业岗位,需260万平米 办公面积,于是对曼哈顿西岸和皇后区长岛市进行密集开发,硅巷发展 达到第一次高峰2、200P2006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硅巷迎来第一次挑战,发展 受阻、规模收缩到重新崛起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大量科技公司破产,硅巷范围也开始收 缩,企业从下城纷纷回到了下城与中城之间的廊道区域,下城的高楼大 厦又回归金融企业与此同时,2001年开始纽约下城房价迅速上涨, 开发商纷纷将商务办公楼改造成价格昂贵的高档公寓,十年间(1998- 2008),近130万平米办公面积改为了公寓,其中就包括华尔街23号 摩根大通的总部大厦高昂的房价使得硅巷艺术家们被迫离开下城,到 2002年,已经有15%的艺术家离开下城,20%准备离开,往布鲁克林、 皇后区发展。
但硅巷的初创企业开始慢慢复苏,到2004年,硅巷已经基本从2001年的互联网危机中恢复,企业总数达到3893个,回到1999年高峰时水平2004年硅巷企业分类及其规模3、2007〜2017年:直面金融危机挑战,硅巷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影响力日趋强大,作为新经济引擎带动纽约强劲复苏2007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华尔街再一次受到重创,纽约政府更 加清晰地认识到过于单一的财政收入对城市发展的不利影响,寻求多元 化发展方式,并将高科技产业作为新的发展方向纽约科技就业岗位 从2008年到2012年增长28. 7%,达到4. 1万个,高科技产业成为纽约 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产业纽约政府意识到硅巷的发展离不开高科技人才除了积极引进人 才,纽约也计划自己培养高科技人才2011年,纽约从数十家大学中 选择了康奈尔大学及其以色列科技大学Technion-Israel Institue of Technology (据称是以色列的斯坦福)共同创建和运营专门培养 高科技人才的研究生院研究生院建在纽约的罗斯福岛上,预计总投 入20亿美元,其中包括1.5亿美元的风投基金资金来源主要为个人和机构的捐款和投资硅巷对全球互联网巨头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
谷歌、Facebook. eBay、Twitter、微软等在2011年前后纷纷在纽约开设大规模的研 发中心以谷歌为例,2011年谷歌在硅巷的切尔西地区(中城与下城 之间)建立了近700名员工的分部,规模仅次于硅谷总部而谷歌选择 切尔西地区的原因也很简单,首先,这里已经汇聚了 700多家跨界广告 公司、1400多家设计公司、600多家IT企业,其中就包括谷歌31 亿美元收购的Doubleclick ;其次,切尔西地区有300余个画廊, 附近的Meatpacking区有纽约市最好的餐厅与酒吧,为谷歌员工提供 了良好的文化和生活环境时至今日,硅巷已吸引了诸多高科技企业,形成了若干科创圈,纽约超越波士顿成为美国第二大科技重镇thesquarefootNamelyLinkediettermentH )01 )52BIRCHBOXokenGo glcSongiaSpotifyJUSTWORKS&SHOMCEEPARNVF^IHARRY'SMuskGJ SquarefacebookE commerceFhtechSocialOn DemandOtherPOSTMATESWAABV PARKERor.Tl NNERNEXT硅巷科创企业分 布硅巷科创圈分布4、硅巷发展经验小结硅巷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危机、金融危机,从经济危机中寻找生机,从金融危机中发展壮大,历经发展-衰退-发展的经济周期,至 今已经成为纽约第二大产业,并超越波士顿成为全美第二大科技重 镇。
与硅谷不同,硅巷科创企业并非单纯的互联网企业,而是更多 的将互联网技术与纽约的传统产业相结合,形成更具生命力的新经济 模式二、硅巷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特点较高的商务成本,却聚集了众多科技应用型初创企业较高的 固有特点,常令创业者欲步又止这些成本一方面,租不起 办公楼 间工作硅巷新创公司密度高,也 潜在合作伙伴、技术人才等另一 多的知名创投公司或天使投资人,商务成本和生活成本是大都市的 但高利润率、高生产率,抵消了 的创业家可以利用创新的合作空 让创业者更容易在餐厅等地寻找 方面,纽约是国际金融中心,众 可为创业者提供多机会的资金支持同样地,广阔的市场和高质量的人才成功地吸引了大批具有影响力和行业控制力的高科技巨头企 业投资硅巷,如苹果、微软、 IBM、谷歌、雅虎、辉瑞、强生、惠氏等都在纽约设立了区域总部或 研发机构与硅谷错位发展,打造硅巷新模式21世纪初期硅谷高科技 泡沫破灭之际,得益于纽约政府的引导和投入于,硅巷抓住机遇, 快速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即“东岸模式”与硅谷“西岸模 式”不同,硅巷“东岸模式”的业务大多集中在互联网应用技术、 社交网络、智能及移动应用软件上,创业者们注重把技术与时 尚、传 媒、商业和服务业结合在一起,挖掘出互联网新增长点,而 传统的硅谷“西岸模式”更关注芯片的容量和运转速度等纯技术的 创新。
