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外古诗词诵读子衿》湖北省袁泉老师-教案课件学案说课稿知识点汇总试题真题测试锻炼-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doc
3页1 “爱”上诗经 ——《子衿》与《关雎》对比 袁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2、理解《子衿》的主要内容,对比阅读感悟情感 3、掌握《子衿》的写作手法 4、学习《诗经》文化,弘扬“国学”经典 二、教学重点 1、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2、理解《子衿》的主要内容,对比阅读感悟情感 三、教学难点 1、掌握《子衿》的写作手法 2、学习《诗经》文化,弘扬“国学”经典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圈点勾画、互助学习法等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收获导入 同学们,经过之前《诗经》的了解与学习,谈谈你所学到的《关雎》《蒹葭》《式微》的启示? (1)什么是诗经? 2 (2)诗经分成哪几个部分? 提示:(风、雅、颂) (3)诗经的写作手法: 提示:(赋、比、兴,修辞:反复) (4)诗经的题材包含哪些? 提示:(劳动、爱情、战争、徭役等) (5)诗经的体裁? 提示:(四言为多,两字一顿) (教学设计:总结《诗经》二首的学习内容,温故而知新。
(二)完成地图,寻找《诗经》 (教学设计:课件展示十五国风地图,请学生上台在地图上填上《关雎》、《蒹葭》、《式微》的代表的国风,其余学生补充这一过程,深入文本,激发学生对本篇文章《子衿》学习的兴趣,并再次了解“风”(国风)的含义 通过地图,我们知道《关雎》来自于《周南》,《蒹葭》来自于《秦风》,《式微》来自于《邶风》,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篇文章,它是来自于《郑风》的《子衿》(郑国的民歌民谣) (三)自主学习,朗诵《子衿》 (教学设计:在这个环节中,力图让学生利用之前的《诗经》 3 知识自主完成学习本环节采取朗读法、圈点勾画、互助学习法 (1)读之前,推荐拼音(学生互助补充): 例:衿jīn,宁nìnɡ , 挑tāo达tà ,城阙què,兮xī (2)学生自由朗读,不能理解的词语圈点句画 (3)分享与质疑:学生推荐重点字词或不能理解的词语例: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 佩:佩的带子 挑达:往来相见的样子 城阙:城门两边的高台 (4)合作翻译,读出情感(责备、焦急、忧愁、思念、埋怨) (5)学生个人试读,挑战情感 (6)师读译文,全班齐读 (四)《子衿》 PK《关雎》 (教学设计:在对比中把握文章内容。
此环节依然以学生为主题,采取学生合作探究以及教师适当点拨的方法 相同点:从内容上:都是爱情诗 从写作手法:都是赋(记叙),修辞(反复) 不同点:从内容上:男子对女子的追求,女子对男子的思念 从写作手法:《关雎》比、兴,《子衿》借代、夸张、反问 4 (五)学诗配画,展示《诗经》 (教学设计:此环节为展示环节,课前每小组成员完成自己最喜爱的一篇《诗经》配画,课堂上各小组推荐一幅优秀作品现场展示,并谈谈喜欢的理由 (六)课外拓展:古今中外的爱情故事 (教学设计:课前每小组成员自行搜集关于“四大板块”的爱情故事,并整理归类 小说:《红楼梦》 戏剧:《天仙配》 《牡丹亭》 《罗密欧与朱丽叶》 《西厢记》 《长生殿》 诗词:《长恨歌》 《孔雀东南飞》 苏轼《江城子》 神话:《牛郎织女》 《嫦娥奔月》 《白蛇传》 (七)欣赏国乐,歌颂《子衿》 (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模式,歌唱诗歌,活跃语文课堂译文:(1)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把音信传 ? (2)青春的是你的佩玉的带子,悠悠的是我的思念,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3)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样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