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详细版(全面必备!).docx
19页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详细版一、核心知识归纳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 位置和范围1.中国地理差异显著自然环境差异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髙,气温逐渐降低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地势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人类活动差异农业类型西牧东耕粮食作物南稻北麦人口、城市、交通线东密西疏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2.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区域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自然环境1月平均气温<0℃>0℃河流结冰状况结冰不结冰主要地形平原、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高原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以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热带、热带年降水量<800毫米>800毫米干湿区以半湿润区为主以湿润区为主净流量和汛期径流量较小、汛期短径流量、汛期长河流含沙量较大较小植被类型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人类活动农业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一年一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农田多为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为主,一年两熟或三熟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汽车是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发达,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传统民居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生活习惯、爱好以面食为主食,爱好溜冰、骑马以米饭为主食,爱好游泳、划船3.四大地理区域区域划分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我国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依据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特点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秦岭—淮河(确定界线的主导因素:气候)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北段)(确定界线的主导因素:降水或夏季风)青藏地区与其他三个区域以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与其他地区为界(确定界线的主导因素:地形、地势)4.四大地理区域差异区域主要地形主要气候类型主要农业部门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南方地区平原、丘陵、高原、盆地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种植业、林业、渔业水田为主的耕地、林地北方地区平原、高原温带季风气候种植业、林业旱地为主的耕地、林地西北地区高原、盆地温带大陆性气候畜牧业草地、难以利用的土地青藏地区高原、盆地高原山地气候畜牧业草地、难以利用的土地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5.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范围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地形和土壤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土壤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气候北方地区地跨我国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6. 北方地区的旱作农业区农业发展条件优势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劣势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东北平原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热量不足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北方地区由于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作物类型作物名称主要分布地区粮食作物冬小麦、玉米华北平原冬小麦、谷子、高粱黄土高原春小麦、玉米东北平原糖料作物甜菜东北平原油料作物大豆东北平原花生华北平原纤维作物棉花华北平原华北平原春旱原因降水集中在夏季,春季降水极少;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河流较少,水量小;耕地多,正值冬小麦返青,农田用水量大;人口、城市、工业众多,需水量大解决华北平原缺水问题措施目前,国家为缓解华北平原,尤其是京津地区淡水资源不足的状况,采取了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从长远看,发展节水农业,才是这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7.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位置和范围位于我国的东北部,南部临渤海和黄海,北部、东北部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与朝鲜接壤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山环水绕,平原居中”。
东部为长白山地,西倚大兴安岭,北部为小兴安岭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东北平原东北平原由三部分组成,自北向南依次是三江平原(由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冲积形成) 、松嫩平原、辽河平原河流大、小兴安岭北部的黑龙江和东北地区东部的乌苏里江是中俄两国的界河;长白山地东南部的鸭绿江和图们江是中朝两国的界河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都汇入黑龙江,最终流人太平洋;辽河自北向南注人渤海气候气候特征东北三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大兴安岭北部地区长冬无夏,只有南部辽东半岛冬季较短东北三省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积雪期较长形成原因东北三省纬度较高,太阳光热较少,又紧邻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蒸发量小,属于湿润、半湿润区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气温:由南向北递减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8.东北三省的农业历史上的“北大仓”东北平原北部地区开发较晚,曾经人烟稀少,沼泽遍布,呈现“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苇塘”的景象,历史上被称为“北大荒”如今的“北大仓”地位东北平原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东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条件有利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机械化程度高;工业基础好;交通便利, 不利条件东北平原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
春秋季节,经常受寒潮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东北平原生态保护经过50多年的大面积开荒,东北平原虽然扩大了耕地面积,增加了粮食产量,但是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为了保护环境、恢复生态,国家决定停止开荒,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9.东北三省的工业发展的资源条件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能源资源丰富;海陆交通便利;东北三省重工业发展较早,工业基础雄厚依托良好的工业发展条件,东北三省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工业部门目前,东北三省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问题20世纪90年代,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解决措施国家明确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更新设备,提高资源利用率等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10.黄土高原的位置及黄土文化位置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范围包括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等省级行政区域的大部分或一部分丰富多彩的黄土高原文化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是明清帝王祭祀土地、祈祷丰年的场所。
在坛中供奉的“五色土”中,黄土位居中央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相传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窑洞是黄土高原独特的传统民居信天游是一种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安塞剪纸,是流行于陕西安塞的一种民间艺术;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秦腔,也称“乱弹”,是陕西地方戏的主要剧种,也是我国现存戏曲艺术中最古老的剧种11.黄土高原的形成及黄土地貌黄土的来源—— “风成说”内 容及依据黄土高原的黄土是风从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吹来粗大的砾石残留原地,形成了戈壁;颗粒较粗的沙子在近处堆积,形成了沙漠;而颗粒细小的尘土,随风东移南下,当风力减弱或遇到山脉阻挡时,便纷纷扬扬地降落下来经过几百万年不断地累积,才形成了今天这样深厚的黄土层①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②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③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其下面的基岩成分不一样,却与中亚、蒙古等地的戈壁、沙漠矿物成分相同多样的黄土地貌黄土塬:残留的高原面,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形成沟壑黄土墚:塬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山梁黄土峁:墚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黄土川:沟谷进一步发育形成川。
川是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1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地表特征及原因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黄土特征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气候条件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特点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地形高原地面破碎,地面坡度大人类活动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水土流失的危害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影响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治理措施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13.北京的自然环境及城市职能地理位置北京大致位于40N、116E,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面向渤海与天津市和河北省为邻自然环境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冬夏长、春秋短;属暖温带、半湿润区地形地势东北、西、北三面环山,北部是军都山,属于燕山山脉,西部是太行山脉余脉西山;东南是伸向渤海的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河流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等,这些河流均属于海河水系,自西北流向东南,注人渤海城市职能政治中心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文化中心北京文化教育事业发达。
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上百所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各类科学研究机构、全国藏书最多的国家图书馆、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还有许多著名的博物馆、展览馆、体育场馆……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有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以及众多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等14.北京的历史文化特色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拥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金、元、明、清各代先后在这里建都,悠久的历史为北京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现为故宫博物院,是我国文物收藏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