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传统文化之窗]石壕吏.doc
3页石壕吏[唐]杜甫暮投①石壕村,有吏夜②捉人老翁逾③墙走④,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⑤苦听妇前致⑥词,三男邺城戍⑦一男附书至⑧,二男新⑨战死存者且偷生⑩,死者长已矣⑪室中更无人,惟⑫有乳下孙⑬有孙母未去⑭,出入无完裙老妪⑮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⑯河阳役,犹得⑰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⑱天明登前途⑲,独⑳与老翁别注释】①投:投宿②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③逾(yú):越过;翻过④走:跑,这里指逃跑⑤一何:何其,多么⑥致:对……说⑦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⑧附书至:捎信回来书,书信至,回来⑨新:最近,刚刚⑩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且:姑且,暂且偷生:苟且活着⑪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⑫惟:只,仅⑬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⑭去:离开,这里指改嫁⑮老妪(yù):老妇人⑯应:响应⑰犹得:还能够得:能够⑱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⑲登前途:踏上前行的路登:踏上前途:前行的路⑳)独:唯独、只有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赏析】《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此诗如实地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面对这一切,诗人没有美化现实,而是发出了“有吏夜捉人”的呼喊,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最突出的一点是精炼全篇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亦无议论语;但实际上,作者却巧妙地通过叙事抒了情,发了议论,爱憎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寓褒贬于叙事,既节省了很多笔墨,又丝毫没有给读者概念化的感觉诗中还运用了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之后,便集中写“妇”,不复写“吏”,而“吏”的蛮悍、横暴,却于老妇“致词”的转折和事件的结局中暗示出来。
诗人又十分善于剪裁,叙事中藏有不尽之意一开头,只用一句写投宿,立刻转入“有吏夜捉人”的主题又如只写了“老翁逾墙走”,未写他何时归来;只写了“如闻泣幽咽”,未写泣者是谁;只写老妇“请从吏夜归”,未写她是否被带走;却用照应开头、结束全篇、既叙事又抒情的“独与老翁别”一句告诉读者:老翁已经归家,老妇已被捉走;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就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了正由于诗人笔墨简洁、洗练,用了较短的篇幅,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