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昭通市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附参考答案.docx
11页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小题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茶与旅游的结合早已有之自唐宋以来,各种记载(zǎi)在茶区、茶园游乐的文章或诗篇浩如烟海如今,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和生活理念的不断改变,使单一的观光旅游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而以“茶”为主题的旅游活动集文化____、田园风光、休闲娱乐于一体,逐渐成为人们____的热门选择一方面,茶产地的名山名寺、名茶的历史文化、茶区的美丽风光和怡人的气候环境令旅游者流连忘返;另一方面,有观赏价值的各种名茶采制技巧和独特的茶俗茶艺表演也吸引着爱茶人士的造访参与(yú)这种旅游活动,人们既能回归自然,又能在____中得到文化熏陶云南作为普洱茶的发源地和重要的产茶区,“茶旅”融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普洱、临沧、西双版纳那些满目苍翠、山岭重叠、云雾缭(liáo)绕的茶园里,生长着数百年至上千年的古茶树,它们似乎在向人们述说着云南漫长而____的普洱茶文化而隐匿(nì)在这些地区中的少数民族鲜明的生活特点和社会文化,也吸引着人们不断去探寻茶在旅游中增值,旅游通过茶来添彩因地治宜地发展茶园观光、采茶制茶体验、农家茶馆等旅游形式,逐渐成为云南茶区带活地方经济的新思路。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载(zǎi) B.与(yú) C.缭(liáo) D.匿(nì)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浩如烟海 B.流连忘返 C.得天独厚 D.因地治宜3.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品位 赋闲 潜滋暗长 厚重 B.品味 赋闲 潜移默化 深厚C.品位 休闲 潜移默化 厚重 D.品味 休闲 潜滋暗长 深厚4.对文中画线句子病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搭配不当 B.缺少主语 C.语序不当 D.句式杂糅5.下列填入选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024年1月19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首届云南民歌大家唱”活动启动仪式在云南民族村举行据了解,在一代又一代的文艺传承中,云南积累了众多耳熟能详的经典民歌,有据可查且正式收录在册的云南民歌就有近两千首①此次活动以云南民歌为载体,以群众为主体,在全省范围内开展②活动从2024年1月开始,将持续至12月,线下和线上同步开展③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民歌爱好者欢聚一堂,共同感受云南独特民族文化的神奇魅力④通过唱响云南民歌的方式,活动吸引广大群众跟随云南各民族群众歌唱⑤其中,线上活动将在网络平台开展报名入驻、直播评选、晋级展演等推介活动A.③①④②⑤ B.③⑤②①④ C.④①②⑤③ D.④③①⑤②6.名篇名句默写中国古典诗文灿若星辰,其中更有不少作品映射着哲理的光芒。
临行送别,王勃用“① ,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告诉我们,真挚的友情是不会被时空阻隔的;登飞来峰,王安石用“③ ,④ ”(《登飞来峰》)告诉我们,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河边感叹,孔子用“⑤ ,⑥ ”(《〈论语〉十二章》)告诉我们,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拼搏二、综合性学习(共12分)学习与探究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近日学校推出“二十四节气”文化集市,请你与同学们一起去打卡7.校园网需要征集一副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对联,小语已写出上联,请你用下面的词或短语组成对应的下联春光 农时 万金来 须准信 一寸上联:节气最分明夏至三庚初伏到 下联: 8.在“探究课文中的节气”这一环节中,小文发现课本中有许多文章都反映出了一些节气的特征下面是小文据此整理的资料卡片,请找出他注解不正确的一处,并说明理由课文语段节气作用《社戏》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清明之后以眼前的乐景写哀情《故乡》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立夏前后借回忆的景象描写人物9.小南想要整理出小说《简·爱》中简·爱四次“离开”的原因,并制作成思维导图,请你运用阅读积累帮他把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盖茨海德府→洛伍德学校→桑菲尔德庄园→沼地居 ↓公然反抗表哥,被里德太太送到孤儿院 好友海伦因病去世,谭波儿结婚后也离开了学校→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10.请从下列三位人物中任选一人,结合原著中的具体情节谈谈你喜欢他或者不喜欢他的原因唐僧(《西游记》) 尼摩船长(《海底两万里》) 杜少卿(《儒林外史》)11.仔细观察下面的书法作品,从中挑选八个简体汉字,用正楷临写在田字格内12.柳公权的楷书有“干脆利落、字体硬瘦”的特点,请你认真鉴赏下面四幅书法作品,其中属于柳公权的楷书的一项是( )A. B.C. D.三、阅读(共32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3.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到诗人一生中的两件大事:一是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抗元B.