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脑电图操作规程.doc

15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16452787
  • 上传时间:2017-11-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1.50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脑电图操作规程1、脑电图室(一)脑电图室环境脑电图室应安静,光线柔和,温度适宜,避免使患者过热出汗或过冷寒战影响记录效果;脑电图室周围应避免存在功率较强的电源或电器设备,若无法避免,应安装金属网屏蔽室,且屏蔽室应良好接地二)脑电图仪1.电源:我国使用的 50Hz 交流电可能干扰脑电图记录,电源系统应尽量远离脑电图前置放大器和患者,以避免干扰,必要时应使用电源隔离器;脑电图仪的电源应尽量不是用电源延长线,因为电缆虽绝缘,但可能仍有小的电容作用,可能干扰脑电图记录;在供电不稳定的环境中,应配置不间断电源,以保证意外断电时仪器和数据安全;2.电极:脑电图电极用于采集脑电信号,通常为银-氯化银电极,也有不锈钢、金、铂职称的无极性电极,颅内电极常用不锈钢或铂铱合金制成,需要在安放电极的情况下行 MRI 检查的情况下一般使用铂铱合金电极;电极种类分为:①柱状电极,安装方便快捷,用于短程普通脑电图记录,但容易脱落; ②盘状电极,可用火棉胶固定在头皮,不易脱落,适用于睡眠记录、长程记录及不合作者的记录,但安装及拆除较费力;③针电极:多用于特殊部位如蝶骨电极记录,偶用于昏迷患者头皮记录,使用时应严格消毒头皮,并使用一次性针电极,使用时需注意前后方向平行排列 针电极,否则可造成波幅不对称和波形畸变;④耳电极:用弹簧夹或胶布固定于耳垂的盘状电极或螺旋式电极。

      3.电极盒:电极盒位于患者和脑电图仪之间,表面有插孔,数目因放大器通道数目而异电极盒有如下功能:①连接作用:将头皮上任何一个电极连接至任何一个放大器的输入 1 或输入 2 端口可形成不同导联方式;②放大功能:前置放大器位于电极盒内,放大后再进入脑电图仪,可保证不因患者与脑电图仪距离过远而造成信号衰减;带前置放大器的电极盒应尽可能靠近患者头部,电极线不宜过长,以减少干扰;国际脑电图协会技术用于委员会协议规定,脑电图仪放大器的输入端 1 相对输入端 2 为负相,使波形向上偏转,向下偏转的波形为正相;前置放大器的性能用共模抑制比表示:共模抑制比=异相信号放大倍数:同相信号放大倍数共模抑制比越大越好,一般应在 5000:1 以上;放大器的带通范围一般在 0.1~100Hz,但颅内皮质或深部记录时,需要宽带滤波放大器③测试功能:测试电极与头皮之间的阻抗4.后置放大器:将从前置放大器输出的信号功率放大,从而带动记录笔的运动,数字化脑电图仪无后置放大部分三)闪光刺激器:刺激器以圆形最好,也可以是矩形,直径 13cm 可产生大范围白色弥散光圆形照射区,散射灯罩的中心标出一个注视点,灯罩表面应无条纹图案,以免产生图形刺激效果;光照度不小于 10 万烛光(>100Nit) ;刺激脉宽在 0.1~10ms,刺激频率在 1~60Hz 之间可调;刺激器放在患者旁边,刺激脉冲通过连接线疏松值脑电图记录仪的主机与脑电图信号同步记录和显示。

      (四)安全措施脑电图仪器电源应连接医院专用的安全供电系统,安全供电系统的线路及插座质量及安全标准均高于普通市电电路,应使用三相插头和插座,并保证其中地线连接正常;脑电图仪器的电源插头和插座应定期进行预防性维护检查;脑电图仪器应良好接地,最好埋设脑电图室专用地线,地线连接脑电图仪的一端插入仪器专用地线插口或固定在一起外科的金属螺丝部位,接地一端连接同伴深埋于地下,周围用木炭填充,对地阻抗值≤3Ω;若患者身体连接有其他电子仪器,如心电图机或监护仪,则各台一起的地线应连接到共同的一个地线,即单点接地原则;对患者进行具有某些危险的特殊操作时(如在癫痫持续状态是静脉应用止惊剂,或使用中枢兴奋性药物进行诱发试验) ,需具有资质的医师在场,并具备适当的抢救设备;癫痫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临床发作时,应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继续进行脑电图记录,应现场观察判断患者的意识水平和特殊反应,以便对脑电图结果做出正确解释2、检查前准备(一)患者准备检查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解释此项检查无痛苦、无伤害,减少患者紧张恐惧心理;记录脑电图前一天应洗头;记录前应对头皮进行认真清洁,可用酒精或丙酮去除头皮油脂;检查前避免服用镇静催眠药物和中枢兴奋药物;癫痫患者正在服用抗癫痫药物的,除有特殊诊断需要,一般不停药;清醒脑电图检查前一天应充分睡眠,避免检查中困倦;日间睡眠脑电图检查前应进行 12~24 小时睡眠剥夺,入睡非常困难的患者可在检查前酌情应用水合氯醛等药物诱导睡眠;检查应在进食后 3 小时之内进行,避免因饥饿造成低血糖影响检查结果;检查中应安慰患者情绪放松,避免紧张焦虑;视患者情况可采取作坐位或卧位,婴幼儿患者可在家长怀抱下接受检查;仪器条件允许时应同步记录 1 导心电图,必要时增加其他生理参数记录,如表面眼动图、肌电图、呼吸等。