目前,硅巷已呈现出适合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初创企业成 长的业态系统,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落户硅巷资源集聚,生态发展 是创意创新人才集聚硅巷硅巷拥 有 大批的作家、导演、编辑、设计师和艺术家等,这些创新型人 才是 新媒体发展过程中备受青睐的群体同时,哥伦比亚大学等著名学 府和最好的设计学校能够不断地输送创意产业的新生力量2014年 底,纽约科技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接近30万人同样,坐落在纽 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等众多名校,集聚了全 美10%的博士、10%的美国国家科学学院院士、近40万名科学家和 工程师这些大学一方面在学科领域进行基础研 究,另一方面以任 务为导向进行应用研究,为纽约培养了一批杰出的应用科学人才和 一流的工程师二是创投资金涌入硅巷纽约是国际金融之都,拥 有完善的资金链和丰富的顾客群,易于获得资金来源截至2014 年底,硅巷接受风投资金的笔数、风投金额总数以及科技公司 IPO数量,均名列硅谷之后,位居全美第二;同时,战略合作伙伴 的选择余地大,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等著名学府和最好的设计 学校有大量的人才、知识和相关机构储备三是成熟的创新环境 纽约拥有科技大会和299个科技产业组织,涵盖金融、时尚、媒 体、出版 及广告等各类行业,建立 起了行业互助系统,形成了良性 的科技圈生态环境,能够给初创企业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三、纽约市政府在硅巷创新生态系统建设中的作用尽管纽约的商 务综合成本较高,但作为支持创新的积极政府,纽约市政府颁布实 施了一系列直接/间接政策,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 境,进而降低机会成本,抵充较高的商务成本设立初创基金、制定税收优惠政策目前纽约市政府设有两个支持创新的基金一个是纽约种子期基金,该基金提供种子期投资,金 额上限20万美元,要求创业者中至少一个具有技术背景,公司业务 在软件或网络技术领域迄今为止,该基金已经投了 26家公司,其 中两家成功毕业另一个是纽约合作基金,投资在金融技术、医疗健 康IT、生命科学等方面处于种子期或扩张期的纽约公司在税收方 面,针对纽约市税收偏高的问题,纽约市政府制订了以下优惠政策: 房地产税特别减征5年计划(前3年减50%,第4年减33. 3%, 第5年减16. 7%);免除商业房租税(前3年商业房租税全免, 第4年免4.7% ,第5年免3. 3%);曼哈顿优惠能源计划(期 限12年,前8年电费减少约30%,以后每年减电费20%)等提供分享型办公场地和孵化器,降低创业商务成本目前,纽约 有74个政府资助的创业孵化中心和220个低租金的共享办公地点 供创业者使用。
这些场所为创业者提供分享、交流与合作的环境,并 协助创业者吸引投资另外,孵化器大多配有导师,让成功的创业者 为正在创业的年轻人提供传帮带,如课程业者提供开会、工作和教育 训练的地点搭建一站式信息平台,打通投融资渠道2014年底,纽约市 政府已将整个地区创业相关信息都汇总到一个信息网站平台,便于初 创企业发布融资、招聘等信息该平台收集了 6454家创业公司的信 息,其中979家通过Made in NY资质认证(75%或以上的产品 或服务在纽约当地开发);活跃于纽约地区的166个投资机构的信 息,创业公司发布的招聘用人信息等注重本土人才的阶段培养,鼓励高校强强合作发展硅巷最终 是人才的角逐一方面,纽约政府做了短期和中长期布局,包 括推 出“ NYCTalent Draft ” (纽约人才引入计划),资助纽约的 创业企业高管去美国各大院校吸引计算机和工程类学生,同时定期 组织各大院校的学生来纽约访问企业该人才吸引活动遍及美国各 地包括硅谷的院校另一方面,纽约政府鼓励本土高校与国外一流高 校强强合作,培养本土高科技人才2011年,纽约政府从众多投 标院校中选择康奈儿大学及其合作伙伴以色列理工学院共同创建和 运营专门培养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