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分层精练-文言文阅读第3篇爱莲说.docx
7页第3篇 爱莲说(统编教材七下第17课)一、精练课下注释1.蕃: 多 2.淤泥: 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3.染: 沾染(污秽) 4.濯清涟而不妖 濯: 洗 涟: 水波 妖: 艳丽 5.不蔓不枝蔓、枝: 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6.香远益清: 香气远闻更加清芬 7.亭亭净植亭亭: 耸立的样子 植: 竖立 译句: 洁净地挺立 8.亵玩 亵: 亲近而不庄重 9.隐逸: 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10.鲜: 少 11.同予者何人译句: 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二、课后积累拓展(统编教材七下P103)“之”有时充当代词;有时相当于助词“的”;有时用于标明前置宾语;有时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辨析下列句子中的“之”字各属于哪种用法1.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 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助词(“的”)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取消句子独立性 4.友人惭,下车引之 代词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代词 三、一词多义1.鲜2.益四、重点句子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答案】 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答案】 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答案】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莲花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案】 ①生长环境;②体态香气;③风度气质④在描写中渗透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 2.文中爱菊、爱莲、爱牡丹分别代表了怎样的人生态度?【答案】 ①“爱菊”代表隐居避世的人生态度;②“爱莲”代表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③“爱牡丹”代表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生态度 3.文中三次写到菊和牡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答案】 衬托的手法第一次,表明作者爱好的与众不同;第二次,突出了莲的“君子”形象;第三次,用菊正面衬托,用牡丹反面衬托,讽刺了追名逐利的世态,赞美了如莲一般洁身自好的品质 4.用自己的话概括陶渊明“独爱菊”和周敦颐“独爱莲”所表现的处世态度有何异同答案】 ①相同点:都具有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处世态度②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现实,消极避世,选择归隐;周敦颐选择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一、(2017·河南备考卷)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共10分)(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二)吴中梅花,玄墓、光复二山为最胜;入春则游人杂沓①,舆②马相望洞庭梅花不减二山,而僻远在太湖之中,游屐③罕至,故余年来多舍玄墓、光复,而至洞庭园中梅百余株,一望如雪,芳气在襟袖临池数株,绿萼④玉叠,红白梅相间,古干繁花,交映清波其一株横偃⑤池中,余酒酣,卧其上,顾水中花影人影,狂叫浮白⑥口占⑦二绝句,大醉而归寓节选自归庄《洞庭山看梅花记》)注:①杂沓:聚集的样子②舆:车③游屐:指游人④萼:环列花朵外部的叶状薄片,一般呈绿色⑤偃:倒下⑥浮白:指喝酒⑦口占:口述(文辞)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2分)A.出 B.通C.远 D.闻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答案】 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亵”1分,大意1分共2分) 3.根据语段(一)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君子”应具有的美好品质2分)【答案】 ①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②庄重、质朴,不炫耀自己③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共2分) 4.语段(一)和语段(二)都运用了衬托的写法,请结合相关内容加以分析4分)【答案】 语段(一)用陶渊明爱菊花、唐朝以来世人“甚爱牡丹”来衬托作者“独爱莲”,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2分) 语段(二)用玄墓、光复二山游人如织的场景衬托作者多年以来远赴“游屐罕至”的洞庭山观梅的习惯,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孤高品质2分)(共4分)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题共13分)(一)《爱莲说》全文(二)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①与?何士民众庶不誉②之甚也?”宋玉对曰:“……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皇上击九千里,绝③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④之上夫蕃篱之鷃,岂能与之料⑤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⑥暴鬐⑦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⑧,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节选自宋玉《对楚王问》)注:①遗行:有失检点的行为与作风。
