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高二愚溪诗序.ppt
51页江 雪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作者借描写山水景物,借 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 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 ,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 闷苦恼下着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 在寒冷的江心垂钓天地之间是如此的纯洁而寂静, 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的清高,性 格又是如此孤傲渔 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游,岩上无心云相逐独来独往的渔翁,突现出一种孤芳自赏的情绪, 还有几分孤寂的情怀——只有那“无心”的白云“相逐” 愚溪诗序柳宗元更多资源 •【题解】本篇是作者为其《八愚诗》( 已佚)所作的一篇序文序中说明了把 溪、丘、泉、沟、池、堂、亭、岛八物 一概以“愚”题名的原由柳宗元虽有 才能,有报国之志,但因不满现实,不 愿投机逢迎,最终遭到贬黜,因而是很 “愚”的;溪水虽然景色秀美,但地处 荒远,于世无用,同样也很“愚”作 者以“愚”自称,以“愚”称溪,在自 嘲中反映了自己被统治者排挤、抱负不 能施展的愤激之情 关于本文的评价:t《唐才子传》称柳宗元的 山水游记:“天才绝伦,文 章卓伟,一时行辈,咸推仰 之。
柳宗元作者介绍——¨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 东解(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 河东¨贞元进士,授校书郎,调蓝田尉,升监 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 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 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 柳柳州¨与韩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为“ 唐宋八大家”而并称韩柳,所做散文峭 拔矫健,说理透彻 柳宗元:唐著名文学家,字子厚,河东(山西 )人,世称柳河东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贬为 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与韩 愈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如韩 愈一样写了许多书、序,同时又努力发展了人 物传记、山水记、寓言文等文学性很强的散文 文体,创作出不少散文史上的名篇:传记文有 《童区寄传》、《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 状》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 )寓言散文:《三戒》(《黔之驴》《永某氏 之鼠〉)著有《柳河东集》t《愚溪诗序》是柳宗元为《八愚诗》写 的序,说明作诗的缘由八愚”的总根 是“愚溪”,所以用《愚溪诗序》命名 只是,当年柳氏写的《八愚诗》早已佚 失,而这篇序却一直传诵除了篇末一 句,这篇序也可以作为柳宗元写的山水 游记一例来看待。
它和柳宗元著名的《 永州八记》一样,借山水来抒发胸中的 抑郁,把叙事,议论,抒情揉合在一起 ,行文曲折多变,吞吐万端,是柳宗元 在柳州的刻意之作关 于 “序“t“序”是属于实用文体的一种,是一种 写在著作或诗文前边的文章可以记叙, 可以议论,可以说明这种“序”也叫“ 书序”t 后来又有了宴集序,赠序等古人宴 集时,常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 序,是为宴集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又有虽无聚会,也作文相赠,以表惜 别,祝愿,劝勉之意,就是赠序,如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永州:在今湖南省 著名的九嶷山耸峙在 它的南面,盘绕它北 面的是衡山余脉,绵 亘在西南的是五岭山 脉,奔腾的湘江和潇 水在其境内汇合,因 此全州山陵起伏,丘 壑幽深,河流纵横, 衬托着一块块田野, 风景非常美丽潇 湘t本篇全文共四百多字 ,委婉曲折,抑扬顿 挫,借小序倾诉自己 的遭遇,是一篇寓意 深远的佳妙之作 ¨朗 读 课 文t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 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 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古有愚公谷,今 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 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灌水的北面有一条溪水,向东流入到潇水有人说 :“过去有个姓冉的人曾在这里住过,所以称这条溪水 为冉溪也有人说:“(这溪里的水)可以用来染色 ,用它的这种性能命名,所以称它为染溪我因为愚 昧而犯了罪,被贬谪到潇水边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 溪边往里走了二三里路,发现了一个景色绝佳的地方, 就在这里安了家古代有个愚公谷,现在我住在这条溪 水旁,而溪水的名字没有定下来,当地的居民还在争论 不休,不能不换个名称,所以替它改名叫愚溪 第1段写“愚溪”得名的由来 t先写实有此溪,交代溪水的地形方位,在写 溪名无定,为下文定名提供根据和缘由 ①交代溪水的地形方位——“灌溉水之阳”,“东流 入于潇水”,②介绍两种不同的命名——有的给这条 溪冠以姓氏称为“冉溪”,有的根据溪水可以染色, 按其功能称为“染溪”,③叙出改名的原因有三:一 是作者“以愚触罪”,贬谪到此;二是古代就有“愚 公谷”之说;三是当地居民为溪水的命名争辩不休, “故更之为愚溪”而这条溪水,又是那么幽深浅狭 ,对人并没有什么益处,所以称它为“愚溪” t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
