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docx
5页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教材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的内容,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本篇文章叙事、写人都栩栩如生,是鲁迅散文中的精品同时本文也是一篇优美的回忆性叙事散文,作者用饱含感情的笔调,描绘了童年生活学习的画面作者用儿童的口吻叙述事物,以儿童的视角反映其主观感受,通篇都以个人抒情为主在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在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有快乐阅读本文,会唤起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学生会有很多切身的感受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升入初中,首次学习默读,需要教师的具体指导学生已具备鲁迅文章的基础认知,教师可借此机会串联新旧知识,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本课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存在差距,建议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古今学习生活的异同,以此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理解教学目标】1. 积累词语,掌握“确凿、轻捷、相宜、方正”等词的读音与词义2. 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方法,体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3. 理解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不同感受,感悟作者的成长历程。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细细品味百草园中的无尽乐趣与三味书屋中的独特生活学习并掌握作者巧妙运用空间顺序,从整体到局部,再由低到高、由高到低细腻描绘景物的手法,深刻领会其写景的高超技巧细细品味作者那简练而不失生动,准确且传神的语言特色,感受其文字背后的深厚功底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复杂情感探讨文中“三味书屋”部分所反映的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新课导入】同学们,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段美好的回忆,鲁迅先生的童年也不例外在他的笔下,有一个充满生机与乐趣的地方,那就是百草园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鲁迅先生的文字,走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感受他童年的快乐与成长写作背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副标题是“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作者介绍】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以独特的文风和深刻的社会批判闻名于世,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等,这些作品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层次结构】第一部分 (1-8 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又可分四层一层(1 段):总的介绍百草园情况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二层(2 段):写热天百草园充满无限乐趣三层(3-6 段):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四层 7-8 段):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第二部分 (9 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可分五层一层(9 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二层(10-11 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和先生三层(12-16 段)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四层(17-20段):写不准去后园玩五层( 21-24 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中心思想】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处处可见一颗未泯的童心,对自由、快乐之地的向往与怀念借此,全文又表现了作者童年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全文分析】1. 百草园之 “有趣的动植物”提问:第一部分写百草园是 “我” 的乐园,“乐” 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明确:“乐” 体现在有趣的动植物、神奇的传说和雪地捕鸟的乐趣三个方面。
提问:关于百草园中的动植物,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是用怎样的词汇在对它们进行描绘?明确:作者细腻地描绘了百草园中的多样景致,如碧绿的菜畦铺展眼前,光滑的石井栏诉说着岁月痕迹,高大的皂荚树挺立如盖,紫红的桑椹诱人采摘更有鸣蝉在枝头高歌,肥胖的黄蜂悠闲穿梭,轻捷的叫天子划破天际,油蛉低吟,蟋蟀浅唱,蜈蚣潜行,斑蝥跳跃,何首乌藤与木莲藤交织缠绕,覆盆子则星星点点,点缀其间这些景物通过‘碧绿’‘光滑’‘高大’‘紫红’‘肥胖’‘轻捷’等生动词汇跃然纸上提问:这些景物是通过什么句式连在一起的?分别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分别从哪些角度、什么顺序描写这些景物的?明确:这些景物是通过 “不必说…… 也不必说…… 单是……” 的句式连在一起的不必说” 后面写了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这些景物是静态的,从视觉角度描写;“也不必说” 后面写了鸣蝉、黄蜂、叫天子,这些景物是动态的,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单是” 后面写了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藤、木莲藤、木莲果、何首乌根、覆盆子,其中油蛉、蟋蟀、蜈蚣、斑蝥是动物,从声音和动作角度描写,何首乌藤、木莲藤、木莲果、何首乌根、覆盆子是植物,从形状和味道角度描写。
描写顺序是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2. 百草园之 “神奇的传说”提问:第 4 段中 “美女蛇” 的故事是不是赘笔?可以删去吗?明确:不是赘笔,不能删去这个故事符合儿童的好奇心,深深地吸引着 “我”,引起了 “我” 的担忧、幻想,使 “我” 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从而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从记叙顺序看属于插叙3. 百草园之 “雪地捕鸟的乐趣”提问:赏析雪地捕鸟的描写明确:“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这段描写准确、生动、真切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使读者如临其境,同时也从捕鸟活动中表现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源,却乐在其中提问: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 “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明确:这是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写法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提问:写冬天的捕鸟活动有何意义?明确:前边写了春、夏、秋三季的景物,这里再单写一下冬天的捕鸟活动,构成一幅百草园四季图提问:第 9 自然段中,三个 “也许……” 句我们该怎么理解?明确:三个 “也许……” 句表达了 “我” 对 “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 原因的反复猜测,说明 “我” 极不愿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
板书设计】一选 矛盾并置,对比突出、相互映衬百草园:二改 无感全开,身心俱醉三调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童心画不成 【课后反思】本次课程设计结合了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并从中学习有效的写作技巧导入新课时,通过精心挑选的视觉材料创设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随后,在初读课文阶段,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进入精读课文部分,则深入探讨文章的结构布局和语言特色,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最后,通过模仿练习,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鼓励他们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写作之中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促进者未来可进一步探索更多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