      二)仪器准备在为患者安放电极之前接通电源,开启仪器,进入脑电图记录程序,然后开始安放电极(具体如后述) ,按照以下顺序对仪器进行操作和调试:1.电极安放⑴安放要求:头皮和电极之间应使用导电膏或盐水等电介质溶液,保证界面的导电性能良好;如果放大器两端输入端的一对电极之间阻抗过低,如出汗或两个电极下的导电膏或盐水相互有接触,可产生“盐桥” 导致短路效应,使两点之间的电压差过低甚至呈直线;长时间记录可用火棉胶固定电极⑵电极命名规则:①代表数码:头皮电极的代表数码国际通用阿拉伯数字;左半球为奇数,右半球为偶数A1 和 A2 代表左右耳垂(参考电极)②电极位置:应根据颅骨标志经测量加以确定,测量应尽可能与头颅大小及形状成正比例,电极的标准位置应适当地分布在头颅的各个部位③电极名称:根据脑解剖部位命名,如额、颞、顶、枕等(常以各部位英文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F、T、P、O 等 来表示) 相关脑区各解剖部位电极应代表和体现各个脑皮质区的功能⑶电极的安放位置:一般按照国际 10-20 系统安放,包括 19 个记录电极和 2 个参考电极,具体如下:首先在头皮表面确定两条基线,一条为鼻根至枕外粗隆的前后连线为100%,另一条为双耳前凹之间的左右连线为 100%。

      二者在头顶的交点为 Cz电极的位置从鼻根向后 10%处为 FPz(额极中线) ,从 FPz 向后每 20%为一个电极的位置,依次为 Fz(额中线) 、Cz(中央中线) 、Pz(顶中线)及Oz(枕中线) Oz 与枕外粗隆的间距为 10%双耳前凹连线距左耳前凹 10%处为 T3(左中颞)电极位置,以后向右每 20%放置一个电极,依次为 C3(左中央) 、Cz (中央中线) 、C4(右中央)和 T4(右中颞) T4 距右耳前凹间距为10%从 FPz 通过 T3 至 Oz 的连线为左颞连线,从 FPz 向左 10%为 FP1(左额极) ,从 FP1 沿左外侧向后每 20%放置一个电极,依次为 F7(左前颞) 、T3(左中颞) 、T5(左后颞)及 O1(左枕) ,其中 T3 为此线与双耳前凹连线的交点,O1 距 Oz 为 10% FP2 沿右外侧向后连线与此相对应,从前向后依次为FP2(右额极) 、F8(右前颞) 、T4(右中颞) 、T6(右后颞)及 O2(右枕) 从FP1 至 O1 和从 FP2 至 O2 各作一连线,为左、右矢状旁连线,从 FP1 和 FP2直线向后每 20%为一个电极位点,左侧依次为 F3(左额) 、C3(左中央) 、P3(左顶)和 O1(左枕) ,右侧依次为 F4(右额) 、C4(右中央) 、P4 (右顶)和 O2(右枕) 。

