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意“装糊涂”教活小括号.doc
2页故意“装糊涂”,教活小括号故意“装糊涂”,教活小括号--数学反思老子说: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教师若能经常 装装糊涂 、故意 犯傻 ,往往能将思考、探究和表达的机会更多地留给学生,激活数学课堂近日我在教学 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 认识小括号 时,就运用了 装糊涂 的策略,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我让学生尝试将例2第二种解法的分步算式8+_=30、54-30=24列成综合算式,果然发现一些错误答案,有的写成8+_-54=24,有的写成54-8+_=24我请两名代表板演出来,没有马上作评价,而是笑着问学生:你们对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看法?学生一下就看出了第一个算式的问题:30是同学们两次买走面包的个数,而54是面包的总个数,30-54不够减!我表扬同学们思路清晰、善于发现问题,接着便开始装糊涂,指着第二个算式说: 这个应该对了吧! 教室里热闹起来,学生自觉展开讨论,终于有学生站起来大胆地发表意见: 这个算式也不对,因为54-8+_的结果应该是68,怎么会等于24呢?! 我抓住时机进行引导: 是啊,看来问题就出在运算顺序上!怎么办呢? 汪东全的小手高高举起来了,他自信地说: 可以在8+_下面画一条横线,表示这一步先算! 可不,这是他一贯的思考方式,每次做混合运算时他都十分细心地在先算的步骤下面打上横线,并轻轻地写上得数,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看来今天他的方法发挥作用了,能不高兴吗?经他这么一启发,班上有许多同学也坐不住了,纷纷喊道: 老师,我还有更好的方法!可以用小括号! 我又一次装起了糊涂: 你们说的小括号是什么符号呀,它有什么作用呢?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清楚? 几个已经会了的孩子七嘴八舌地把小括号的作用讲得头头是道,我站在一边,似乎成了一个 闲人 ;可是我发现,同学们都听得格外认真,生怕漏掉了再次挑毛病和第一个发现问题的机会 我见大多数学生都听懂了,突然灵机一动,第三次装起糊涂来: 咱们班的聪明人可真多呀既然小括号这么重要,那我们把第一种解法的综合算式也添上小括号吧,这样应该更 保险 了吧! 我边说边在黑板上写下 54-(_-8)=24 教室里再次炸开了锅,同学们笑着嚷开了: 老师,不对不对,这个算式也不等于24! 这种方法不能添小括号! 加了小括号反而错了,意思不对啊! 听着同学们急切的语气,我知道,孩子们还有话要说于是我再次顺理成章地 退居幕后 ,心甘情愿地把 舞台 让给了学生,让他们继续展示自己的思想,去讲清楚算理 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定懂得了小括号不是什么地方都能加的道理 三次装糊涂,收获了三次精彩;老师愈糊涂,学生越智慧。
看来,数学课堂真是 难得糊涂 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