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光 单元练习(含答案).docx
10页第2章 光一、选择题1.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对于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①玻璃外墙耀眼的“反光”是因为光发生漫反射B.②是光的直线传播,墙上“手影”是手经过小孔所成的实像C.③是光的折射,水中“筷子”(侧面看)是水中筷子的放大、正立的虚像D.④是平面镜成像,“倒影”是白鹤在水面成等大、倒立的虚像2.观察水边风景照片,总会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要暗一些,这是由于( )A.入射水面的光线有一部分折射入水中 B.眼睛的一种习惯性感觉C.光线被反射掉一部分 D.冲洗照片质量有问题3.河岸边的树在水中会形成倒影下列光路图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原因的是( )A. B.C. D.4.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直线传播的性质C.图c表示的是小孔成像情况,屏幕上出现的是物体倒立的虚像D.图d表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5.如图所示,小海站在地铁玻璃安全门外候车地铁到站后,玻璃门向两侧打开,小海在左右两侧玻璃门中成像的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都成完整的像,两个像的间距等于两玻璃门的间距B.在两侧玻璃门所成的像越来越小C.都成完整的像,两个像的位置重合D.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6.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影子的形成、平面镜的反射等光学问题。
图中光学现象与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湖中倒影 B.日食现象C.海市蜃楼 D.雨后彩虹7.“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下列“影”的形成与科学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手影——光的直线传播B. 倒影——平面镜成像C. 摄影——光的反射D. 投影——凸透镜成像8.如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如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过程中小海同学将蜡烛分别放在甲、乙、丙、丁不同的位置(图甲和图乙中的透镜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cmB.图乙四个位置中,移动光屏,4个位置上的蜡烛都可以在光屏上成像C.将蜡烛放在丙位置,若凸透镜上有一个泥点,则在光屏上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D.将蜡烛放在乙位置,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此时成放大的像9.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少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多次测量,下列四个实验中,目的为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①用刻度尺进行反应快慢的测试时,多次测量②研究重力大小时,换用不同质量的物体,多次测量③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关系时,改变入射角,多次测量④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相关因素时,把水换成其他液体,多次测量A.①②⑧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0.夏天的早晨,树叶上常常会有一些露珠。
透过这些露珠看到的叶脉会更清楚,这是由于露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使叶脉放大了这种情形下,叶脉应该位于“凸透镜”的( )A.焦距以内 B.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C.二倍焦距处 D.二倍焦距以外11.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12.下列光现象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A.树荫下圆形光斑B.海市蜃楼C.露珠下的叶脉D.水中“倒影”二、填空题13.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是__ ,反射角是____度14.如图所示为常用额温枪(红外线测温仪)额温枪是通过接收物体红外线辐射来测温的一种仪器工作时将额温枪正对被测物体,物体辐射的红外线通过滤镜后被光电系统聚集并传输给光电探测器,最终转化成温度数值。
(1)光电系统中的滤镜是______(选填“凸透镜”、“凸面镜”或“凹透镜”);(2)某同学骑自行车上学,到校后用额温枪正确测温,发现温度偏低,原地等待5分钟后第二次测温,温度正常第一次测量体表温度偏低的因可是______15.小吴同学在杭州乐园体验了悬挂过山车当他乘坐过山车在环形跑道上高速行驶时,感觉天旋地转,好像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都在旋转这时他选取的参照物是______;该过程中他的运动状态是________(选填改变的或不改变的)结束后她去园内的落地镜前看看自己的样子并整理下发型,落地平面镜高0.8米身高1.5米的小吴同学站在镜前却看不到自己全身的像,她回想起科学课上所学知识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适当后退一段距离或适当把镜子升高一段距离)当她看到自己全身像时,此像的大小与她本人相比应该是_________(填大小或一样大)16.一根旗杆竖立在阳光下,从早晨到中午这段时间内,旗杆影子的长度_____ (填“变长”、“不变”或“变短”) 在岸上看水中的鱼,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_____ (填“深”或“浅”),这是由于光的_____造成的17.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即____,以实现对电视的控制;对于流入市场的假币,人们常借助验钞机发出的____来辨别真伪;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____、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18.如图所示是一种反射式路灯,灯发出的光不是直接照射到路面,而是经过灯上方粗糙的反射板的反射后照亮路面 (1)光在反射板表面发生了________(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现象 (2)如果把反射板换成平面镜,当黑夜灯亮时,地面上会有灯罩的影子,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传播 (3)该灯铭牌上标有“220V 70W~150W”等字样如果某段道路上装有44盏这样的灯,该段道路路灯的电路中,干路上熔断器的额定电流不能小于________A三、简答题19.各种机动车辆为提醒它后面的尾随的车或行人的注意,车后都装有红色警示灯自行车后面也装有尾灯说是“灯”,其实里面并没有灯泡,白天不起作用,但晚上在公路上行驶时,后面的汽车灯光一照,它就通红透亮,从而引起后面汽车驾驶员的注意,为什么有这样的效果呢?(如图所示的是尾灯的结构:红色且互相垂直的三角形小玻璃片20.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光传播到物体表面是否也能反射呢?四、探究题21.小亮利用如图的装置和平行光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由于凸透镜的焦距未知,于是他将凸透镜放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将蜡烛换成平行光源,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照射凸透镜,当光屏移动到光具座60cm刻度线处时,看到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______cm。
2)他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用蜡烛换掉平行光源,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20cm刻度线处,向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清晰实像这个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试卷第8页,共8页参考答案:1.C2.A3.B4.B5.C6.B7.C8.C9.C10.A11.A12.A13. OG 30°14. 凸透镜 额头水分蒸发带走热量15. 自己 改变的 适当把镜子升高一段距离 一样大16. 变短 浅 折射17. 红外线 紫外线 绿18. 漫反射 直线 3019.平行入射,平行反射20.能21. 10.0 缩小 照相机答案第2页,共2页。