②誉:称誉,赞美③绝:尽,穷④杳(yǎo)冥:指极远的地方⑤料:估量,估计⑥墟:土丘⑦暴鬐(qí):鱼脊暴露⑧瑰意琦行:卓越的思想、美好的操行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2分)A.鲜B.净C.负D.独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答案】 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意思对即可2分)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出两处2分)鲲 鱼 朝 发 昆 仑 之 墟 暴 鬐 于 碣 石 暮 宿 于 孟 诸答案】 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标对一处1分,共2分) 4.分析语段(一)中“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在文中的作用3分)【答案】 “鲜”和“同”与前文两个“独”字相呼应,“众”跟“世人”呼应,表达了作者对爱菊的陶渊明的敬仰,对爱莲的自己的赞许,对爱牡丹的众人的鄙薄之情意思对即可3分) 5.语段(一)中“予独爱莲”的“独”和语段(二)中“超然独处”的“独”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分析这两个词语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4分)【答案】 ①语段(一)中“予独爱莲”的“独”指的是周敦颐遗世独立、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
②语段(二)中“超然独处”的“独”是指宋玉不为世人所了解的卓然不群的人生态度每点2分,共4分) 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1分)(一)《爱莲说》全文(二)吾友朱君大泾,世精疡医①,存心济物②,而自号曰“菊隐”菊之为物,草木中之最微者,隐又君子没世无称③之名朱君,君子也,存心济物,其功甚大,其名甚著,固非所谓泛然杂处于隐显之中者,而乃以草木之微与君子没世无称之名以自名,其心何耶?盖菊乃寿人之草,南阳甘谷之事④验之矣,其生必于荒岭郊野之中,唯隐者得与之近,显贵者或时月一见之而已矣而医亦寿人之道,必资草木以行其术,然非高蹈之士,不能精而明之也是朱君因菊以隐者,若称曰:“吾因菊而显”又曰:“吾足以显夫菊”,适以为菊之累,又何隐显之可较云余又窃自谓曰:“朱君于余,友也君隐于菊,而余也隐于酒对菊命酒,世必有知陶渊明、刘伯伦者矣因绘为图,而并记之节选自唐寅《菊隐记》)注:①疡医:外科②济物:救助别人③没世无称:指死后没有名声,不为人所知④南阳甘谷之事:据《抱朴子》记载,南阳郦县山中有甘谷,谷水甘甜,居民饮此水,长寿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A.蔓 B.益C.观 D.清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答案】 (它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意思对即可2分) 3.语段(一)中与古贤屈原的名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意思相近的是哪句话,并分析表现了周敦颐怎样的人生态度3分)【答案】 语段(一)“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分)通过写莲身处污浊环境而不被沾染的高洁,表现了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人生态度2分)(共3分) 4.两篇文章都由“菊”写到了“隐”,但同中有异,试结合文章内容简析陶渊明和朱大泾的处世方式有何不同4分)【答案】 ①陶渊明:洁身自好,用归隐田园表现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但这种做法难免带有消极避世,逃避现实的意味②朱大泾则提倡无论是否归隐,都要独善其身,都要存心济物,以自己的医术救死扶伤,对世人有所补益每点2分,共4分) 参考答案一、1.A(A.动词,出现,显露;B.形容词,贯通/形容词,顺利;C.形容词作动词,远播/动词,疏远,不亲近;D.动词,听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语段(二)参考译文】 江苏吴中的梅花,要数玄墓、光复两座山最为出名,刚进入春天的时候游人便会纷纷而至,车马中的人都可以相互看到。
洞庭梅花不比这两座山差,而且又在偏远的洞庭湖之中,很少有游人到达那里所以我多年来都会避开玄墓、光复这两个地方,专门到洞庭湖中观赏梅花花园中有梅花百余株,一眼看去如雪一般,芬芳的花香就飘荡在袖间临近池塘的地方也生长着几棵,绿色的花萼像玉一样层层相叠,红白相间仓古枝干和繁盛的花朵,交相映照在池塘的清波之中其中一株梅花横于水面之上,我酒喝正当尽兴,便躺在它的上面,看水中的花影和人影灵感突然涌现,随口咏诵了两首绝句,大醉而归二、1.C(A.形容词,新鲜/形容词,少;B.形容词,洁净/形容词作动词,消散,散净;C.动词,背;D.副词,仅,只/形容词,单独)【语段(二)参考译文】 楚襄王问宋玉说:“先生也许有有失检点的行为与作风吧?为什么士人百姓都那么不称赞你呢?”宋玉回答说:“……所以鸟类中有凤凰,鱼类中有鲲鱼凤凰展翅上飞九千里,穿越云霓,背负着苍天,两只脚搅乱浮云,翱翔在那极高远的天上(地方)那跳跃在篱笆下面的小鷃雀,岂能和它一样估量天地的高大?鲲鱼早上从昆仑山脚下出发,中午在渤海边的碣石山上晒脊背,夜晚在孟诸过夜那一尺来深水塘里的小鲵鱼,岂能和它一样测知江海的广阔!所以不光是鸟类中有凤凰,鱼类中有鲲鱼,士人之中也有杰出人才。
圣人卓越的思想、美好的操行,超出常人而独自存在,一般的人又怎能知道我的所作所为呢?”三、1.D(A.名词用作动词,横生藤蔓/名词,藤蔓;B.副词,更,更加/名词,好处;C.动词,观赏/名词,景象;D.形容词,清澈)【语段(二)参考译文】 我一个姓朱的朋友一世精通医道,总想帮助别人,起名菊隐菊是一种花草木,是不很值钱的花草,虽无惊人之貌,但的确是真君子(菊兰竹梅乃花草四君子),他没有对不起自己的名气,朱君,是真君子,诚心要做好事,功夫了得,名气很大,他可不是混杂与世的人,但是他能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善做好事,从不对人提及自己的名气其心地很是善良盖菊是使人长寿的花草,在南阳种甘谷的事情已经验证过了而医道是为人治病,让人长寿的,医术是延年增寿的学问,需借助草木来执行,非隐士不能精通这些草木朱君用菊花等草药默默地给人看病,并说:“我是用菊花等草药看病而成名的”续说:“我得名于菊,也深受菊名之累,何谈什么隐显之类的话余接着说:“朱君和余,是好朋友,君善于医术,而余则喜欢饮酒,对菊下酒是很开心的事情,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