      在 10-20 系统中,FPz 和 Oz 不包括在 19 个记录位点内⑷蝶骨电极:蝶骨电极的安放应使用间断裸露的绝缘针电极,穿刺点位于颧弓中点下缘乙状切迹处,耳屏前方 1.5cm,穿刺方向略像后上方,深度 4~5cm,接近卵圆孔周围⑸参考电极的位置:理论上参考电极应为零电位,但人体表面几乎没有这样的部位,因此只能选择相对受各种生物电场影响较小且较少运动的部位作为参考电极位置常用的有:①耳垂参考电极:是 10-20 系统的标准参考电极位置,分别标记为 A1 和A2,较少受躯体运动与心电活动的干扰,但颞区记录电极由于与耳垂电极距离近,容易活化耳电极从而抵消部分颞区电极,造成颞区电压偏低一侧耳电极被领巾脑电活动或外来干扰活化还可引起左右半球假性不对称图形,甚至掩盖异常波的起源②平均参考导联法:将头皮的每个记录电极分别串联一个 1~2MΩ 的电阻,然后再并联在一起,经处理后,头皮个点的点位被显著减弱并平均,电位接近于零可以克服一侧耳电极活化造成的双侧半球不对称,且可使个记录电极电压具有可比性但如果某一个或几个记录电极有一过性非常高的电压,则将会在平均参考电极反应出来,引起所有记录部位出现一个与其急性相反的波形,而引起参考电极活化的波源则被其相反的极性抵消。

      前额极的眨眼伪差,浅睡期顶尖波或极高波幅棘波常造成这种情况,使得整个波幅和图形被严重歪曲③发生源导联法:通过 Laplacian 算法,将某个记录电极周围数个电极的电位进行叠加平均后,作为该电极的参考电极,比平均参考发更能消除其他部位电位的影响,更容易记录出局部脑电活动变化,但通常电压比其他导联法更低⑹导联组合和定位:脑电图反映的是两点之间的电位差,因此每一导联的脑电图必须有两个电极进入同一放大器的正负两端才能产生,数字化脑电图仪器可对同一段记录采用多种形式的导联方式分析,增加发现异常波的机会常用的有如下:①参考导联:又称单极导联,记录电极连接放大器负端(G1 ) ,参考电极连接正端(G2) ②双极导联:将两个记录电极分别连接前置放大器的 G1 和 G2 端,实际引出的波形为两点之间的电位差,对于分析在极性上有明显改变的图形特别有效,但波形不稳定2.信号接地又称患者接地导线一端通过电极连接患者身体表面的任何部位,一般防治在前额正中或颅顶,另一端介入仪器头盒的接地端口信号接地是放大器电路的点位参考点,若信号接地接触不良可导致所有导联脑电信号受干扰3.阻抗测试脑电信号非常微弱,为最大限度采集到真实的脑电信号同时消除各种外界干扰,需尽可能降低电极与头皮之间的阻抗,除患者头皮清洁与电极安放时的注意事项外,每次记录前均应测试每个电极与头皮之间的阻抗,要求再100~5000Ω 之间。

      电阻过高可产生各种干扰,常见的如 50Hz 交流电干扰,而电阻过低,如产生“ 盐桥”,则导致两点之间电压差过低有时金属电极表面的例离子可于导电膏或盐水中的离子发生交换,在头皮与电极之间形成一个直流补偿电压,直流补偿电压可通过脑电放大器差分放大作用消除,但当直流补偿电压差过大,如输入放大器两端的一对电极之间阻抗差别过大时,可形成“ 电桥” ,造成脑电图失真4.校准电压首先记录并测量方波校准电压,方波定标时,推荐尝试不同滤波设定状态下记录并测量校准电压,必要时进行生物校准,即各导联均连接到同一电极部位,如 O1-A1,记录 10 秒钟,确保所有导联的图形在波形、波幅和相位上完全一致5.脑电图仪参数设置⑴带通滤波:滤波的目的在于减少干扰,更好滴显示索要分析的脑波,尽可能保持所要观察信号的真实性,但滤波总会对脑电信号产生一定影响,目前普遍接受的标准时,对所要观察频率范围内的脑波,至少应能显示其真实电压的 70%以上,及滤波衰减不应超过 30%滤波包括以下几类:①高频滤波(低通滤波):需要衰减某些高频信号时,适当降低上限频率,放大器频率曲线高峰段向左偏移,使脑电活动中高频快波被衰减,低频慢波不受影响,目的在于减少高频信号干扰。

      通常有 100Hz,70(或 60)Hz,35(或30)Hz 及 15Hz 几个档位国际脑电图及神经电生理学会规定将高频滤波设定在 70Hz 左右,以减少肌电信号干扰;②低频滤波(高通滤波):需要衰减或消除某些低频信号时,适当提高下限频率,放大器频率曲线高峰段向右偏移一般有0.1,0.3Hz, 0.5Hz,1Hz,5Hz,10Hz 等档位,国际脑电图及神经电生理学会规定低频滤波为 0.3Hz 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