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与绝对地租.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54308625
  • 上传时间:2018-09-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6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与绝对地租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与绝对地租 ————““垄断价格绝对地租说垄断价格绝对地租说””质疑质疑 张 衔 (四川大学(四川大学 经济学院,四川经济学院,四川 成都成都 610064610064)) [关键词]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绝对地租;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绝对地租; 垄断价格;垄断价格; 质疑质疑 [ [摘摘 要要] ] 当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达到或超过社会平均资本构成以后,绝对地租是否依然存在一直是 一个富有争议的问题事实上,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本人就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本文较为深入 地发掘了马克思关于绝对地租将随着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达到或超过社会平均资本构成而消失的思想 通过建立一个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和含有“适应性预期”的农产品产量-价格动态模型,本文证 明了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达到或超过社会平均资本构成以后,租地农场主将不可能租种土地绝对地 租消失,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形式随之发生变化本文对学术界坚持认为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达到或超 过社会平均资本构成以后,绝对地租依然存在并将其归结为垄断价格的主流观点提出了质疑,并根 据欧美国家农业经营的实际变化证实了本文的观点 一、马克思的两种看法一、马克思的两种看法 农业资本有机构达到或超过社会平均构成以后,绝对地租是否继续存在,马克思在《剩余价值 理论》和《资本论》第三卷分别给出了两种不同的看法。

      在《剩余价值理论》中,马克思深入分析了李嘉图地租理论只承认级差地租而否认绝对地租 是李嘉图地租理论的突出特点马克思指出,李嘉图所以否认绝对地租,是由于李嘉图方法论有明 显缺陷这种缺陷使李嘉图不能区分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把价值与生产价格直接等同起来,误以 为商品按价值出售就是按生产价格出售1 由于生产价格只能提供平均利润,不能再提供超额利 1参见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第 2 册,第 112 页,181 页,271 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 润作为绝对地租因此,在李嘉图看来,如果承认绝对地租,就只能用农产品价格高于它的价值来 解释,这就会推翻价值实体决定于社会劳动的原理于是,李嘉图在考察地租时,为了理论就只承 认级差地租而否认绝对地租, “实际上否认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有任何经济经济影响 ”[1](P97) 马克思指出,尽管生产价格是从商品价值引申的,但两者不是等同的范畴生产价格是资本通 过竞争,将总剩余价值按一定比例分配在不同生产部门形成的由于各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不同, 在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中,会使生产价格与具体部门的商品价值发生偏离:若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低 于社会平均构成,则商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若部门资本有机构成高于社会平均构成,则商品价值 低于生产价格。

      只有部门资本有机构成等于社会平均构成的部门,商品价值才与生产价格相一致 由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构成,因此农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如果农产品能够按 价值出售,在农产品价值与生产价格之间就会存在一个价值差额即超额利润这个超额利润就构成 绝对地租剩下“唯一有待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农产品跟其他那些价值同样高于高于费用价格(即生 产价格——引者注)的商品不同,它们的价值不因资本竞争而降低到它们的费用价格费用价格的水平?”1 [1](P270)马克思认为,这是由于存在着土地所有权的干预,这种干预使农产品可以按价值出售, 从而能够提供绝对地租这样,马克思就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解决了李嘉图所不能解决的绝对地租 问题 但是,既然绝对地租来源于农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余额,而这个余额又是由农业的资本有 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构成造成的那么,当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达到或超过社会平均构成以后,绝对 地租就应当随之消失对此,马克思有明确的论述马克思指出:“这个价值和费用价格之间的差 额本身,仅仅是从资本有机有机组成部分的比例不同产生出来的…… 这个差别是历史性的历史性的,因此是 会消失的正是那个证明绝对地租绝对地租可能存在的论据也证明,绝对地租的现实性、绝对地租的存在仅 仅是一个历史事实,是农业的一定一定发展阶段所特有的、到了更高阶段就会消失的历史事实。

      ” “如果 在一个国家,农业资本的构成与非农业资本的平均构成相等,……农产品的价值就会同它的费用价 格相等这时只可能支付级差地租 ” “如果在耕作比较集约化的情况下,在农业中确立的各生产要 素之间的比例,就是工业中的平均比例,而不只是接近接近于这个比例,那末,最贫瘠的土地的地租就 会完全消失,比较肥沃的土地的地租,也会纯粹归结为土地的级差绝对绝对地租就会消失 ” “一旦农农 1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 2 册,人民出版社,1975 年,第 270 页 3 产品的价值产品的价值和它的费用价格费用价格彼此相等,从而农业资本具有非农业资本的那种平均构成,绝对地租就 会完全消失 ”1 [1]((P270—271、448、109、447) 这是马克思关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后,绝对地租是否存在的第一种看法 但是,在《资本论》第 3 卷研究同样的问题时,马克思对农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后绝对地租是 否存在提出了另一种看法马克思认为,如果农业资本的平均构成等于或高于社会平均资本构成, 那么,由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构成,从而由农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余额这种意 义上的绝对地租,也就是既和级差地租不同,又和以真正垄断价格为基础的地租不同的地租,就会 消失。

