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设计.doc
7页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2、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3、理解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内容4、规范书写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遗传图解5、理解自交、杂交、测交、正交、反交、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纯合子、杂合子等概念能力目标: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2、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3、通过介绍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过程,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进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孟德尔所进行的植物遗传学实验过程和孟德尔取得成功的原因,引导学生努力探索、积极尝试,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2、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3、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教学难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导课引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自然界中这种遗传现象俯拾皆是,正因为太过平常,所以人们才会熟视无睹。
但总有一些对生活处处留心的人,也正是他们发现了其中的奥秘生物到底是如何遗传的,我们今天就循着科学家的足迹一起来探究遗传的奥秘引入本章课题: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激发兴趣积极状态进入本节课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引言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讨论题设置情景:一只黑兔子一只白兔子(课件展示图片),它们的后代是什么颜色的?提出人们曾经认为的“融合遗传”的观点并解释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遗传现象符合“融合遗传”的观点?哪些遗传现象与“融合遗传”相矛盾?讲述:列举典型的实例,如不同颜色的牡丹花,黑毛羊与白毛羊等,说明生物的遗传不遵循“融合遗传”的客观事实既然生物的遗传不遵循“融合遗传”,那生物的遗传到底遵循什么规律呢?真正向“融合遗传”观点提出挑战的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孟德尔,引出本节课题: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学生思考回答学生阅读“问题探讨”, 思考讨论回答 交流、探讨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是否符合“融合遗传”的观点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孟德尔的初步介绍 设疑:在140多年前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揭示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为什么能揭示这一科学奥秘?展示孟德尔的一首打油诗,说明孟德尔看似不羁的外表下却又一颗严谨的内心,进而组织学生对孟德尔进行初步了解。
主要对孟德尔做以下简介:①孟德尔于1822年出生在奥地利(现为捷克)的一个贫苦家庭,他从小酷爱自然科学②1843年他进入奥地利布鲁恩一家修道院③由于他勤奋好学,1851年他所在修道院的院长送他上了维也纳大学1851-1853年他在那里学习数学和自然科学④孟德尔从1856年起开始利用修道院的一小块园地,种植了豌豆、山柳菊、玉米等植物,进行杂交实验其中豌豆的杂交实验非常成功经过整整8年(1856-1864)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865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提出了遗传单位是遗传因子的论点,并揭示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规律——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设疑:为什么说孟德尔最成功的杂交实验是豌豆杂交实验?豌豆具有哪些特点?孟德尔是如何揭示生物遗传奥秘的? 了解孟德尔的生平,体会孟德尔的科学精神 初步了解孟德尔在遗传实验研究中方法的创新、思维方式的创新、敢于冲破原有观念的精神 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要求学生总结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讲述:①课件展示豌豆花的结构得出豌豆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纯种同时说明异花传粉既然豌豆花是雌雄同花(自交),那豌豆杂交实验中的杂交实验是怎样进行?②课件播放豌豆的人工杂交动态过程并让学生思考各步骤的目的及操作要点:即去雄(母本,自然授粉前)—套袋(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再套袋,获得真正的杂种。
③杂交时对花的大小有什么要求吗?进而引出豌豆第二个特点: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④具有稳定遗传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课件展示相关概念及豌豆花的几对相对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数据统计讲述:结合上述内容,引导学生掌握自交、杂交、性状、相对性状等概念课件展示:举例人体的相对性状趁热打铁:1.下列各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B.鼠的白毛和狗的黑毛C.绵羊的白毛和黑毛 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2、利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下列相关操作及其目的的叙述存在错误的是( )A.花成熟后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 防止自花传粉B.去雄后进行套袋处理 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C.人工授粉 进行杂交实验D. 授粉后继续进行套袋处理 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设疑:孟德尔是如何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来揭示分离定律的?引出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讨论、回答学生观察课件展示的豌豆花结构及播放人工杂交动态过程,概述豌豆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自交、杂交的概念总结为什么用豌豆作实验材料,结果会可靠?通过实例分析,辨析相对性状的概念。
培养学生阅读观察、收集信息、反馈信息的能力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怎样设计的?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阅读课本第4页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描述该实验过程和结果2、注意有关符号和概念符号:P、F1、F2、×、概念: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然后课件播放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最后课件展示下图并请学生填写下列空白: 具有一对 性状的 亲本杂交,不管是 还是 ,F1都表现为 性状,(F1未表现出的性状是 性状)F1自交,F2既表现出 性状又表现出 性状,这种现象称为 ,分离比为 提问:1.为什么子一代表现高茎?矮茎性状消失了没有?为什么子二代又出现了矮茎?(由此引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及性状分离的概念)2. 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讲解:孟德尔8年一共做了很多种性状,其中非常有成就的是7对相对性状,(课件展示他做的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显性和隐性不是偶然的,它带有相当的必然性,另外它还带有普遍性,而且F2代还带有特定的比例,大致都在3:1左右。
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课件上的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并结合课件,观察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过程,总结正交、反交、显性性状、隐性性状与相对性状的概念 围绕这些问题,进行短时间的讨论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为学生阐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做铺垫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 使学生理解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设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结合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引导学生分析:孟德尔是如何解释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的?为什么子二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阅读课本第5页,思考:①孟德尔假说的内容有几点?②遗传因子是如何书写表示的?什么是显性遗传因子?什么是隐性遗传因子?③体细胞中遗传因子的存在方式是什么样的?什么是杂合子?什么是纯合子?④生殖细胞中遗传因子的存在方式是什么样的?⑤受精时,配子的结合有什么特点?板书并讲解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下图)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 高茎 矮茎 P DD × dd 配子 D dF1 Dd × Dd 高茎 高茎配子 D d D dF2 DD Dd Dd dd 高茎 高茎 高茎 矮茎 3 : 1课件展示,并让学生明确遗传图解书写注意事项:• 上边有表型• 下边有比例• 左边有名称• 中间写精细 讲解时引出显性遗传因子、隐性遗传因子、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概念讲述完分离现象解释后,请学生在纸上准确书写遗传图解设疑:假如雌雄配子的结合不是随机组合的能出现F23∶1的结果吗?〖提示〗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在讲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进一步理解孟德尔假说的含义趁热打铁:3.下列关于遗传因子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 A.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B.具有显性遗传因子的个体都为显性类型 C.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单存在的 D.具有隐性遗传因子的个体都为隐性类型4. 人的卷舌对非卷舌是显性,一对能卷舌的夫妇生了一个不能卷舌的孩子,这对夫妇和孩子的遗传因子型依次是 ( ) A.Rr、Rr、rr B.RR、RR、rr C.Rr、rr、Rr D.RR、Rr、rr小结:一、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二、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及结果: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你达到学习目标了吗?1、描述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2、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3、理解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内容4、规范书写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遗传图解5、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课件展示:敏锐的洞察让遗传之种破土而出,大胆的想象让遗传之树茁壮成长,科学的设计让遗传之树花满枝头,坚持和不懈让遗传之树硕果累累。
这几句描述的孟德尔,希望同学们学习孟德尔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回答:略 边听讲边掌握遗传图解的绘制要点,概述显性遗传因子与显性性状、隐性遗传因子与隐性性状之间的关系;说明纯合子、杂合子的概念;概述孟德尔对性状分离的解释要点结合图解阅读教科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