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危难的国势比作风中的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的浮萍,形象地写出了国破家亡的悲哀C.尾联直抒胸臆,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表达出诗人为正义事业而视死如归、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与爱国之情D.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威武不屈的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全诗前面以叙述、描写为主,后面以抒情、议论为主,诗句精妙,生动形象14.有人说,诗歌的颈联堪称“天然妙对”,请你说说“妙”在何处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①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有老树,中空火出,导泉于寺,周于廊下,激聒石渠②,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③若径寸朱鱼万尾,匝池红酣④,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刺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静躁关其老少耶?(节选自袁中道《碧云寺》)【注释】①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②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③了:清晰,清楚④匝池红酣:满池的红色金鱼欢快地游动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水尤清冽 尤: 日光下澈 澈: 了若径寸 若: 或投饼于左 或: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②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17.【甲】文结尾处写到与作者同游的有五个人,为什么第四段却说“寂寥无人”?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18.【甲】【乙】两文均采用了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请你结合两文的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说“先生”孙秀斌①“先生”是个名词,它不是舶来词语,早在中国古代春秋时期就出现了据网络上的注释,“先生”的字面意思是出生比自己早、年龄比自己大的人;另有先接触陌生的事物的意思,引申为先接触陌生事物的人因此,古代称别人“先生”有向别人学习的意思,正所谓,“达者为先,师者之意”②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和社会交往中,“先生”一词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使其包含的内容更加丰富,到了民国时期,可以说是到达了鼎盛时期《先生》一书的作者邓康延这样写道:“如果说民国是最近的春秋,先生犹如华夏的背影,渐行渐远民国的学者、政要、作家、名士,纵有诸多称呼,我觉得终不及‘先生’二字来得亲近且大气,可以俯身,亦可以仰望这在当下虽是个加上姓氏就被称呼的字眼,却又能想到鞠躬的场景先生,几千年的敬语,被冬烘过,也被秋杀过③在《先生》一书中,被列为“民国先生”的一长串名单里,我们看到了十位大家,他们是蔡元培、胡适、马相伯、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陈寅恪这些知识渊博、学贯中西、闻名遐迩的大家被尊称以“十大民国先生”,可见“先生”一词的高尚和荣耀正如范仲淹的肺腑之言:“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④“先生”一般泛指男性在涉外的会议或是招待会,致辞者总用“女士们、先生们”作为开场问候语,可见“先生”这一称谓是男性的专属然而凡事都有例外,在中国有不少女性也被称为“先生”,如宋庆龄先生、冰心先生、杨绛先生等她们之所以被称为“先生”,是因为她们德高望重,出类拔萃,杰出非凡,再用“女士”一词,显然分量不够只有“先生”一词,才配她们的伟大在这里我想多说一句,并非“先生”的地位高于“女士”,而是“先生”一词所拥有的内涵实在太丰富,有着其他称谓无法企及的高度⑤随着历史的进展,“先生”一词的使用对象也在逐渐变得宽泛,不再局限于老师和知识分子譬如账房管账的人被称为账房先生,看风水的人被称作先生,医生在旧时代也被称为先生然而,在不同的场合,不同职业的人在被称为“先生”时,是有一定的感情色彩的并非全是敬仰和尊重,有时似乎有一些无奈,比如搞玄学的算命先生和风水先生,是不可能被社会的主流所称道的之所以那时称他们为先生,是因为那时科学还很落后,许多事情和现象无法用科学来解释,因而玄学应运出现,对从事这一职业的人,也只好称他们为“先生”了⑥进入20世纪80年代,“先生”一词,使用更宽泛了,所有成年男性都可以被称为“先生”。
在一些高雅的社交场合,许多女士都称自己的丈夫为先生这时的“先生”似乎是对具有一定身份和从事白领工作人士的称呼在农村大集和麦地里,农妇是不会称自己男人为先生的,因为场合和感情色彩不同,所受的文化熏陶不一样,故而称谓也不一样⑦我既无渊博的知识,也没有专业的建树,更非大师,因而和真正的“先生”相去甚远但如今在一些场合,我也被称为“先生”比如我去银行办事,在房管局营业大厅交易,在保险公司办业务,都被称作“先生”一句“先生”的问候,不媚不谀,大方得体,使人看到了对方的修养和文雅相比那些做商场导购、营销促销的人,不分辈分,见面就是大哥长大哥短的,一个“先生”的称谓,更让人感到可信靠谱⑧“先生”一词问世几千年了,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最后,我还是引用邓康延的一句话:“先生先生了百年,后生后知在此间选自《春城晚报》2024年1月28日,有删改)19.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和社会交往中,“先生”一词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但一直不变的是哪些内涵?请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