      这样,农产品的价值就不会高于它的生产价格;农业资本和非农业资本相比,就不会推动更 多的劳动,因此也就不会实现更多的剩余劳动在这种情况下,绝对地租就只能来自市场价格超过 价值和生产价格的余额,简单地说,只能来自产品的垄断价格[2](P862---863)2 按马克思在《资本论》第 3 卷中的论述,绝对地租就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农业资本有机构成 与社会平均资本构成的差异为基础、因而是农产品价值超过生产价格的余额意义上的绝对地租;另 一种是以垄断价格为基础、农产品价格超过农产品价值的余额意义上的绝对地租后者是前者消失 后绝对地租的存在形式这样,即使农业资本有机构成高于社会平均构成,绝对地租也不会消失 二、绝对地租消失的条件与土地所有权的实现方式二、绝对地租消失的条件与土地所有权的实现方式 比较而言,马克思关于随着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绝对地租将会消失的看法在逻辑上更具 有内在的一致性下面给出简单的数理证明: 令、、、分别为投入农业和投入工业的等量资本、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和 a k p k a a a v c f s s s v c f  社会平均资本构成;、、分别为农业剩余价值、农业利润和社会平均利润;为生产价 a m a   p 格; 表示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等于或高于社会平均构成。

      令为劣等地产出,且正则化为 sa ff  b a q 1,即;农产品价格为,好地的产出是劣等地的倍,;和分别为劣等地和1 b a q a pn1n b a R g a R 好地(中等地和优等地)的总收入;上标b、g分别表示劣等地和好地 1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 2 册,人民出版社,1975 年,第 270-271 页,第 448 页,第 109 页,第 447 页 2马克思:《资本论》第 3 卷,人民出版社,1975 年,第 862—863 页 4 情形这时劣等地的总收入为: sa ff a b aa b a pqpR 剩余价值或利润为: bb aaaaaaa mpcvpk 由可知,因此,劣等地的超额剩余价值或超额利润为零,地租为零 sa ff b a 根据假定,好地的总收入为: a b a g a npnRR 剩余价值总额或利润总额为: gg aaaaaaa mnpcvnpk 超额剩余价值或超额利润为:  aa g a g a knpm 由可知,此时农产品价格等于社会生产价格,即,因而超额剩余价值或超 b a  pkp aa  额利润可表示为:  aa g a g a kknm)( 由可知,或。

      这也就是好1n0)( aa g a g a kknm(1)0 gg aa mnp 地的级差地租显然,此时劣等地的超额剩余价值或超额利润为零,地租为零好地的超额剩 sa ff 余价值或超额利润为: gg aaaaa mnpknpp 由可知,由劣等地决定的农产品价格小于社会生产价格,即令, sa ff  ppa1 a pp   于是好地的超额剩余价值或超额利润为: 0) 1(   p n m g a g a 5 其中,否则不会有人经营农业显然,就是好地在情形n0) 1(   p n m g a g a sa ff 下的级差地租 既然绝对地租是土地所有权的恰当表现,[1](P375)1 如果不支付地租就不能使用土地因此, 绝对地租似乎不可能随着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而消失 但是,当农业不可能提供支付绝对地租的超额利润时,土地所有者“不支付地租就不能使用土 地”的威胁将导致租地农场主退出土地经营,劣等地不被租种将是一个纳什均衡这可以用一个完 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来证明 为方便计,我们选择时的情形。

      博弈由自然(虚拟参与人X) 、劣等地所有者(L)和租 sa ff 地农场主(Z)构成假定虚拟参与人自然首先行动,决定承租劣等地是否支付地租选择结果 为不支付地租,为支付地租参与人土地所有者和租地农场主都能观察到自然的选择0E1E (E) 在观察到自然选择后,序贯采取行动,但先后顺序不做规定土地所有者的策略集合为: },{不出租出租NYSL 租地农场主的策略集合为: },{不承租承租NYSZ 对土地所有者而言,出租其劣等地的约束条件是必须获得正的地租R对租地农场主而言,承 租劣等地的约束条件是其资本必须获得平均利润 土地所有者的支付(收益)是:         0)(,1),( 0,0, )( REEE EEE su b a b a b a b a L   时当 时当 租地农场主的支付(收益)是:         0,1, )1 (,0,)1 ( )( REEE EEE su b a b a b a b a b a Z   时当 时当 假定自然选择,即租种劣等地不支付地租在这种情况下,租地农场主承租劣等地的支0E 付是,即有收益,根据假定,,资本权利能够实现。

      因此,租地农场主 b a b a E)1 ( b a  b a 1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 2 册,人民出版社,1975 年,第 375 页 6 的最优策略是选择承租土地:但是,在租种土地不支付地租的情况下,土地所有者的收( ) Z SY 益是,土地所有权不能实现土地所有者的最优策略选择是不出租土地:由0 b a E() L SN 于租地农场主能否承租到土地取决于土地所有者在自然选择后是否愿意出租土地当土地所有者选 择不出租土地时,租地农场主就不能承租到土地,土地不被经营由于土地不被经营,租地农场主 的收益实际上为零,即=0博弈结束 a E)1 (  如果自然选择,即租种劣等必须地支付地租在这种情况下,劣等地所有者的支付(收1E 益)是,即有正的地租收益,土地所有权能够实现土地所有者的最优策略选择0)(RE b a  是出租土地:但是,在的情况下,租地农场主的支付是,即有收( ) L SY1E0RE b a  益根据假定,此时租地农场主的资本权利不能实现,租地农场主的最优策略选择是不承租 b a  土地:由于劣等地所有者能否获得地租最终取决于租地农场主是否愿意承租其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