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七年级历史下分类总复习整理.pdf
10页七年级历史下分类总复习朝代:隋、唐、五代十国、辽、北宋、西夏、金、南宋、元、明、清(详见隋至清朝代更替表)一、封建社会繁荣发展时期(隋、唐)二、各民族的进一步融合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时期(五代、辽、宋、夏、金、元)三、封建社会逐步衰落时期 明、清(1840 年)复习向导:1、政治方面(朝代更替、统治者巩固统治的措施)2、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经济重心的南移】)3、民族关系方面(民族政策、少数民族与汉族战和、对峙)4、对外关系方面(对外政策、友好交往、反抗侵略)5、文化方面(科技、文学、艺术)6、社会生活方面(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一、政治方面(一)隋朝1、隋朝的统一的条件: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发展;隋朝的强大2、隋朝统一南北的意义:结束分裂,开创统一3、隋文帝时隋朝发展的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提倡节俭)4、隋炀帝:创立科举考试兴修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5、繁盛一时的隋朝1、繁盛: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大运河开通2、一时:二世而亡,共37年(581618)(二)、唐朝1、三皇两盛世:李世民(贞观之治)、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开元盛世)贞观之治1、措施:以隋为鉴,以民为本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勤于政事,善于纳谏精兵简政,吏治清明不拘一格,唯才是举2、唐太宗统治时, 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女皇武则天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开元之治”1、原因:重用人才整顿吏治提倡节俭重视农业发展2、这些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使经济继续发展,史称“开元之治”2、安史之乱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转折点3、科举制完善1、唐朝,常设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2、唐太宗时: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每年参加进士科考试者上千人,录取率仅为百分之一二进士科考试的第一名称为“状元”3、武则天时:创立殿试制度开设武举科举应试者多至万人4、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曾八次举行殿试人物贡献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诞生阶段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完善阶段武则天增设殿试、武举唐玄宗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4、科举制影响、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凭才学做官,这就扩大了统治基础,缓和了阶级矛盾它使选拔官员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10 页 - - - - - - - - - - 、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发展,士人用功读书风气盛行。
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三)五代、宋、元时期1、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政权建立民族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契丹(辽)契丹10 世纪初( 916 年)辽太祖阿保机上京宋(北宋)汉族960 年宋太祖赵匡胤东京大夏 (西夏) 党项11 世纪前期(1038 年) 元昊兴庆金女真12 世纪初期(1115 年) 金太祖阿骨打会宁(后迁中都)宋(南宋)汉族1127 年宋高宗赵构临安2、北宋建立: A、陈桥兵变:赵匡胤建立北宋B、宋初的统治者加强集权的措施:“ 杯酒释兵权 ”3、南宋的建立A、1127 年,赵构(宋高宗)建立南宋B、岳飞抗金,取得郾城大捷,后被宋高宗和秦桧以“ 莫须有 ” 的罪名杀害C、宋金和议 (对峙)内容:南宋向金称臣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为界,以北为金统治区南宋向金输送岁币4、元朝、1206 年,铁木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271 年忽必烈(元世祖)统一全国,建立元朝、1276 年,元军灭南宋文天祥抗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4)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 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 “行省”。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行省制的内容:1、中央:设中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2、地方:设行中书省 ( 行省或省 )3、在中央设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4、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四)明朝1、明太祖加强君权措施:政治上: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文化上:改革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成为“八股文”所以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2、明成祖加强君权的统治:1421 年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进一步强化君权,继续执行削藩政策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一种表现总结:明朝前期加强君主专权制的措施:(1)、政治方面: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加强对臣民的监督;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的控制;执行削藩政策。
2)、文化方面:采取八股取士,从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明朝君主集权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不利于明前期君权加强的表现是:分封藩王明清君主集权强化对社会的影响:(1)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政治安定,起到了巩固专制统治的作用(2)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表现(五)清朝1、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1616 年建立后金政权2、皇太极把女真族改名为满洲,并改国号为清(1636 年) ,是清朝的第一位皇帝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10 页 - - - - - - - - - - 3、1644 年清军入关 , 开始对全国进行有效统治4、清朝前期君主集权强化的发展过程: 清初,采用明制度,设内阁、六部,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限制雍正时,设置军机处,军国大事由皇帝独裁议政王大臣会议(乾隆撤消)内阁形同虚设,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大兴文字狱,以此加强君主专制康熙、雍正、乾隆时)危害: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
二、经济方面(一)农业1、隋: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2、唐: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解放人力 )3、自五代起,我国南方农业水平开始超过北方4、宋朝: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许多茶园 5、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措施: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禁止圈占农田作牧场,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种植,北方农业得以恢复和发展为了便利南粮北运,他下令开凿两段新运河,与原有的运河连同,使粮船从杭州直通大都还开辟规模空前的海运6、明清时期, 明代从国外引进的新物种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二)手工业1、唐: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2、宋:1、纺织业和棉织业: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丝绸产量高;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2、制瓷业: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纸的冰裂纹瓷器,给人别致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3、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也发达3、 明清: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南京后来居上;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三)商业和城市1、唐: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长安城: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2、两宋: 1、商业都市:开封和临安2、对外贸易: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大商港,政府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南宋对外贸易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3最早的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形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附: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3、元朝:大都是元朝的政治中心和商业大都市漕运:会通河、通惠河;海运起点:刘家港4、明朝中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条件: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商品经济发展(最主要)、概况:时间:明朝中后期。
地区: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局限性: 明朝中后期,我国的这种资本主义萌芽,只稀疏地出现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一些地区;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是一种雇佣与被佣的关系也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到了清代,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部门增多了,生产规模也进一步扩大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10 页 - - - - - - - - - - 附:经济发展图表1、唐“开元盛世”盛世经济的繁荣类别发展成就农业的发展水利工程兴修大型水利工程经济作物茶叶生产的发展: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农耕技术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商业的繁荣商业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长安城: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2、两宋经济发展成就类别发展成就农业的发展粮食作物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经济作物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制瓷业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景德镇成为瓷都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商业的繁荣商业都市杭州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对外贸易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广州、泉州是大商港;对外贸易范围扩大; 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货币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3、明清经济的发展类别发展成就农业的发展粮食作物明代从国外引进玉米、甘薯清代不断推广种植经济作物明代从国外引进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也在不少地方推广种植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南京后来居上;制瓷业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青花瓷器) ,畅销海内外商业的繁荣商业都市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贸易城市资本主义萌芽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他们开设机房,雇用机工进行生产,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