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物理声、光、运动、物变习题.doc
26页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练习题一、填空题1.《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 、 、 .2.古代人们在旷野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马群到来.这里用到的物理知识有 .3.弹奏钢琴上C调的“1”音键与电子琴上C调的“1”音键相比音调 (相同/不同)音色 (相同/不同).4.国际标准音调的频率是440Hz,它的物理意义是 .5.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奏同一个琴键,发出声音的 不同,原因是 ;用大小相同的力弹奏不同的琴键,发出声音的 不同,原因是 ;用大小相同的力在不同的乐器上弹奏同一个音,发出声音的 不同.6.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m/s.一根足够长且裸露在地面的铁制直管,管中充满水,当气温为15℃时,在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人在另一端最多能听到_______次敲击声.如果听到最末一次敲击声离敲击时间为1s,则这条直铁管长________m.7.蝙蝠靠接收自己发出 的回声,在黑夜中飞行和捕食.利用回声可以来测量海底的深度,若将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测得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回声所用的时间是4.2s,则海底深度是________m.(海水中声速为1500m/s)8.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二胡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9.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在前去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然后看到爆炸的闪光.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错误: ; .二、选择题10.我国的宇航员将乘坐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 C.太空中噪声太大 D.声音不能在地面上传播11.对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月球上宇航员鼓掌相互间能听到掌声 B.声音能靠固体和气体传播而不能靠液体传播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1500米/秒 D.巡道员一般是将耳朵贴在钢轨上听远处是否有火车驶来 12.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 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 B.水母接收到了电磁波 C.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 D.水母感受到了地磁场的变化13.火车钻山洞时,车轮在钢轨上滚动的声音跟火车在洞外行驶相比 ( ) A.声音轻了 B.声音响了 C.声音没有变化 D.声音消失了14.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后立即开始计时,测得李明同学百米赛的时间是14.00秒,当时气温15℃,则李明同学跑百米的真实时间是 ( ) A.14.29秒 B.14.00秒 C.13.71秒 D.无法确定15.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B.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是防止噪声产生C.道路旁植树是阻断噪声的传播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防止噪声的产生16.下列各事物中,不属于声源的是 ( )A.“声纳”探测敌方潜艇 B.编幅在黑夜中飞行C.挂在胸前的哨子 D.手臂振动17.下列那句话不正确 ( )A.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及汽车的奔驰能形成次声波B.火山爆发、陨石坠落、地震、海啸、台风、雷电能形成次声波C.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有伤害作用D.次声波可以传得很远,强烈的次声波能绕地球2~3圈,但不容易绕过障碍物.18.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1)” “ruai(2)” “mi(3) “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 )A.丙、乙、甲、丁B.乙、丙、甲、丁C.甲、乙、丙、丁 D.丁、丙、乙、甲 19.正要咬饵上钩的鱼,突然听到脚步声受惊逃走, 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A.大地——空气——水——鱼 B.空气——水一一鱼C.大地——水——鱼 D.水——鱼20.关于声波的说法错误的 ( ) A.固体、液体中也有声波存在 B.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在空气中形成了疏密相问的波动,并向远处传播 C.声波除了能使人耳的鼓膜振动,让人们觉察到声音外,它还能使其他物体振动 D.声波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2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D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三、实验与设计题22.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⑴他们用“土”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 ⑵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 .⑶如果用“土”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⑷如果在用“土”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能/不能) 听到对方的讲话.23.在一次郊游中,同学们举行郊外舞会,由于没有乐器,小明同学利用同学们带去的汽水瓶设计出了汽水瓶打击乐器,敲出了优美动听的曲子.请问: (1)小明除了用汽水瓶之外,还要用哪些辅助器材? (2)低音瓶和高音瓶在设计中有什么不同?为什么?24.利用一根薄钢尺和桌子,请你设计下列两个小实验,并简要说明实验步骤.(1)验证声音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2)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你猜想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是: .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四、阅读与简答25.八(8)班某同学在调查教室内的噪声情况时记录如下: 时间:06年9月16日12:00,地点:八(8)班教室 小红等几位同学在收看江苏文艺频道播放的音乐欣赏 小黄在看课外书籍 小马在讲台前拍球 还有几位同学围坐在一起大声争论着问题(1)根据该同学的记录,对于小黄而言,噪声有 .对于小红而言噪声有 .(2)以该同学的记录为背景,请你对控制教室内噪声提出建议或方案(不少于二条)26.现代建筑中常使用一种叫“真空玻璃”的装置(如图中房屋的墙壁),请利用你所学的声音知识,来解释这种玻璃的优点.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练习题一、填空题1.温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 来测量温度的,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小虎用一只装有水银的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如图乙所示.请指出他在使用温度计时存在的两个问题:① ;② .时间min温度/℃ 甲 乙 第5题图2.夏天,小亮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个冰棍,发现包装纸上附着了一些小冰晶,这是冰箱中的水蒸气 而成的;随后又发现它在冒“白汽”,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而成的.它们形成过程中都需要 热.3.有一堆固体物质,其中含有钨、金、铅、铁(钨的熔点是3410℃,金的熔点是1064℃,铅的熔点是327℃,铁的熔点是1535℃,)等四种金属;假如现在从4000℃开始使它们逐渐降温,最先凝固的是______;假如现在温度是1000℃,则其中还是液体的是______.4.“神舟七号”飞船发射升空时,火箭尾部的高温火焰向下碰到发射塔架下的地面上,很多物体遇到这样的高温火焰就会 .为了保护发射塔架,在塔架下修建了一个大水池(导流槽),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的 来吸收巨大的热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瞬间,伴着迅速扩展的庞大的白色气团是 形成的.5.如图所示,是-10℃的冰块受热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加热后最初5min内冰块呈______态;冰块熔化过程持续_______min,此过程温度_______(升高/不变/降低),加热25min时,冰全部变成_____℃的水.6.春、秋二季节里夜间气温降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较冷的地面 成小水珠,沾在小草上就是露水,附着在空气中形成雾;深秋或冬天的地面,温度降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