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离愁别绪诉友情.doc
2页专题讲座:离愁别绪诉友情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写送别诗是古人常用的表达情感的方式2、 通过对古人送别诗的诵读,体会其中的友情美重点)3、 在诵读古诗时,用心体会诗人将自己的人生际遇、情操、送别时的心境在诗中的流露难点)教法提示: 诵读法教学过程设计:一、激情导入:唐诗是中华民族古典文化的瑰宝,唐诗的美,是千姿百态的,走进唐诗,就如走进了一座美的殿堂而在唐诗道道风景里,语文课本中的许多送别诗,就让我们看到了熠熠生辉的友情之花打开它,就像打开尘封经年的老酒,散放出阵阵幽香,字里行间流露着情深意长,滋养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二、回顾吟诵:分小组,让学生吟诵自己记忆中的以“送别”为主题的古诗三、合作交流:说说你最欣赏的是诗句及其理由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四、赏析诗句:1、品析《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先让学生齐诵;师生共同赏析师小结:《赠汪伦》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情厚谊。
诗中的那种欢快明丽,冲淡了离别的沉闷与伤感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将自己送别老朋友时那种恋恋不舍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全诗描写景物由近而远,而至水天一色的极远表达了诗人专注目送,久久不去的心情,也含蓄的传达了友情的深厚和别离的不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对比阅读,思内涵将《别董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对比阅读,我们体会到了什么?生沟通交流,师小结: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这些送别或留别的诗里,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江淹《别赋》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在古代确乎是这样的但也不可一概而论,古人写的别诗,也有明朗乐观之作初唐诗人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我想,这正是它受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它的情调和唐朝前期经济文化走向繁荣、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从诗的内容来看,这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这首诗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3、品《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情、画意之美再来看另一位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诗人象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五、总结延伸:这几首语文课本中的送别诗只是浩瀚唐诗中的点点星光,这几首送别诗,字里行间透露着珍贵的友情,珍贵的友情是严冬里的炭火,酷暑里的浓荫,湍流中的脚踏石,雾海里的航标灯,这种友情穿越了历史的隧道,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岁月风霜中历久不衰。
这些写友情的诗,或写壮别,或写爽别,或写伤别,或写惜别,或写醉别同时很多诗句已经成了千古名句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落比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等他们像甘美的生命之泉,浇灌着一代又一代生命之树,像营养丰美的乳汁,哺育着一代又一代健康之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