自愚丘东北行六十 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 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 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 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 予故,咸以愚辱焉 我在愚溪上游,买了个小丘,称为愚丘从愚丘 往东北方向走六十步,发现一处泉水,又把它买了下 来,称为愚泉这愚泉共有六个泉眼,都出自山下平 地,泉水是往上涌出来的六股泉水合流后,弯弯曲 曲向南流去,我称它为愚沟于是堆土彻石,堵住愚 沟的狭窄部位,形成了一个愚池愚池的东面是愚堂 它的南面是愚亭愚池的中央是愚岛,岛上美好的 树木和奇异的石头参差错落这些都是山水中的奇景 ,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玷辱了它们 第2段以“愚溪”为中心,写 出“八愚”的名字,紧扣诗题 溪丘泉沟池堂亭岛布局艺术特色一:写景善于布局,具有 很强的立体感t 夫水,智者乐(yào)也今是溪独见 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 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 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 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水是聪明人喜欢的现在这条溪水却被愚字玷 辱,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水道很低,不能用来 灌溉。
又险峻湍急,有许多小洲和石头,大船无法 驶入它幽深浅狭,蛟龙不愿住在里面,因为不能 在浅水中兴云化雨,所以它对世人没有带来好处 而这些却正好与我相似,既然如此,即使是用愚字 称呼它使它受到了玷辱,也是可以的 t第3段先借孔子《论语》中“智 者乐水”之说,转笔写溪之不 适于世,依次说出“独见辱于 愚”的原因:“不可以灌溉” ,“大舟不可入”,“不能兴 云雨”愤慨于自己才能的被 压抑,如同愚溪的虽有“山水 之奇”而“无以利世” t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 ;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 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 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 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宁武子“在国家混乱时就装愚”,那是聪明人故 意装作愚笨;颜回“整天听孔子讲学,从来不提相反 的见解,像个愚蠢的人”,那是智力很高而在表面上 显得愚昧他们都不能算作真正的愚笨现在我身逢 政治清明的时世,却(做了)违反常理,违反事理的 (蠢事),所以凡是称为愚蠢的人,也没有一个像我 这样愚蠢的了这样,那天下就没有谁能和我争这条 溪水,我就可以单独占有并给它取这个名字了 t第4段引《论语》中宁武子“智而为 愚”、颜子“睿而为愚”来衬托我的 “愚”,最后归结到溪水的命名上。
1. 作者认为,什么是真愚?什么是假愚? 答:所谓“真愚”是“遭有道而违于理,悖 于事”;所谓“假愚”是富于睿智的“大 智若愚” 2.作者在本段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答:对比与反语手法,用古人的“愚”来反 衬我的“愚”,正话反说,词兼褒贬,既 嘲尽愚溪,又自嘲不已 t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 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 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 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 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 》,纪于溪石上 这条溪水虽然对世人没有带来什么利益,但它能映照万物 ;它又清秀明澈,水声铿锵,象金石作响,能使愚笨的人喜笑 颜开,眷恋爱慕,高兴得不愿离去我虽然不合于世俗,也颇 能用写文章来安慰自己;我描写的各种事物象用水洗涤过一样 ,鲜明生动,又能概括各种形态,无论什么形状都逃不过我的 笔端我用愚昧的诗歌唱愚溪,便觉得茫茫然与愚溪不相背离 ,昏昏然与愚溪找到了同样的归宿,超越天地人间,进入了虚 寂静谧的境界,在寂静无声之中,忘却了自己于是写了《八 愚诗》,刻在溪旁的石头上。
t最后一段是全文的高潮,先从溪和 人两方面说,然后合一写溪水由上 文的贬溪转入赞溪,写人由自贬而转 入自赞最后将自己与溪水合说,达 到形神俱忘的化境末尾一句点题作 结,归到序诗 t1、作者通篇以一个“愚”字,将人与溪联系 在一起,这样写的理由到底是什么? t答:是因为二者有着很相投的“癖性”—— 愚溪“清莹秀澈,锵鸣金石”;愚予则“颇 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 t2、作者对溪等事物虽“咸以愚辱焉”,但真 是在贬斥它们吗?全文用的是一种什么写作 手法? t答:并非真贬,实际是在借物抒怀,表现个 人内心对仕途沉溺的愤懑不平而寄情山水的 无奈之意这是一种先抑后扬的手法 鉴 赏 要 点 t1.托物兴辞,寓意深远 t2.叙事,议论,抒情融于一体, 写景善于布局,叙事井然有序, 全文的“愚”为线索,写景,叙事有 条理 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幽邃浅狭,不能兴风雨无以利世,适类于予古:智而为愚睿而为愚名愚实智今:违于理,悖于世(溪)(予)溪 、丘、 泉 、沟、 池 、堂、 亭 、岛愚景愚人 宁武子 颜 子予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铿鸣金石漱涤万物 牢笼百态 无所避之灌水之阳有溪焉得其尤绝者家焉遂负土累石以予故,咸以愚辱池塞其隘,为愚池睿而为愚者也 超鸿蒙,混希夷有峻急多坻石重点词语:不能兴风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词的活用: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寂寥而莫我知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特殊句式:(否定句的宾语前置)(否定句的宾语前置)(被动句式)(状语后置句)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于是做《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通“记”)古今异义:能使愚者喜哭眷慕,乐而不能去者通假字:无以(没有用来)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 另外,“所”和“以”组成所字结构在古文中有两 中理解:表原因;表方式、手段、凭借等固定结构:例:不能兴风雨,无以 利世 例:然则虽辱而愚 之,可也所字结构:例: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课上练习: t总结7个典故的出处、原意、用 意、目的。
总结一词多义: 为为t t愚溪之上,买小丘,愚溪之上,买小丘,为为愚丘(愚丘(叫做,动叫做,动 词词 ))t t遂负土累石,塞其隘,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为愚池(愚池(筑成,筑成, 动词动词 ))t t愚池之东,愚池之东,为为愚塘(愚塘(是,动词是,动词 ))t t智而智而为为愚者也(愚者也(假装,动词假装,动词))t t皆不得皆不得为为真愚(真愚(算作,动词算作,动词))t t故凡故凡为为愚者(愚者(称作,动词称作,动词))总结一词多义: 乐乐t t夫水,智者夫水,智者乐乐业(业( 爱好、喜爱好、喜 好,动词,好,动词,yàoyào))t t乐乐而不能去也(而不能去也(快乐、高兴快乐、高兴 ,动词,,动词,lè lè))总结一词多义:居居t t或曰:冉氏尝或曰: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