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音乐家—聂耳》教学设计.docx
8页《人民音乐家—聂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人民音乐家——聂耳》是人教版高中音乐鉴赏课第十六章第二十八节其重点是鉴赏民乐合奏《金蛇狂舞》和进行曲《毕业歌》,感受其音乐情绪聂耳是人民音乐家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卖报歌》《码头工人歌》《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金蛇狂舞》等,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时代精神 这节课主要欣赏的是《金蛇狂舞》和《毕业歌》《金蛇狂舞》以活泼跳跃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舟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以鲜明的民族色彩,简练的笔墨,勾勒了一幅生动的民间生活风俗画面全曲由三段构成循环结构,其中第三段采用“螺丝结顶”旋法,上下对答呼应把龙舟比赛你追我赶、交替前行的场面写活了,是同学重点分析的乐段《毕业歌》是电影《桃李劫》的插曲,此歌作于1934年,该片讲述的是“9.18”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刻画了学生们热血沸腾、勇往直前,担负天下兴亡的坚强意志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加深对我国民乐合奏曲和革命歌曲的了解,激发爱国主义情怀,保持积极向上的信念二、学情分析高中阶段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较强。
音乐感知能力以及音乐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逐渐形成音乐审美态度,但对于音乐人文性知识(音乐史)掌握还不够,因此需要老师的引导和点拨来进一步的学习音乐理论知识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聆听《金蛇狂舞》《毕业歌》,并在此基础上认识音乐作品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进而懂得其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聂耳所处时代的学习和聆听选曲,学生能够掌握聂耳的音乐风格3.知识与技能: 在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认识聂耳,知道这位人民音乐家的伟大贡献及高尚品格,理解其作品在时代中的推动性作用四、教学重难点1、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感受作品内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2、欣赏、分析聂耳的两部音乐作品《金蛇狂舞》和《毕业歌》,理解“螺丝结顶”这种传统音乐创作手法,了解聂耳相关音乐史实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活动设计、设计意图)1.导入用2019年电影《为国而歌》宣传片导入音乐创作背景,告诉学生有这样一首歌,它诞生于民族危亡,给民众以希望;它传唱于烽火苍茫,给中国以力量;它见证了新中国的每一个足迹,它伴随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每一代人的成长这就是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由此引入,介绍作者:有这样一个人,他是天才音乐家,是坚定的革命者;他用音乐吹响中国革命之号角,为大众呐喊、为民族而歌他就是人民音乐家聂耳通过视频和教师此时富有感情地朗诵,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介绍聂耳生平聂耳(1912—1935年),原名聂守信,云南玉溪人应该告诉学生,聂耳没有正规的音乐教育经历,他完全靠自学成才聂耳的一生是短暂的,他从事音乐创作的时间只有1933—1935年这三年的时间,但他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艺术遗产然而,聂耳是如何由热爱音乐的青年成长为无产阶级音乐家的?接下来再一一介绍这位人民音乐家的成长足迹由此引出的设计意图,主要是为下一步学生了解聂耳的学习、创作历程做有力的铺垫 3.详细介绍音乐家聂耳具体可以用电影《国歌》片段,给学生做如下讲解:聂耳自幼喜爱音乐,从小就表现出对音乐特有的兴趣和超人的才能他有极高的音乐天赋,尤其是音乐听觉和音乐记忆力方面,有些音乐一经他的耳朵,就能被他模仿出来,久而久之,就有人送他外号叫“耳朵先生”,后来索性他就更名为聂耳用聂耳专题宣传片和聂耳书信内容来告诉学生,聂耳的音乐启蒙教师其实是他的母亲聂耳的童年是在喜爱民歌的母亲的影响下和云南丰 富而又优美的民间音乐和戏曲的熏陶中度过的。
在聂耳从事音乐创作之后,他更加注意民间音乐、曲调的收集和整理他的很多音乐作品中都有民间音乐曲调的运用,比如教材中介绍的《金蛇狂舞》在聂耳给母亲的信中,在聂耳的日记里,以及聂耳对自己的规划中都曾反复提到过民间音乐素材的重要性(同时课件展示相关内容〉然后,通过一首经聂耳整理和改编的民间音乐《金蛇狂舞》,让学生感受、走近这位天才音乐家 4.对作品《金蛇狂舞》的讲解《金蛇狂舞》是聂耳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的,乐曲旋律昂扬,热情洋溢,锣鼓铿锵有力,渲染了节日的欢腾气氛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中,在运动员入场时把《金蛇狂舞》这首乐曲作为背景音乐反复演奏,有力烘托了北京奥运会这个全世界人民节日的欢腾气氛,体现了浓郁的中国特色,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 具体讲解如下:(1)音乐片段欣赏请学生谈音乐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适合的演奏场合是哪里 (2)再次欣赏把乐曲分为几段,问学生他们听后各自的情绪是怎样的3)告诉学生此曲是采用“螺蛳结顶”的旋法(民族器乐创作手法),上下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情绪逐层高涨达到全曲高潮同时分析这部乐曲的创作手法,带领学生体会音乐的变化,并试着进行相关创作活动如:1、节奏练习、2、乐器接龙3、填词接龙《闹新春》,朗读:一二三四五六七,正月里来闹新春。
