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一地理考前必背.pdf

3页
  • 卖家[上传人]:橙**
  • 文档编号:333301104
  • 上传时间:2022-09-0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56.49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考前必背1.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迁移)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首先从死亡率 的变化开始由 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逐渐向 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转化,进而向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过渡2.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特点: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部分欧洲国家人口出现负增长面临的人口问题: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 现象严重,劳动力短缺,社会和家庭养老负担过重,国防兵源不足措施:鼓励生育,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接纳移民3.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特点: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面临的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资源和环境压力较大,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社会不稳定等对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4.我国由于采取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存在的人口问题主要一是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较多,二是人口老龄化问题5经济因素 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最根本原因,地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越大,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也就越频繁。

      在人类社会早期,自然条件是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现代社会,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进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由农村到城市 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6.19 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主要由旧大陆(欧洲、非洲)迁往新大陆(美洲、大洋洲);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主要由发展中国家(亚非拉)迁往发达国家(西欧、北美、大洋洲)7.新中国成立到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我国的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人口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后,受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东部经济发展快,人口大量由中西部迁往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由农村到城市8.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环境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环境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 人口数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9.城市中常见的功能区有: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等,各功能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住宅区 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分化是社会因素高级住宅区往往位于城市外缘,环境优美(靠近风景区,远离工业区和铁路,盛行风向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地势高爽,靠近文化区的地区,低级住宅区往往分布在内城,靠近工业区。

      商业区主要分布在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在大城市中心会形成中心商务区,其外观特点是建筑高大密集工业区往往分布在交通便捷的地带,并不断向城市外缘 移动(目的:为了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环境)10.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有: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功能区沿交通线呈扇形向外延伸)、多核心模式三种模式的核心都是中心商务区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因素有:经济因素、历史因素、社会因素等,其中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受经济因素影响,城市中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有: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影响北京市中心不是中心商务区的因素:历史因素11城市等级越高,服务种类越多、级别越高,服务范围越大,城市数目越少,相距越远12.城市化的表现:城市数目增多,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重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工业化1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70%以上)、城市化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处城市化的后期成熟阶段,第三产业 逐步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3 页 -2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发展快、城市发展不合理,处城市化的初期和中期加速阶段。

      14 逆城市化的原因: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3家庭轿车的普及,地铁的发展和现代化的通信15.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使土地被占,耕地减少,工业废渣对城市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地表径流、地面下沉,地下水水量减少、水质恶化、城市“热岛”效应加剧等16.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严重,就业困难,交通拥挤,房价过高,治安混乱 等一系列问题城市建筑景观和格局等往往反映出 地域文化 对城市的影响我国古代在“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下,形成山水城市,如杭州古代帝王的都城多以皇宫为中心,以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17、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机械、科技等自然因素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因素不断变化以下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江南丘陵的茶园(土壤)、千烟洲的立体农业(地形)、华南的双季稻(热量)、荷兰的鲜花装点世界各地(交通的改善、保鲜技术的进步)、城郊由种粮食改为种蔬菜(市场)市场需求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18.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主要特点: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学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区位条件:气候,全年或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适宜水稻生长;地势低平,土壤肥沃;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居民喜食稻米,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19.商品谷物农业:以种植小麦和玉米 为主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区位条件: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便利的交通、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其商品谷物农场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中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在东北和西北,为国营农场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高原因是地广人稀20.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资源能源(传统工业主要因素)、环境(高技术工业);社会经济因素交通(高技术工业要求快捷的航空和高速公路)、市场、科技、劳动力、政策、工业基础、个人偏好等21.制糖工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罐头加工业等原料导向型工业,应接近原料产地;啤酒厂、瓶装饮料、印刷厂、家具制造业等市场导向型工业,应接近市场;炼铝厂、电解铜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等动力导向型工业,应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服装工业、电子装配工业 等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飞机、集成电路、精密仪表等技术导向型工业,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发达地区。

      电子工业-技术导向型工业石化工业-市场指向型工业炼铝厂-动力导向型工业22.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水污染工业(印染厂、造纸厂、化工厂、炼油厂等)布局在河流下游;大气污染工业(水泥厂、钢铁厂、火电站、化工厂等)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季风区垂直于风向的郊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远离居民区和农田23.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工业联系的类型:工序上的联系(投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3 页 -3 入-产出联系)、空间利用上的联系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工厂之间主要是工序上的联系;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工厂之间有的是工序上的联系,有的是空间利用上的联系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可能会发展成工业城市,如鞍山钢铁城、大庆石油城、十堰汽车城24.工业聚集的优点:公 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加强企业间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减少运费和能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扩大总体生产能力,获得规模效益等25.很多商业网点(如专业市场、大型综合性超市、仓储式超市)以交通最优为 原则,布局 在 市 区环路边缘 或市 区边 缘的高 速 公 路沿线。

      26.山区因为地势起伏,人口密度小,交通 不便(交通运输线路稀少,方式单一,商品流通,尤其是区际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所以居民点、商店沿地势低平的公路分布,商业网点 密度小,规模小,形式大多是小商店或流动摊点;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人口密度较大,运输的线路较多,运输方式复杂,所以居民点、商店沿交通便捷的公路分布,商业网点密度大,形式大多是 商业街、商业小区等固定形式27.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采猎文明时期崇拜自然、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工业文明 征服自然、后工业化时期(20 世纪 70 年代后)谋求人地协调28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生态破坏主要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较发达地区严重(其原因是:环境承受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经济、技术水平落后;发达国家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环境问题的本质:发展问题29.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人口增长过快、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导致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30.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内涵概括为: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目的)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阶段性31.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具体途径:控制人口规模(首要措施)、转变发展模式、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个人做起、国际合作32.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庞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相对短缺、深刻的环境危机33.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工业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清洁生产,工业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推行生态农业抓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能源利用、资源综合利用分析)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3 页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秋学期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docx 2025年秋学期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docx 2025年秋学期浙教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docx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册单词和句子整理(表格版)(2025秋).doc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docx 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李白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docx 12 《论语》十二章 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docx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册单词和句子整理(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外研版八年级上册Unit 3 Make it happen单词解析(C部分)(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Happy Holiday听力和重难点简析(2025秋).doc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高二上学期物理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pdf 2023-2024学年重庆市沙坪坝区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pdf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滨州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pdf 2023-2024学年重庆市渝北区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pdf 2024-2025学年山东济南章丘区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及答案.pdf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高二下学期生物期中考试题及答案.pdf 2025年陕西学考选择性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pdf 2025年甘肃学考选择性考试物理真题及答案.pdf 2025年福建学考选择性考试物理真题及答案.pdf 2025年辽宁学考选择性考试政治真题及答案.pdf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