七六五四三二一,龙灯耍得快又急 一二三四五,来跳狮子舞 一二三,来敲锣,三二一,来打鼓,敲锣,打鼓 在具体讲解时,老师可以通过图片形象、视频去表现螺蛳结顶的手法, 便于学生进行直观了解 5.介绍革命者聂耳在介绍聂耳的“革命者”身份时,一定要讲到他的生活经历聂耳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他没有机会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也没有高学历他当过兵、闯过上海,曾经流浪街头、卖艺为生,但是聂耳依然没有放弃自己对音乐的热情和追求他对自己的现状并不满意,对于自己的理想有明确的追求讲到此时可以给学生播放1959年拍摄的电影《聂耳》的片段,影片中有一段演到聂耳参加上海国立音专考试的经历, 从这段视频中可以看出,考官对于聂耳出身的诟病和聂耳对音乐的认识,与当时主流音乐界还有一定冲突,而正是这种对音乐认识上的不同,也注定了聂耳在以后的音乐创作中走出了一条与前人不同的新路应告诉学生,聂耳所处的时代正值国家民族危亡之际,在中华民族遭受内忧外患、而临生死存亡的危关头,中国的音乐向何处去?这是当时每一个中国音乐工作者而临的社会责任和重要课题可以再通过《为国而歌》一段视频让学生去了解当时的主流音乐观念所而临的尴尬与抵触结合这个视频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认识到聂耳的音乐创作对当时社会现状下民众的影响,他创作的一系列代表中华民族呼声、充满感召力的艺术与思想性完美结合的革命歌曲,为革命音乐幵辟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6.对作品《毕业歌》进行赏析(1)首先让学生完整地欣赏《毕业歌》,然后介绍《毕业歌》是影片《桃李劫》的主题歌,影片描写 的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毕业歌》是影片中一群青年学生毕业前欢聚一堂时唱的歌该歌曲在影片结束时又再次响起,揭示了影片的主旨,意在号召有为青年走上抗日救亡的战场 同时播放电影视频以增加学生的观影感受,随后再让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介绍这首歌曲时,应告诉学生如果没有毕业的离情感伤,没有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之际的忧愤与担当,就无法把救国的责任心和青年学生的蓬勃朝气表达出来,整首歌曲既有革命的英雄气概,又充满了强烈的乐观主义,表现出了中国革命青年的光辉形象2)让学生都学唱《毕业歌》3)让学生分组进行编排、设计,展现他们自己心中的《毕业歌》 结语在每个关系中华民族振奋和崛起时刻,那些燃烧的音符訇然律动,鼓舞着不屈的华夏儿女,书写出轩辕子孙,那崎岖悲壮而又雄浑磅礴的历程,这就是我们民族的最强音它鼓舞着中华儿女义无反顾地投入伟大的民族解放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建设新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焕发出人们热爱祖国、赞美祖国、维护祖国尊严和形象的爱国激情。
阴霾漫天的岁月渐远,如今的每一个清晨,庄严的国歌都穿透七十多年的风云变幻,奏响在五星红旗飞舞的上空我们还将携手奔向新的征程,在时代的浪潮中开创新的历史,圆一个全民族的中国梦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聂耳的名字与国歌相连,聂耳的精神与国歌同在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根据课标要求,音乐鉴赏课要让学生在欣赏中外作曲家的优秀作品的过程中,感受、体验其民族风格、地域风格和时代特征;认识、了解不同音乐流派及其重要代表人物的生平、作品、贡献等本节课则是通过欣赏聂耳的两首作品来进一步认识聂耳及其作品的社会价值 我通过让学生欣赏电影片段、电影插曲和近几年这两首乐曲的视频,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设计欣赏《金蛇狂舞》这首作品时,我采取了先整体感知,再分段简析,让学生试着跟唱乐段的主题,并通过图片、视频和节奏模仿及创编重点了解“螺蛳结顶”的旋律写作手法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特意加了节奏模仿及创编这一环节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也配合得非常好!但这一环节用的时间稍微有些长,以至于后面的内容进行的有些紧张在今后的课堂中,应该更加合理地安排好时间,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适量增加一些这样的实践活动,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又能增强学生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对于本节课的第二个内容《毕业歌》,根据以往上课的经验,我感觉单单是欣赏这首歌曲来说,现在的学生大多对这首歌曲比较陌生,并且对此类歌曲不大感兴趣,认为太“过时”!因此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我先把《桃李劫》这部影片的大致内容及其背景向学生做以简单介绍,然后再让学生去欣赏歌曲,这样,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就会加深但是让学生学唱这一环节上,由于时间关系,完成得不是很好考虑到欣赏课以聆听为主,所以这一环节设计的时间也比较短关于这一环节的安排,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